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职生汉语语用行为调查与分析

2018-01-06 09:10潘媛媛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新媒体

潘媛媛

摘要:通过问卷调研对当代高职生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语交际行为进行考察与反思,从而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交际言语行为,端正网络用语行为。新媒体汉语言社交行为同样遵循“会话原则”。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媒体发展相结合促进汉语言语行为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汉语语用;社交言语;传统文化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25章》)。千年前老子提出顺应自然而产生的制度结构、心理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等与“道”相谐调、同宇宙自然本性相契合、与大自然基本规律相谐调的事物就是美的;违反自然本心本性的东西,是无道与丑陋。黑格尔说“存在即是合理[1]”——中西两大哲学家都表达了顺应时代产生的事物的合理性,时下的“新媒体文化”和网络发展恰恰是应运人类科技发展而产生。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认为在一切的语言交际行为中,为了某一目标或目的,会话双方会默认遵守一定的原则(也许是约定俗成的,也许是定理),语用学研究称之为“会话原则”。那么在新媒体的世界中这样的言语行为规则是否存在?是否被遵守运用?

一、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语用行为研究趋势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2]”。

在新媒体的环境中,信息呈现海量化、碎片花和虚拟化,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言语交际行为形成极大的冲击。汉语语用行为对于一个民族丰富的国家而言,是充满挑战的,研究主要方向一般涉及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行为对比研究,比如:使用范围、场合、语态、语气等,这些都属于语言使用的范畴。从人类学、性别差异的视角来进行探讨的,还较为少见。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生汉语语用行为现状调查

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高职生早期的语言综合教育已经形成,价值观和社会观相对固化。为了解目前新媒体中网络文化对高职生交际表达能力影,在2015、2016级两个年级,共发出2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20份。,回收率达到90%,问卷根据学院数模协会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形成问卷结论:在所有回收的有效问卷中,被调查男女比例为7:3,涉及信息系、管理系、路桥系、汽车系和建筑系共18个专业的学生。问卷共有7个问题,涉及高职生汉语语用行为和网络交际行为中生活场景,言语行为习惯,

具体见表1:

从问题1、4、5的调查结果可知,新媒体技术深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从日常人际沟通到学习、工作、休闲娱乐和交友,网络媒介都有渗透。从问题2、6、7发现在网络应用中,性别差异性是既有交集又有差异。对于语言表达性别差异,基本持平,说明在网络中伪装异性与同性沟通,会一定程度上模糊汉语语用行为的性别差异。从问题3可知,在新媒体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又被边缘化的趋势,应引起警惕。

三、调查研究结论

通过调研,对当代高职生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语交际行为进行考察与反思,从而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交际言语行为,端正网络用语行为。

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高职生来说,知识的自我更新与扩展越来越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专业型网站或搜索引擎进行知识学习。但是在学习中发现,知识呈现碎片化缺乏逻辑关联[3]”,汉语言交际行为是以“人”为基础的。有相同价值观的不同层次的人,如果閱读同一本书或者观赏同一部电影,让他们面对面交流,对书籍或电影的感悟也会存在差别。在新媒体背景下,交流观点和信息的渠道丰富化,这种交流即为自己拓宽了知识面,也为别人的知识扩展提供了新的线索,呈现信息化和知识的发射状态。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语用交际,是一个先“求同”再“求异”的过程,是知识扩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比如:在汉语中,“小伙子、小姑娘”等性别称谓语,在新媒体语境下,转换为“小鲜肉、网红”等称谓模糊语,并被大量使用。

新媒体中的网络书店和网络交流的互动性,推动了高职生探求新知识的愿望,性别差异性相对被模糊,女性在网络表述中不受世俗偏见的影响,发言更加大胆、积极和主动,在知识学习方面效果通常也会更好。当然,有利也有弊,新媒体的模糊身份和性别的评价功能,会带给他人先入为主的印象,存着一定很大的隐患,语用行为中的主动性被侵占,“利他思维”潜移默化取代主观思考。这种汉语语用行为可以说死大众文化与小众文化对抗与交织,小众的东西加起来成为大众变为主流;大众文化反过来又压制、同化小众文化。当然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数学上的加减,幕后推手是新媒体发展和营销消费氛围。

新媒体汉语言社交行为同样遵循“会话原则”。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媒体发展相结合促进汉语言语行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 著.范扬 张企泰 译法哲学原理(汉译名著本)[M].商务印书馆,2016-05.

[2]黄丽萍.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管理理念变迁[J].西部皮革,2016(12).

[3]网上社区个案研究——豆瓣网-网站运营优化(http://www.williamlong.info/info/archives/212.html)

(作者单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新媒体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35期

北方文学·上旬的其它文章
行至心栖处,坐看云起时
散文诗里的秋天
蓝星
在苦难中蜕变
生如夏花
文星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