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慧
【摘 要】目的:分析良肢位的摆放在偏瘫病人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8月时间内收治的56例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正确良肢位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正确良肢位组在偏瘫患者的具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并发症出现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科学的良肢摆放护理方式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分进行提升,而且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偏瘫患者出现肩部关节脱位症状、肩手综合征症状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偏瘫治疗与健康保障。
【关键词】 良肢位摆放;偏瘫病人;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169-01
近年来,我国偏瘫病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具体的治疗方式与护理方式受到我国医疗研究的重视[1]。其中正确的良肢位摆放护理方式不仅影响着我国偏瘫患者的具体治疗,而且对于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也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2]。故而,在偏瘫病患的护理研究中,应不断对其护理方式进行优化,对良肢位的摆放护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落实,进而保障良肢位护理方式能够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降低偏瘫病患者的测肢体出现概率,能够有效对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改善。在本文的研究中,以偏瘫病人的良肢位摆放护理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对该种护理方式在偏瘫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数据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观察与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8月时间内收治的54例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正确良肢位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28例。正确良肢位组,男、女分别为12、16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9.15±5.98)岁。常规护理组,男、女分别为9、17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5.16±7.42)岁。本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使用常规护理,按照神经内科的传统护理流程进行。例如:对患者的脑细胞营养进行加强,对患者本身的水、电解質平衡情况进行维护,对患者实施脱水方式降低颅内压。
1.3 观察指标 主要对两种指标进行观察与收集。(1)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情况进行进行重点监测与记录,具体比较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2)对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比较,具体比较患者肩部疼痛情况、肩部关节脱位情况、关节挛缩、肩手综合征情况、废用性肌肉萎缩情况的具体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情况 正确良肢位组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情况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良肢位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2.2 比较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 正确良肢位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偏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其具体的护理方式不仅影响着患者治疗后的肢体健康,而且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也具有重要影响[3]。良肢位正确摆放的护理方式不仅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手段,例如:脱水降低颅内压,对患者的脑细胞营养进行加强,对患者本身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进行维护,而且还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正确摆放位置进行重视,将患者的肢体放置于正确的肢体位置,进而避免患者由于摆放位置不正确而出现的关节脱位等情况。在本文具体数据研究与临床调查后得知,正确良肢位组在偏瘫患者的具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并发症出现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
参考文献
[1] 张小琴,李瑞芳.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在早期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1):6240-6240.
[2] 刘萍,刘韦.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0):154-155.
[3] 戴翠梅.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4(0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