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辰晖 杨震 郑屹
[摘 要] 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还有很多地区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忽略了激励机制的构建,不仅导致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力不足,也削弱了困难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因此,为了使精准扶贫政策能够取得更好的执行效果,帮助人们脱贫致富,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扶贫开发激励机制。
[关键词] 精准扶贫;激励结构;机制构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1. 077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21- 0181- 02
0 引 言
贫困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贫困问题已经成为束缚我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截止到2017年末,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仍达到了3 046万人,虽然与往年相比,贫困人数和贫困发生率都已有了一定的下降,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贫困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全面脱贫,如何有效利用精准扶贫政策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已经成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及其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影响因素等展开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精准扶贫激励政策的概念界定
所谓精准扶贫激励政策,简而言之就是指国家和政府为了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而实施的各类激励措施,涵盖财政、金融等各个领域。采取激励政策的目的则主要在于激发扶贫工作人员及困难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使精准扶贫的政策效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进而确保精准扶贫政策目标能够得以顺利实现。
2 精准扶贫激励政策的基本特征
精准扶贫激励政策涉及财政、金融、人资管理等各个方面,并不是一项单一的政策。首先,从政策制定者角度来看,精准扶贫政策是由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来制定的,根据各个地区具体情况的不同,所实施的激励措施也是有差异的。其次,从受益者角度来看,精准扶贫激励政策的受益者主要包括扶贫企业、困难群众以及扶贫工作人员,根据受益对象的不同,不仅政策内容不一样,而且存在的差异也很大。再次,从激励环节来看,激励政策会参与到精准扶贫的全过程,覆盖招商引资、资金投入、建档立卡等各个环节。最后,从激励形式来看,精准扶贫激励政策的激励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以及一些政策优惠等。
3 精准扶贫激励政策的具体内容
在精准扶贫激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实施者,居于主导地位。当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所实施的精准扶贫激励政策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财政补贴。举个例子,当贫困户选择发展产业来脱贫时,可以向政府申请财政补贴,一般是人均补贴≤1 000元,每户的补贴总额不得超过5 000元,具体的补贴金额根据贫困户所选的产业为准。
二是金融扶貧。为了刺激贫困户主动“造血”,积极进行产业扶贫,各金融机构可为其提供免担保和抵押的低息贷款,大部分地区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贷款,人均和每户贷款总额分别不得超过20 000元和100 000元。
三是政策扶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并用好优惠政策招才引智,吸引到更多的大学生或企业来当地投资创业,带动地区的发展。同时还强化了对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对成功取得技能证书的人员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是监测评估。为了杜绝以往扶贫过程中所出现的贫困对象识别不精确、帮扶不到位、资金使用情况不明和扶贫项目审批不严等问题,各政府部门还会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对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不合规行为进行严肃追责。
4 精准扶贫政策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
4.1 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
精准扶贫工作的执行基础是要公民有序参与各项工作。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也就是指要拓宽精准扶贫激励政策的覆盖范围,使公民能够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的全过程。就目前来看,精准扶贫工作的参与主体主要有人民群众、扶贫工作人员以及贫困户等,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精准扶贫过程中来,能够对各项扶贫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进而促进贫困地区的更好更快发展。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相关部门首先要强化对贫困户的教育,使其能够认识到精准扶贫的好处和作用,摈弃以往“不相干”的消极态度,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多项扶贫措施中去。其次,相关部门还要成立专门的宣传小组,加大对各项政策内容的宣传推广,使贫困户和扶贫工作人员都能准确理解各政策思想,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六大精准内容,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再次,在结对帮扶过程中,也要根据具体实际,不断对帮扶对子加以优化,提高扶贫成效。最后,在制定帮扶措施时,也要尽可能地调动贫困户的热情,强化其主人翁意识,使其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来,从而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4.2 确保激励政策的合理性
首先,合理的激励政策是构建精准扶贫政策激励机制的首要前提,只有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激励政策才能在精准扶贫的执行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制定精准扶贫激励政策时,必须要确保其合理性。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激励政策的重要作用。精准扶贫激励政策的制定目的主要在于解决当前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形式主义、标准单一等问题,从而使各参与者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去,提高扶贫成效,使精准扶贫政策的功能可以得到全面发挥。其次,相关部门要紧密联系实际,对贫困地区的产业现状、技术能力以及生活水平等进行考虑,要始终以贫困地区的未来发展为重心,只有这样,制定的激励政策才能与精准扶贫工作相契合,满足贫困地区的需要,帮助其顺利摆脱贫困。最后,还要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在制定激励政策时,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的执行能力,充分考量激励政策的实施条件,以强化其现实执行力,避免流于形式。
4.3 建立起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能够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起到一定的约束和监督作用,从而促进扶贫效率和扶贫成效等的提升,为精准扶贫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良好前提。在构建考核体系前,政府部门应该对扶贫任务、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以及考核部门加以明确,并根据各参与者工作任务的不同,实施差异化的考核评估。之后再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监测分析和报备机制,定期对精准扶贫的工作任务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扶贫资金和各项优惠政策相挂钩,以激发工作人员的扶贫积极性。最后还要建立专门的奖惩制度,对没有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或完成质量不佳的人予以一定的处罚,使其能吸取教训,更好地完成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
5 结 语
总而言之,激励政策对精准扶贫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激发相关工作人员和企业单位对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也能使困难群众可以更加自觉地参与到扶贫过程中来,不再是被动地依靠政府救助来摆脱贫困,而是会主动加强学习,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从而增收致富。由于思想观念等各项因素的影响,我国仍有很多地区忽略了激励政策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准扶贫的成效,因此,必须要提高激励政策的合理性,使相关对象能够有序参与到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来,并建立健全精准扶贫考核制度,强化对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监督和约束,从而构建起健全完整的激励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小瑞.精准扶贫中民主激励研究[J].纳税,2018(6).
[2]朱培,张斌.精准扶贫中民主激励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87-91.
[3]翟军亮,吴春梅.农村公共服务中民主激励的理论建构、实证检测及对策建议[J].湖北社会科学,2014(7).
[4]杨敏丽,胡晓军,袁建湘,等.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激励机制要素特点与政策[J].世界农业,,2009(2).
[5]何文虎.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11):81-87.
[6]张永亮,李云,孙沁.科技扶贫开发的激励政策构建[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25(2):21-23.
[7]李敬,呂朝辉.新时代精准扶贫的挑战及应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进精准扶贫政策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18(2):158-159.
[8]王晓静. 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张力及其消解[D].济南:山东大学,2017.
[9]李博,左停.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产业化扶贫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以Y村大棚蔬菜产业扶贫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4):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