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忠平:欲秀而老,意境高阔

2018-01-06 08:02沈嘉禄
名家名作 2017年5期
关键词:焦墨黄宾虹山水画

沈嘉禄

08评论094

耿忠平:欲秀而老,意境高阔

沈嘉禄

《青嶂有时隐》 耿忠平/作

一个真诚而豪爽的“小弟弟”

在上海画坛,耿忠平是个小弟弟。其实他是六零后,算起来也不小啦,但在今天互联网的语境中,八零后不是已经被叫作“大叔”了吗,那么六零后非“大爷”莫属啦。不过倘若放入上海艺术圈来评估,耿忠平只能安安心心地做他的小弟弟。不过,上海艺苑姹紫嫣红,气象万千,英雄辈出,横槊高歌,耿忠平这个小弟弟又十分活跃,凡有重大艺事,总能见到他虎背熊腰的身影。迎面看,又是满面红光,精神饱满。他待人热情豪爽,像一团火一样见面熟,而且一诺千金,爱憎分明,尤其是在一年一度的“百乐雅集”韩门师生联展前,他总是根据先生的嘱咐在布展现场和工作组的师兄弟们一起忙碌,满头大汗,任劳任怨;画展开幕当天,他的大幅作品相当引人注目,让我驻足欣赏良久,为他所呈现的新气象、新意境而感到高兴。

素有“作家中的书法家,书法家中的作家”之誉的管继平先生曾经说过:虽说人品未必能绝对地决定艺品,但就人品对艺术个性的影响来说,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依我看,忠平兄有着非常好的个性,他谦和随意、宽容低调;他从善如流,从不满足或过于看重自己的作品,在创作中又很善于吸纳他人的长处。我想作为一名艺术家而言,这些品质都是难能可贵的,忠平兄的那些优良的品质,无疑为他的艺术留出了颇多的上升空间。古语道:“满招损,谦受益”,而这些年来,忠平兄的画艺不断长进,就是明证。

从前贤作品中领略到无限风光

搞艺术,耿忠平是有点天赋的。1971年,他尚在总角之年,父亲支内去了湖北十堰市,母亲留守在家抚育他与哥哥二人,全家日子过得比较清苦但很快乐。他生性活泼,对未知事情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不过与弄堂里一帮小孩子泡在一起撒野又觉得比较无聊,于是找来一些美术资料依样画葫芦,无师自通地学会写美术字,画插图,从小学到中学,学校里的黑板报、宣传栏总是由他一个人承包,意气风发,乐此不疲,所以他与学校里的美术老师关系最为亲密。

怀揣着理想走出校门,耿忠平被分配到上海市邮政总局工作,邮政与银行、铁路等行业一样,被老上海人称作是“金饭碗”,忠平也相当珍惜这份工作。拿到第一个月工资,耿忠平并不像其他小青工那样赶快去逛商场买牛仔裤或一块上海牌手表“武装”自己,而是按照报纸上的广告,直奔墨谷子艺术学校报名参加培训,他要正规地学点美术基础知识。

墨谷子艺术学校的正式名称是“上海市艺术进修学院”,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里培养了难以数计的青年艺术才俊,被艺术界视为“艺术家的摇篮”。在那里,耿忠平遇到两位很好的老师,一位是张大卫,另一位是王克文。

张大卫是陆俨少的学生,20世纪60年代拜在陆俨少门下,以山水画有名于世,深得陆门艺术的精髓。王克文是上海戏院学院教授,擅长山水画和中国画史、论研究,后任黄宾虹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对两位老师的谆谆教诲,耿忠平受益良多,至今不忘。

张大卫先生主要教耿忠平画山水,从理论到技法,提纲挈领,要言不烦,使他豁然开朗,有所顿悟。他下苦功夫临摹范宽、黄公望、王蒙等宋元名家的作品,对于明清两代的画家也有选择地研究过,比如沈周,石涛诸家,特别是龚贤的画风,他是非常折服的。耿忠平认为:龚贤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他的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又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

《云横翠谷图》 耿忠平/作

耿忠平临摹了大量的龚贤作品,从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龚贤的作品多描绘金陵山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长于用墨,这一点也深得耿忠平会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忠平对传统画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尤其是他认识到,临摹并非刻板的模仿和照抄,要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将前人的笔墨化为己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技能和艺术符号。所以每次临摹,他都是反复咀嚼,消化吸收,重在意会而非亦步亦趋,一段时间后,耿忠平的笔墨功力大有提升。

“自讨苦吃”的渴笔焦墨

过了一段时间,耿忠平又从王克文先生那里重新认识了黄宾虹。

20世纪80年代末,整个美术界对黄宾虹的价值认识还远不如今天来得清晰。黄宾虹一直强调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八十岁后变法,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黄宾虹的技法得力于李流芳、程邃,创作时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此时的耿忠平有了一定的理论修养,对黄宾虹的作品有独特的理解,于是就画起焦墨作品来。他在实践中渐渐掌握了渴笔焦墨的方法,从而增强了信心,不断取得了进步,坚持适合自己兴趣的艺术追求,从实践中深刻领会“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境界。

其时整个上海的国画界,还无人敢染指焦墨。耿忠平却以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涉水前行,乐在其中,难能可贵。对黄宾虹素有研究的王克文先生倒认为他“对这种审美画格的探究,经近几年反复实践又有了新的进步和开拓。说明他对焦墨画法不是一时兴趣,而是脚踏实地在下工夫。”

1991年,负责上海朵云轩画廊业务的一位画家看了耿忠平的作品后大加赞赏,鼓励他在朵云轩办个展。耿忠平而立初度,此时上海艺术市场还是一片沉寂,办展一事绝对属于大动作,好在有张大卫、王克文两位先生的赞赏与提携,他就选了一批焦墨作品送展,想不到在上海美术界引起不小的震动。大家知道在北京有个张仃擅长焦墨画,而上海此前还没人尝试过,耿忠平此举不啻引入一股北方的强劲新空气,意义不可低估。这个展览后来还被编写进《上海美术年鉴》,特别强调一点:耿忠平的探索精神对上海青年画家是极大的鼓励。

不久,黄宾虹研究年会在上海召开,张仃也南下参加了这次年会。会议期间,王克文当场将耿忠平介绍给张仃,张仃看了他随身带去的作品后大加赞赏,嘉勉有加,并提议他有空不妨走出去多看看,画点写生稿。平时耿忠平工作虽然很忙,只要集得三五日空闲,也会去邻近省份的山区写生。此后他又去雁荡、庐山、泰山、三峡等地写生,在生活中观察感受质证前人创造的技法,逐步溶化为自己的艺术手法。

转益多师,别具性灵

过了几年,耿忠平觉得应该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视野,加强艺术理论修养,在两位老师的首肯下,又拜著名书画篆刻家韩天衡先生为师。韩天衡先生是海上大家,书、画、印无不精妙,师德也相当高尚,放眼当今中国艺坛,特别是中国当代书画界,单论学生之多,无人可与韩天衡先生比肩。半个世纪的精心耕耘,即使不算听过大课的那一大批学生,正式的入室弟子也有二百四十多位。韩天衡先生足够担当当代艺术教育家的光荣称号。

耿忠平对韩先生仰慕已久,有一次得着机会就去听了他几堂课,认认真真做了不少笔记,觉得韩先生的艺术理论对他启发极大,有时甚至如醍醐灌顶一样引起他久久的深思。韩先生擅以辩证法来看问题,他那套方法论也很适用于造型艺术的探索与创造。韩天衡并不赞成学生跟着一位老师就必须“从一而终”的那种“愚昧的忠诚”,常常告诫学生不必恪守师风,囿于师门,应该转益多师,广采博取,如此才会有利于薪火相传,有利于确立自己的风格特征,有利于艺术的百花齐放。所以直到今天,耿忠平的画风还是自己的,只是艺术理论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韩先生对这位得意门生能坚持自己的路子也是相当欣慰的。

今天,韩天衡先生的众多学生中,有一百多个成为全国书协的会员,教授、副教授级的专业人士有五十多个,西泠印社社员有三十多个,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形成了自己的面目,与韩天衡的风格差异很大。

本着“转益多师是吾师”的精神,过了几年耿忠平又拜车鹏飞先生为师。车鹏飞早年师从任书博、陆俨少两位先生,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车先生是一位山水画家,海上画坛实力派,他熟知线条的疏密、变化,更深知书法须奇宕潇洒、时出新意、以奇为正、不主故常的道理。在车先生的具体指导下,耿忠平的技艺大有精进,在水墨画方面有了宏约深远的开拓。

我曾有一次与耿忠平闲聊时问他对当代中国画走向的看法,他微微一笑,似乎明白我有所指向,便从容淡定地说:“我喜欢传统,也不惧创新,但我一直记着韩先生说过的话:传统是一万岁,创新是一万零一岁。可见遵循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创新的基础。目下有些画家传统功底不深,却在侈谈创新,结果在实践中难免碰壁,为搏眼球而进行的潦草的、简单的、没有多大内涵的创新,其实也是一种媚俗。我不凑这个热闹。当然我也知道笔墨当随时代,笔墨要体现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但今天的时代物质征是什么?又是许多人不甚了明的。我觉得在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大增,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复古,而是对传统进行一番重新打量,从中发现了新的内涵。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在逸散的渺渺古意中,传递出当代人的美学价值。”

砥砺行进在山花烂漫的艺术道路上,得到几位极有造诣的先生的指点,耿忠平既深刻领悟了焦墨创作的真谛,又能以水墨画创作来丰富自己的笔墨技法,揣摩体味墨韵与笔意间的内在关系。现在他已是海上画坛的中坚,画风从纯粹的焦墨画成功演变为焦墨和水墨高度融合。他的山水画作品不仅线条充满张力,张弛有度,勾勒承转,轻重连接,沉稳持重,毫不涩滞,画面布局也疏密得当,充满了流动感,古代意味与现代气息互为交融。色彩方面相当丰润和谐,整个画面气韵生动,满纸烟云。从八尺立轴,到小品斗方,有青绿的润泽明丽,有水墨的苍劲浑厚,笔墨间洋溢着宏约与灵秀。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是简单的景物再现,而是意象层面的性灵阐发,是对大自然的领悟加上自己的情怀寄托,更是高尚人格的外化。耿忠平不仅向人们展示他的勤奋好学和良好的艺术素养,更体现了一种可贵的艺术精神和文化自觉。

耿忠平简介:

耿忠平,1962年11月生于上海。别署平顺堂。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理事。2002年入上海中国画院山水画高级研修班进修。先后师从上海张大卫、王克文、韩天衡、车鹏飞诸先生研习传统山水艺术及美术理论。1991年在朵云轩举办“耿忠平焦墨山水画展”。作品追求雄浑、厚重之意境,并多次参加全国、市级专业展览。出版绘画作品和美术评论集:《世纪中国画金典——耿忠平作品选》《清风拂雅——扇面书画百帧》《坐看云起——书画作品选》《笔情墨意——耿忠平山水画选(明信片)》《韩流滚滚——韩天衡和他的弟子们》《会心不远——书画作品选》等8种。

猜你喜欢
焦墨黄宾虹山水画
乘兴看山多
——黄宾虹纪游山水展(上期)
谢迪:青年才俊 其艺可期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黑白融理趣 焦墨写人生
焦墨的文脉传承
黄宾虹的佳作
黄宾虹的佳作
枯笔焦墨,力遒韵雅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