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合作社运行的策略与政策思考
——贵州省百宜生态农业经济专业合作社考察启示

2018-01-06 03:02
中国合作经济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蔬菜农产品

生态经济合作社运行的策略与政策思考
——贵州省百宜生态农业经济专业合作社考察启示

王芸娟 马骥

百宜生态农业经济合作社的特点在于利用种养结合的方式推行循环农业,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加强黑羽鸡等种质资源的保护。它的发展和运行,是我国生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个缩影,透过合作社的发展历程、运作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户经济合作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百宜生态农业经济合作社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西南方向的百宜乡洛坝村。该村距离乌当区行政中心约40公里,是汉族、苗族和布依族杂居的典型乡镇。洛坝村海拔1280米,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种群多样化特征明显,森林覆盖率达68.7%。目前,该村主要以水田为主(水田为802.5亩),全村农户数为350户、1340人。

百宜合作社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创新黑羽鸡养殖模式为目的,由时任洛坝村书记的刘学军于2006年组建的“兴趣小组”基础上成立的。这个兴趣小组主要是将黑羽鸡养殖户等召集起来,共同探讨养殖技术、分享养殖经验、探索生态农业的发展问题。随着黑羽鸡养殖和黄金梨、中药材以及蔬菜种植规模的扩大,2008年4月29日,该村以兴趣小组为蓝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社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了合作社章程,成立了百宜生态农业经济专业合作社,成为贵阳市第一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合作社成立之初,共有社员23户。截止到2016年,合作社已拥有社员118户。

合作社生产与市场运作模式

百宜合作社的产业涉及水果、蔬菜、粮食、中药材以及黑羽鸡养殖等。目前,合作社主要种植黄金梨4000亩、辣椒等蔬菜1000亩,、折耳根(鱼腥草)1000亩、养殖黑羽鸡种鸡5000羽、商品代黑羽鸡8万只以上。此外,合作社还种植天麻、高粱、蔬菜、养殖生猪等。

第一,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实行种养结合、走生态循环的道路,是百宜合作社的一个特色。合作社充分利用黑羽鸡以及生猪粪便进行沼气发酵,形成的沼渣和沼液转换为有机肥,作为蔬菜、黄金梨、玉米等作物的肥料,利用青贮玉米等作为黑羽鸡的饲料,从而在合作社内部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生态循环模式(见图1)。

实行封闭的循环圈,需要各生产环节上的有效对接,特别是黑羽鸡和生猪的粪便通过沼气发酵之后形成有机肥能否满足生态种植的用肥需要,是实现生态农业的一个关键。合作社在生产模式上,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则和管理措施,确保内部循环圈可以有效运转。

图1.百宜生态农业经济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模式

第二,市场运作模式及经济效益。百宜合作社大力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基本实现了特色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在市场运作方面,合作社主要以配送的方式帮助社员销售黄金梨、辣椒、土鸡、土鸡蛋、天麻及各种干菜等。目前,合作社的经济收益主要来源于销售黄金梨、黑羽鸡以及蔬菜,主要销售渠道为批发市场和城市家庭配送以及作为采摘基地。

黄金梨市场运作。合作社将农户种植的黄金梨采用分级包装的方式销售到市场。在市场渠道上,合作社采取将黄金梨批发给超市和批发市场。同时,在贵阳市的一些社区建立了自己的销售中心,通过直接和消费者对接来销售黄金梨。

黑羽鸡市场运作。合作社养殖的黑羽鸡产品,主要为10个月—1年龄的肉鸡以及鸡蛋。黑羽鸡销售主要是通过向市场和城市家庭配送。合作社通过采用包装盒包装以及将黑羽鸡鸡蛋和本村的土鸡蛋组合配送的方式,销售价格明显高出本村非合作社村民自行销售的价格,获取了更高的经济收益。按合作社每年饲养商品代黑羽鸡8万只计算,则年销售黑羽鸡肉的收益可达1064万元;按年产100万枚黑羽鸡鸡蛋计算,则年销售鸡蛋的收益可达30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蔬菜市场运作。合作社通过向批发市场和城市家庭配送两种方式销售所产的蔬菜。合作社向城市家庭配送辣椒、折耳根等蔬菜的平均价格达到10元/斤以上。此外,向城市家庭配送蔬菜是合作社蔬菜销售的主要渠道,合作社每周向城市家庭配送蔬菜2次,每次配送蔬菜4—8种,可满足家庭1周的蔬菜用量。

存在的问题

目前,百宜生态农业经济合作社采用“种养结合、走生态循环”的生产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根据实地考察和了解,合作社的发展也面临着规模难以扩大、交易成本高、市场开拓能力有限等诸多难题。

第一,扩大合作社生产规模受劳动力、市场和运作配套约束。

目前,百宜合作社养殖的8万只黑羽鸡正待出栏,其中有2万只是合作社规模化养殖,但是其余的5、6万只主要由合作社农户自家养殖,养殖规模在每户600—700只。单个成员的养殖规模较小,而且从合作社总体生态农业规模的角度来看,若要进一步适度扩大规模,尚存在3个方面的约束:一是劳动力资源约束。生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投入相对较高,但目前该村从事生态农业的劳动力的年龄偏高,且随着年轻村民外出打工追求更高的工资收益,从事生态农业的劳动力数量也呈现下降趋势。二是生态农产品市场约束。受消费者收入水平以及目标市场容量的影响,一方面,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存在着市场开拓的压力;另一方面,生态农户普遍存在着“市场就这么大,假如扩大规模了,俺家的菜和鸡蛋还咋卖”的心理,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合作社及成员的规模决策。三是循环农业的配套约束。生态循环的种养结合模式,要求循环圈环节在规模、技术和管理上应合理配套、科学运转,因此从生态循环模式出发,若要扩大整体的生产规模,就意味着对于种植和养殖的系统配套要协调,仅仅增加种植或养殖规模,则无法达到这一生态系统的运作要求。

第二,因为生态理念问题导致内部交易成本较高。

根据调研,目前合作社的内部运行仍然存在着组织和管理上的难题。就总体而言,在生态合作社的内部运行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农户在生态理念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合作社内部交易成本较高。目前,农户对生态农业的理解尚不深刻。在调研过程中,合作社领导层认为改变农户对生态农业种植和养殖的理念“实在太难”。第三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后,该村的农户普遍有追求高产的习惯和理念,而对生态农业不施农药、不施化肥的要求难以完整地接受和理解。以合作社生态蔬菜生产为例,“按生态种植方式,蔬菜的产量相对较低,与施化肥和施农药方式所生产的蔬菜产量将减少40%”。在追求高产的惯性理念促使下,合作社在提高蔬菜等品质方面的培训,尤其是转变农户生态理念方面的成本投入相对较高,致使确保生态农产品质量的内部交易费用相对较高。

第三,生态农产品价格过高,开拓市场较难。

获取农产品的利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社运行的基本驱动力。通过调研了解,目前合作社存在着产品价格过高和市场难以开拓等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合作社生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包装成本高、运输成本高,导致生态农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这是影响生态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原因。在生产成本上,合作社主要依靠密集的劳动力投入,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在包装成本上,具有过度包装倾向,包装盒的成本占到生态农产品成本的比例较大;在运输成本上,由于合作社深处偏远地区,距离销售市场较远。从合作社运输农产品至贵阳市区的总距离为75公里,运输时间至少需要120分钟以上,再加上从合作社至乌当镇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部分道路状况不好,“山路十八弯”“大车进不来、小车拉不了多少”等情况,增加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

同时,合作社在生态农产品的销售上,尚缺乏有效的渠道以及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认识不足,导致市场开拓难度较大。根据调研,虽然合作社拟在贵阳市建立蔬菜、鸡蛋等农产品配送站,但仍然受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的约束导致难以立即扩大市场。再加上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接受需要较长的时间,“现在的消费者,买蔬菜要长得好看的,要长得齐整的”,市场上消费意识与其他发达地区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这为生态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带来较多困难。

运行启示

百宜生态农业经济合作社的特点在于利用种养结合的方式推行循环农业,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加强黑羽鸡等种质资源的保护。百宜生态农业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和运行,是我国生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个缩影,透过合作社的发展历程、运作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户经济合作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积极转换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起点。

透过洛坝村以及百宜生态农业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可以看到,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转型与升级具有生命周期性特征,在不同阶段,农业从追求社会效益到追求经济效益,再到追求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因而,看待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待农民之间的合作以及看待效益目标的转换。

学界和业界往往从现实角度出发,以经济效益为主线来探索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的组织问题。产业生命周期中,农户合作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然性表明,产业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也必然会遇到不同的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的瓶颈问题。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与时俱进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到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转变。从传统种养结合到现代的种养结合,是农业的一种回归,特别是应如何发挥当地优势引导农业走向循环农业,最终拉动农民收入的提高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百宜生态农业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给予生态农业的发展一个较为重要的现实启示,即如何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特别是将本地地理、气候等生态优势再造,积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经济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我国各地农业生态化发展的一个基本起点。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应向生态化发展方向努力,百宜生态农业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给予生态农业的发展一个较为重要的现实启示,即如何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特别是将本地地理、气候等生态优势再造,积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经济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我国各地农业生态化发展的一个基本起点。

第二,发展生态农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加强能人工程建设。

合作社的创建需要能人来组织,合作社的发展更需要能人的运筹帷幄。合作社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的配套,但最根本的还是依靠有才能的人将其他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整合,从而实现稳定发展。透过百宜生态农业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可以看到,正因为有像刘学军这样的能人,有想法、有思路、有方法、有号召力,在当地组建了“兴趣小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合作社。如果没有他当年对黑羽鸡品种的保护意识,也就很难形成兴趣小组;没有他的耐力,估计村民们也很难坚持发展生态农业;没有他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意识的不断琢磨,恐怕这个合作社在面向市场中就会走很多弯路。因此,透过合作社的发展,本文给生态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一个启示,即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加强能人工程建设,只有培养更多的能人,发挥能人的领导和组织才能,特别是培养既十分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又十分了解外部市场消费者的心理,能够将对两者的了解结合起来的实干型能人,是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关键。

第三,生态农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于经济效益驱动。

经济效益是生态经济合作社稳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量。通过对合作社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农户进入、退出,甚至再进入、再退出,似乎都较为普遍。在城镇化推进以及劳动力在外就业机会增加的情况下,合作社员的进入与退出频繁,不利于生态产业的整体发展,不利于生态经济合作社的标准实施。

生态经济合作社要稳定发展,关键在于获得更多的效益作为基本动力。通过对合作社的考察,可以看到,“生态合作社的效益=本地特色+规模优势+全篮产品+季节互补”。包括生态合作社在内的农民合作社,面对市场的开拓或竞争,需要用品牌化的特色产品作为基本的市场细分依据,这也是农民合作社走向市场的基本策略。而透过百宜生态农业经济合作社,可以看出,生态合作社存在的规模上不去、全篮产品搭配不全、不能实现产品季节互补等问题,是影响合作社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其中,关于规模优势,应系统地考虑区域性产业规模、合作社自身规模和目标市场规模,任何一个规模的缺失,都不利于生态合作社的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及生态农业合作社的政策与策略思考

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阶段,积极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既是从产业生命周期角度出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既要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也要注重“生态产业化”发展。各地资源禀赋不同,生态基础各异,发展潜力相差较大。对于生态良好的地方,应重点考虑生态产业化的问题;对于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应重点考虑产业生态化的问题。

第一,提高生态农业合作社的市场开拓能力。经济效益是推动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合作组织的基本动力,因而如何强化生态农产品市场支撑能力,是当前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合作组织的引擎。目前,生态经济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在不断向产业链后段延伸,成为此类合作社发展的“短板”之一。为了提高市场支撑能力,建议:一是嫁接资源渠道。合作社可以采取借助资源平台的方法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与外部市场的联结;二是做好市场细分,合理挖掘潜在客户,积极培养消费生态农产品的客户。只有扩大市场端的容量,才能成为合作社持续发展的源泉。三是生态农产品应真正实现优质优价。提高生态农产品附加值的核心仍应在于产品本身,改变过度包装问题,使生态农产品的真正核心价值有效体现。生态农产品的销售,虽然需要迎合市场所需,但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仍要定位在好产品本身。

第二,提高生态农业的技术支撑能力。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现代生产和信息技术的支撑。提高生态农业的技术支撑能力,是保障生产、提高生产技术效率的关键。发展生态农业是个系统性工程,除了加强技术的培训和技术示范以外,也需要加强各种技术之间的配套、加强各生产环节之间的协调。生态农业的发展在于内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因而技术对于资源之间的连续、稳定和有效配套则起着关键性作用。以百宜生态经济合作社的生态运作模式来看,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能够循环起来,核心在于连接二者之间的粪便资源的计量和各种物质的匹配。比如,种植业所需的有机肥,需要多大规模的畜禽养殖配套等的关键性参数,需要技术支撑。

第三,提高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还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探索期或发展期,而生态农业本身因为实行种养结合等模式强化了生产系统的内部循环,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因而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外溢功能,需要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国的生态合作社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享受一些诸如补贴、小专项目支持等政策,但是从生命周期阶段来看,政策扶持的关键在于针对生态农业聚焦在哪些方面,政府的政策需要细化,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合作社或生态农业给予对应的扶持。比如,对于一些处于起步阶段的合作社应多一些启动性政策;对于一些经历了多年发展的合作社,在市场的洗礼下,它们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具体一些,因此多一些具体的扶持性政策。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蔬菜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奇怪的蔬菜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蔬菜
旅游“井喷”带动生态农业“泉涌”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
农产品争奇斗艳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