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红斌,刘亚林,欧茶海,李 波,周建国
(1.云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昆明 650000;2.云南省农业厅,云南昆明 650000;3.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昆明 650000)
云南省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
尹红斌1,刘亚林2,欧茶海2,李 波1,周建国3
(1.云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昆明 650000;2.云南省农业厅,云南昆明 650000;3.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昆明 650000)
为防范外来动物疫病,降低疫情传入风险,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云南省提出创新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思路,建设边境防控线、澜沧江防控线、澜沧江以西动物疫病控制区、境外动物疫病控制区等4个主要功能区,综合运用“防堵”和“疏通”手段,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扩大到中国、老挝、缅甸边境连片地区。经实施推进,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养殖育肥基地建设、中老缅跨境动物疫病防控合作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防疫;跨境合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畜牧业发达国家先后制定区域化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促进了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2001年,我国选择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四川盆地、松辽平原和海南岛等5片区域,先后开展无疫区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
云南省边境地区与老挝、缅甸陆路相通,山水相连,同耕混牧,但相互间缺乏天然屏障,动物、动物产品非法交易活跃。缅甸、印度等属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公布的口蹄疫疫区,也是亚洲重要的产牛国,牛存栏超过3.5 亿头。由于我国牛羊肉需求量大,但价格较缅甸等周边国家高出一倍以上,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法商贩从边境便道大量走私偶蹄动物及其产品。长期以来,云南省认真贯彻执行缅甸等国偶蹄动物及其产品进口禁令,农业、检验检疫、海关、缉私、公安边防等部门联防联控,防堵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动物和动物产品非法贸易问题仍难以根治。2014年,云南省提出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扩大到中国、老挝、缅甸边境连片地区,综合运用“防堵”和“疏通”手段,疏通周边国家向我国正常出口动物和动物产品渠道,在有效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缓解我国动物产品的供求压力,保障国内动物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从而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指一个国家出于疾病控制、国际贸易的目的,定义其边界内一个对规定动物疫病具有清楚卫生状况的动物亚群体,并对规定动物疫病的监测、控制和生物安全所实施的程序[3-4]。根据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目前主要有地区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2种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地区区划主要适用于以地理屏障(采用自然、人工或法定边界)为基础界定的特定动物群体,目标是实现整个国家或特定地区的无疫状态;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主要适用于以生物安全管理和良好饲养规范为基础界定的特定动物群体,目标是通过建立生物安全隔离区实现动物生产企业的无疫状态,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企业。
云南省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按照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地区区划理念,以澜沧江、怒江、境外上伊洛瓦底江为地理屏障,配套建设澜沧江动物卫生联合检查站、边境打击走私流动检查站等人工屏障,在中国、老挝、缅甸的边境连片区域建立跨境动物疫病控制区。在动物疫病防控思路上,沿边境线向内澜沧江以西的动物疫病控制区作为“风险缓冲区”[5],强化动物和动物产品追溯、移动控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管理,进一步提高边境地区兽医卫生安全水平和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能力。沿边境线向外延伸的境外动物疫病控制区作为“检疫隔离区”,加强与老挝、缅甸免疫、监测等方面的合作,建立纵深动物免疫带,实现动物防疫“关口”前移,确保偶蹄动物入境前,经过严格防疫、隔离、检疫,从而降低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云南省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和疏通周边国家肉牛贸易渠道,其核心在于区域内活畜的流动管理。试点项目重点开展边境防控线、澜沧江防控线、澜沧江以西动物疫病控制区、境外动物疫病控制区等4个主要功能模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能力建设。
由与缅甸、老挝接壤的6个边境州市国境线上的7个国家一类口岸、6个二类口岸和边境沿线武警边防力量组成,承担境外活牛入境审批、检验检疫、打击走私等工作,防范偶蹄动物走私入境(图1)。
图1 边境防控线
由澜沧江沿线的16个公路疫病防控监管联合检查站、高速公路检查站等组成,承担区域内偶蹄动物及其产品通过澜沧江向内地流动监管工作(图2)。
图2 澜沧江防控线
包括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德宏州、保山市、怒 江州等6个边境州市的29个县(市区),区域面积105 300 km2,承担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动物检疫、监督,肉牛屠宰、加工及相关产业发展工作(图3)。
图3 澜沧江以西动物疫病控制区
由老挝、缅甸部分省区设立的口蹄疫控制区组成,承担境外肉牛育肥、活牛入境申报、预检检疫,防疫合作等工作。(图4)
图4 境外动物疫病控制区
在项目运行上,政府提供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打击走私、入境通关等公共服务,由农业龙头企业主体开展国内外市场开拓、养殖屠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加工等工作。
屠宰用肉牛进口贸易由农业龙头企业一体化运作,在境外动物疫病控制区实行标准化的境外集中饲养、育肥,饲草料种植、程序化免疫、境外动物预检疫,加施专用耳标,将境外活牛养殖、防疫、生产标准化,实现境内外防疫工作的等效控制(图5)。
图5 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流程示意图
完成境外育肥屠宰用肉牛入境前在境外隔离场进行隔离检疫,由国家质检总局派遣的预检兽医完成境外预检工作。进口屠宰用牛进境时企业在口岸(通道)办理海关通关手续,凭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入境通关单》向海关申报;海关接收申报;验核相关单证并办理征税、查验等手续后放行入境。屠宰用肉牛入境后在检验检疫部门指定隔离场进行隔离检疫,隔离检疫合格后进入定点屠宰场。
澜沧江以西地区采取联防联控措施,防控区域内动物疫病,防止控制区内动物疫病向内地传播。建立区域内偶蹄动物屠宰加工企业登记、备案制度。边防、公安、海关、出入境检疫检验等反走私综合治理成员部门严厉打击走私贩运动物入境的违法行为,建立信息互通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对非正规通道的堵截稽查和控制区监管工作。
云南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具有现实条件,并且经多年积累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6]。近年来,我国先后与缅甸畜牧渔业部和老挝农业部合作,在老挝的乌都姆塞省、南塔省、丰沙里省、波侨省,缅甸的木姐市、腊戌省、密支那市、景栋省等援建了8个境外动物疫情监测站,提升境外疫病预警监测及重大动物疫情应对能力。采取动物防疫“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开展兽医防疫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人员200人次。援助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口蹄疫疫苗超过1 000万ml/年,并在技术上帮助老挝、缅甸临近地区开展春秋季家畜免疫防疫工作,在边境区域建立纵深50 km的动物免疫带,将动物防疫“关口”前移。2014年,云南省在边境地区投资建设了120个边境巡检站,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巡逻检查、疫情预警、动物疫病政策工作,防范境外疫情传入。省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项目启动以来,云南省迅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境外养殖育肥基地建设、“中老缅”跨境动物疫病防控合作等。
2017年10月,云南省农业厅等4个厅局联合出台了《云南省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办法(试行)》《云南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规范文件。省级财政新增预算约1亿元,用于试点基础设施、试点地区公路疫病防控监管联合检查站建设,以及高速公路检查站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检疫监督等工作。德宏州在与缅甸相邻的瑞丽市弄岛镇规划建设用地约0.67 km2,建设年屠宰生产能力达50万头肉牛的屠宰加工厂工业园区、境内隔离检疫场,指定口岸(通道)办公、消毒、查验等基础设施,在出入瑞丽市的3个交通节点设立公路缉私与动物卫生监督联合检查站。西双版纳州也在勐腊县勐满口岸经济区、景洪市勐龙镇曼栋村开展进境肉牛屠宰加工基地建设。
大康牧业集团和诚康集团2家试点龙头企业,联合地方养殖企业,在缅甸、老挝部分省区投资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饲草料种植基地和隔离检疫场建设。德宏盈瑞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瑞丽吉峰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在缅甸、老挝注册成立农业发展科技公司;在曼德勒省皎色市、克钦邦八莫市辛甘地区开展万亩肉牛养殖基地、饲草饲料种植基地建设。
2016年6月、9月,2017年10月,中国、老挝、缅甸三国农业(兽医)部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老挝万象、中国昆明、缅甸内比都召开了“中老缅”跨境动物疫病防控研讨会,讨论中老、中缅边境口蹄疫控制区建设、动物非法流动管控、兽医领域合作,以及动物疫病风险管理等方面事项,共同研究制定相关规则制度。2017年,云南省在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举办国际兽医技术培训班5期,为老挝、缅甸、越南培训兽医技术人员250人次,培训境外农民、农业企业人员及政府机构人员310余人次。为开展疫情监测预警工作,云南边境地区建设了120个边境巡检站,缅甸畜牧渔业部和老挝农业部合作援建了8个境外动物疫情监测站,全面启动境内外疫病防控项目。边境动物疫病防控区内的口蹄疫强化免疫带建设、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风险评估等工作也同步推进。
云南省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项目为边境疫病防控及活畜禽流通贸易提工了新思路,为促进云南省边境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7年5月,项目申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文印发了《关于支持云南在边境地区开展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的函》,决定支持云南省在边境地区开展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在试点项目建设发展中,云南省紧紧围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的目标,探索完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把试点项目建成中老、中缅边境地区国家重要肉牛养殖、进出口加工基地和沿边开放重要平台。
[1] OIE. Terrestrial Animal Health Code[M]. 24th ed.Pairs:OIE,2015.
[2] 郑增忍.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 赵维宁,郑增忍.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国际规则与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12):1-3.
[4] 张慧,王元元,王威.浅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J].中国动物检疫,2009,26(3):14-16.
[5] 葛林,孙研.《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区域化管理标准中关键词汇和概念的理解与把握[J].中国动物检疫,2016,33(8):53-55.
[6] 尹红斌,刘亚林,欧茶海等.云南省动物疫病防控新实践[J].中国动物检疫,2017,34(12):49-50.
Regional Management for Transboundary Animal Diseases Prevention of Yunnan Province
Yin Hongbin1,Liu Yalin2,Ou Chahai2,Li Bo1,Zhou Jianguo3
(1.Yunnan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ion,Kunming,Yunnan 650000,China;2.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Yunnan 650000,China;3. Yunna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Kunming,Yunnan 650000,China)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exotic animal diseases,decrease the risk of transboundary animal diseases(TADs)entering into China,and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order regions,Yunnan Province proposed the idea of regional management for TADs prevention. Four major functional areas were constructed,which included the bord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ine for animal disease,the Lancang River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ine,the animal disease control area in west of the Lancang River,and the overseas animal disease control area. By the combination of "blocking" and "dredging",the regional management model was expanded to the border contiguous area of China,Laos and Myanmar.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 management of TADs,some good achievements were go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imal health infrastructures and animal fattening bases,and in the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for animal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ransboundary animal diseases;regional management;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cross-border cooperation
欧茶海
S851.3
C
1005-944X(2018)01-0037-04
10.3969/j.issn.1005-944X.2018.01.011
孙荣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