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难复治当疏肝利胆

2018-01-06 08:00张会永
乐活老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六腑水谷胃气

文/张会永

胃病难复治当疏肝利胆

文/张会永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直接参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传递并且消化饮食物,具有共同的生理功能,中医称之为“传化物”。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在中焦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再经过小肠的分清泌浊,清的精微物质由脾吸收,转输于肺,经上焦而布散全身;浊的糟粕物质下达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代谢后的废液经过下焦渗入膀胱,经膀胱气化而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整个消化过程,还有赖胆汁进入小肠协助消化。六腑互相连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在整个消化过程中,每一腑需要适时排空要消化的饮食物,且不停向下一腑传递这些饮食物,先后有序,才能保持六腑畅通,功能协调。如果其中任一环节出现异常,势必导致水谷或糟粕停滞体内,出现恶心、呕吐、胃痛、腹痛等诸多病症。所以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黄帝内经》概括六腑生理特点是:“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

胆居六腑之首,与肝相连,且与肝互为表里,具有贮存胆汁、排泄胆汁、主掌决断的作用,现代称之为“胆囊”。胆内贮藏胆汁,中医称之为“精汁”,所以胆又称为“中精之府”。胆虽然参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但却与六腑中的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膀不同,不能容纳传导水谷,且胆贮藏精汁,因此胆有别于其他五腑,又属于奇恒之府。

贮存胆汁、排泄胆汁

胆的上方与肝相连,肝之余气化生胆汁,然后流到胆内;胆的下方与小肠相通,随着消化的需要,胆汁排泄到小肠中,以帮助对饮食物的消化。胆腑通畅,贮存和排泄胆汁的功能才能正常进行。胆腑阻塞不通,必然会导致胆汁排泄不畅,产生食欲不振、厌食油腻、腹胀等症。胆汁上逆,还可见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症。胆汁外溢肌肤,还可发生黄疸。

胆排泄胆汁取决于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令胆气疏通,胆汁畅流。如果肝失疏泄,则可导致胆汁排泄不畅。临床常见脾气大的患者,由于肝气不舒,胆汁排泄不畅,而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如果单纯按照胃炎治疗,往往收效甚微,这类患者在治疗时,还需要疏肝利胆。

胆主掌决断

《内经》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正,即处事不偏不倚,刚正果断之意。胆主决断,是指胆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功能。胆的决断功能,至关重要。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特别是受到精神刺激时,都需要胆及时作出判断。成语里的“胆大包天”“胆小如鼠”,就是胆主决断功能的形象描述。胆气强壮之人,遇事不惊,不慌不张;胆气虚弱的人,往往优柔寡断,心事重重,甚至酿成疾病。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有类似的人群,遇事犹豫不定,具有选择障碍,其实就是胆气不足,不能决断导致的。这类人群,也容易患失眠、心悸等病症。因此,临床上,对于心虚胆怯、惊恐不安的患者,通过补气壮胆类中药,就能收到很好效果,温胆汤就是治疗这类病症的代表方剂。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肠,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胃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即上脘、中脘、下脘,因此胃又称胃脘。中医对胃的描述与解剖学中的胃近似,但胃的功能要大于解剖学的胃,中医胃的功能还涵盖了肠道的功能。胃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即接受和容纳;腐熟,是胃将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变成食糜的过程。胃好比一口大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是指胃能够容纳由食管下传的食物,并将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然后下传到小肠,因此胃又被称为“水谷之海”“太仓”。胃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是在脾的运化下共同完成的,因此中医常常“脾胃”并称,并将脾胃同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把脾胃的功能概括为“胃气”。

“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的强弱可以作为判断疾病的轻重、预后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医在治疗疾病时,需要注重“保胃气”,尽量避免使用猛烈的药物,损伤胃气。很多疾病起病之先,都是由于脾胃受损,进而影响气血生成,影响其他脏腑功能,变生临床诸多病症,因此,临床在治疗各脏腑疾病时,常常从脾胃着手,这就是“调脾胃以安五脏”。

胃主通降

胃气以通畅下降为顺。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后,随即下传到小肠,进行下一步的消化吸收,而饮食物从小肠到大肠,乃至从大肠化为糟粕自肛门排出体外过程,都需要胃气的“通降”才能完成。可以说,胃主通降功能保证了饮食物顺利通过整个消化道,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饮食物是消化剩余的残留物,而饮食物中富含营养的精微物质,在脾的升清作用下,随之输送全身,胃的通降功能,其实就是降浊。因此胃的通降与脾的升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整个消化过程。如果胃气停滞,不能通降,势必导致浊气停留,表现为胃胀、腹胀、大便秘结不通;若浊气上逆,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张会永,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2004年拜国医大师李玉奇先生门下,随学8年,系统学习传统中医理法方药,并研习舌诊、脉诊。2007年起,师从杨关林教授学习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2008年始,从事血液科临床工作至今。临床之余,整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并从事生存质量及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六腑水谷胃气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小儿推拿“六腑”穴位考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浅谈“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在慢性胃肠病中的应用
漫画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