论高校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2018-01-06 05:03欧阳帆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2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高校

欧阳帆

[摘    要] 中国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来支撑,更重要的是“工匠精神”的回归。而高校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负有举足轻重的责任。本文在分析高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当前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工匠精神;高校;培育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1. 097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21- 0224- 02

0      引    言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月29日,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实施“中国制造2025”,乃至实现中国梦,无不呼唤着工匠精神的回归。事实上,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曾造就中华民族的百业兴旺、空前繁荣。蜿蜒万里的长城、栩栩如生的秦岭兵马俑、绚丽神秘的敦煌壁画、巧妙绝伦的赵州桥……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无一不是工匠精神的化身。高校作为培养未来大国工匠的主阵地,自然肩负着培育工匠精神的重任。

1      工匠精神

《考工记》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由此可见,古人对制造技术的重视与保护,这与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工匠精神的实质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一种在设计上追求独具匠心、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艺上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蕴涵着严谨、专注、耐心、踏实、敬业、创新等可贵的品质[1]。

2      高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2.1   工匠精神的培育事关国家长远发展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腾飞和超越,亟须一批批忍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对产品精雕细琢、对技艺不断改进、对质量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人才。正如美国作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一书中所论述的那样,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每个国家活力的源泉,[2]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也在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当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质量不过关,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缺少“工匠精神”的支撑。唯有真正重视并践行工匠精神,才能改变当前中国制造粗制滥造的局面,真正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

2.2   工匠精神的培育事关企业生存发展

德国,一个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的国家,因德国制造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日本,另一个因“工匠精神”闻名的国度,在日本有很多手工作坊,虽然店铺不大,却已经经营了几代人,店铺不走扩大经营的路线,而是严守那份手艺,严守对顾客的承诺,严控服务环节,从而一代一代流传下去。为什么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在世界上那么有名,就在于其企业始终传承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对企业而言,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有一种精神的指引,而工匠精神就是最核心的精神,如若能够切实践行并传承工匠精神,那么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   工匠精神的培育事关高校自身生存发展

高校是培养工匠人才的主阵地,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3]。只有培养出符合市场上企业对劳动者需求的高校,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毕竟,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口碑和认可度也能或多或少体现该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如果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并增强其就业核心竞争力,由此,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也能反过来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使高校在社会上的美誉度也大大提升。

2.4   工匠精神的培育事关学生个人发展

就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将面临的挑战,如何成为一个受企业青睐的劳动者是每一个在校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企业在招聘时除了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外,还要求对工作高度负责、严谨细致、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等等,其中的严谨细致代表的就是一种工匠精神。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使自身更好地走向社会并且立足社会。

3      高校培育工匠精神面临的困境

3.1   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自秦汉时期重农抑商、崇本抑末、士农工商的思潮影响,工匠在我国的社会地位较低。虽然我国并不缺少优秀的工匠和工匠精神,但却没有被很好地传承下来,工匠不受重视甚至遭到歧视,工匠精神也随之渐渐淡化。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并影响至今,使得绝大多数人更想成为上层的管理者而非一线技术工人。究其根本原因,我們缺失的是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土壤。

3.2   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

当今社会越来越浮躁,在这样一种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许多人总想着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想着“天上掉馅饼”,想着不劳而获,社会价值导向似乎也已经出现了异化。再加上受“普高职低”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进入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比起普通高校的学生总是低人一等,所以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工匠在当前社会上获得的认可度自然也不高,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可以说,绝大多数家长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做一名辛苦的技工,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辛苦的工作,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此背景下,工匠精神自然也不会成为当前社会一种普遍的共识。

3.3   高校及高校教师现实状况的影响

当前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普遍都倾向于理论知识教育,而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这似乎又是难以避免的。事实上,企业需要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而且还要求求职者具备严谨细致、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等品格,也就是要具有一定的工匠精神,如此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高校教师则普遍是理论知识深厚扎实,但却缺乏应有的实践经验,也就更谈不上工匠精神。教师缺乏工匠精神,自然也就很难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事实上,当前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是,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只是通过考试获得了相应的专业职称证书,并不能表示其已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4]。换言之,理论能力的高低与实践能力的强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一个学校也许“双师”比例很高,但仍然有可能培养不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

4      高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

4.1   多渠道融入工匠精神教育

高校要努力营造一种高度重视技能的氛围,这就需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以及工匠故事的传播。一方面,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本专业的“工匠精神”典型案例来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多多了解本专业的高精尖人才,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激励自己向这些优秀人才学习。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广泛邀请社会各界以及本校校友中的“工匠精神”优秀模范来本校开展学术报告或座谈交流会,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这些优秀模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對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4.2   建立一支四高的师资队伍

要培养出“工匠学生”,“工匠教师”是主要力量。鉴于当前高校招聘的教师普遍都是从学校毕业又进入学校,因此绝大多数教师虽然理论知识很深厚,但是实践经验却很缺乏甚至是零实践经验。因此,高校应注重在教师队伍中加以正确引导,营造“重视技能”的氛围,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工匠精神,从而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支“四高”队伍,即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准、高技能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师自身具备工匠精神并拥有高技能,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的学生。

4.3   继续深化校企合作

所谓校企合作,是指当前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大中专等院校为谋求自身的更好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的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并且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高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高校可以多渠道引进企业匠才来校授课,即所谓的“引进来”;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派优秀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更好地了解企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即所谓的“走出去”,由此使教学与实践真正结合,使工匠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播。

此外,高校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合作伙伴的关系,通过开展实训周的方式,积极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实践,使学生能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前体验在企业工作的生活,在工作中切身体会技能的重要性,由此学生自主意识觉醒,知道强化自身技能以及培育自身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意识地强化技能、培育工匠精神,最终让自己全方位地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计划。

5      结    语

为了早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腾飞,为了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中华民族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必须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众所周知,“工匠精神”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不懈坚持,它是一种默默的坚守,唯有耐得住清贫、忍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匠才。工匠精神事关国家长远发展,事关企业和高校的生存发展,事关学生个人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培养工匠人才的主阵地——高校,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要努力培养出一批批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作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教师,肩负着培育匠才的使命,既要做“工匠教师”,又要育“工匠学生”,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秋红,张学英,董晓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J].时代金融,2017(29):317.

[2]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14-17.

[3]方励筠.对高职学生会计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4):101.

[4]袁莺.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会计有效教学主体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3):25-28.

[5]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语,2014(22):66-69.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培育高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