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我们学校高三年级已经进入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阶段,平时老师会为我们提供适度的课后作业和训练试题。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应该准确地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灵活掌握,要做到活学活用,切不可死记硬背。我结合自身的学习状况,总结了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措施,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审题;关键词;切入点
一、 准确地审题
在物理解题的过程中,准确地审题是首要步骤,能不能准确地、迅速地领会把握题目命题的详细内容是重点训练的内容。在日常的习题训练中我都会从各个角度去审题,结合老师所教的具体解题方法,长时间以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审题方法。明确解题目标,知道题目具体在求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二、 要善于挖掘条件
应该准确把握我们从题目中得到的信息。这些条件分析涵盖了找出干扰条件、隐含条件和已知条件。比如在位置时间图像中,既要知道直观上的横轴、纵轴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还要非常清楚其中的隐含条件,比如图线斜率本身的绝对值代表着速度是大还是小,斜率的正负代表着速度自身的方向,两图线的交点代表着同一位置或者同一时刻的相遇或者追及。
三、 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找准题目的切入点
在挖掘题目隐含条件的过程中,能不能准确地找到题目的切入点,在于能不能抓住它的关键词。我一般都会认真听老师所复习的具体知识和内容。如应该很清楚物理图像问题中的“交点”“面积”以及“斜率”等关键词的含义。老师通常情况下会结合此类问题,给我们做出系统的复习,我们在此过程中构建了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比如动力学中的vt图、xt图、Fx图、Ft图,电学中的Фx图、Ex图以及IU图等。在具体解题的过程中,密切联系题目所提供的已知条件,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找出其中的隐含条件,才算抓住了题目的关键点。
四、 推理成图
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应该学会推理成图。哈里是美国著名的图论学者,“千言万语比不过一张图”是他的格言。在物理解题的过程中,我们为了再次重现命题者提供的意图情景,把握试题的真实含义,很多情况下都要将命题中的部分文字描述转换为直观、形象的物理图景。命题信息不一致,与之相关的图景就不会一致。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物理题求解的过程中通常情况都会牵涉到电路图、运动过程草图以及受力分析图等。在进行习题训练的过程中,我自己也经常坚持推理画图,形成相应的物理模型。
在此基础上将物理题目的情景和物理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将问题当作载体,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望。老师还经常让我们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大家比赛画出草图的准确性。最后,找到与之相关的物理模型。在此过程中应该重点抓好其中的过程模型,清楚地把握研究对象是在做平抛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抑或圆周运动等。
五、 求解反思
在解题过程中,最后的步骤是求解反思。在推理出相关的物理情景后,应该选择与之相关的适当关系式和图形,清晰准确地画出或者呈现其中的物理规律。通常情况下,有的同学说很不容易才弄清楚了这道题的含义,也清楚了题目创设的物理情景,然而却不能准确地利用相关的表达式或者关系式,或者不能准确地画出其中的物理图形。从此处来看,我觉得这些同学并没有真正地理解相关的表达式或者关系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教师在物理复习过程中所讲述的基础知识,让自己形成系统化的物理知识结构。事实上,基本技能、原理以及概念等在内的多种基本功的刻意训练,才算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必备基础和核心能力。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求解结果是的对错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完成了求解过程后,循序渐进地培养自身通过对比结果,以验正相关物理情景的理念。
比如在竖直方向上圆周运动的临界极值问题——解小球刚刚通过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不少同学非常容易混淆轻杆模型以及轻绳模型。在这种轻绳模型中,假设小球刚刚通过最高点的速度是0,将该速度放回物理情景进行必要的验证,查看它有没有满足实际的物理情景。可以看出小球处于最高点速度为0的情况下,意味着此处受到的合力是0,或者更准确地讲,向心力是0。然而在分析小球的具体受力情况时可以知道,小球受到了轻绳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拉力的作用,它的合力不会是0,至少超过了它的重力。
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验证相应的求解结果。为了让我们清楚每道题的具体求解过程,老师都留给我们一定的时间,去反思、总结和归纳。比如反思它的易混点、易错点,是否还存在相關的解题方法等。
六、 结语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在求解物理题目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策略性,掌握具体的解题过程与求解策略,将题目中论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转变为满足了物理知识和运动变化规律的题目,重中之重是采取相应的物理方程,以表达有关的物理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稳步提升和增强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以有效地解决我们所碰到的物理问题,沉着稳健地应对各种物理题目。
作者简介:王森,河南省周口市,河南省沈丘县第一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