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的园本课程开发实践与思考

2018-01-05 14:56孙丽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园本课题组资源整合

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1]我园以“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为抓手,努力构建具有自身地域特色的园本课程,走出了一条立足本土、对幼儿发展有利、对幼儿园发展有助、对教师成长有促的自主发展之路。

一、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的园本课程开发现状

随着幼儿园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有研究能力的幼儿园利用当地资源,建构起了地域文化明显的园本课程。2013年7月建成的中国学前教育园本课程资源馆中就藏有当年全国各地幼儿园提供的园本课程用书,达1000余种,[2]这反映出各地幼儿园创建园本课程的热情与成果。同时,利用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进行园本课程构建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原晋霞教授指出,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超载、乏载现象,内容组织较为混乱的情况,课程评价没有受到重视的问题等。[3]除此之外,“很多老师按部就班地教着书本上的内容,有的甚至不符合农村幼儿园的生活经验,也被老师设计成教育教学活动”。[4]还有很多幼儿园非常注重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利用,但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随意性。

二、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的园本课程开发整合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要求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6]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的园本课程开发要以整体性教育为指导,关注幼儿发展需要,利用多种途径进行整合。

1.利用活动开发与创新,实现资源整合

一个合理整合的活动应该是目标、内容、资源、方式等各种要素有机组合的活动,其重要的途径是对活动的开发与创新。[7]课题组通过了解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经过研讨与交流,开发出能适应幼儿需要与兴趣,真正引发幼儿操作、探究和体验,能够与幼儿已有经验建立一定联系的活动。如在“煎饼”活动中,开始时老师们设计的方案中有很多关于煎饼的种类、制作材料的介绍。课题组经过研讨后发现:孩子们在了解了煎饼的种类后,对如何制作煎饼更加感兴趣。通过研讨,课题组进行了主题实施的修订,在已有的科学活动“多种多样的煎饼”之后,补充了“生活馆”活动,让幼儿在生活馆中自己烙煎饼、卷煎饼,品尝自己制作的家乡美食。之后,幼儿园组织幼儿到街头巷尾,采访卖煎饼的大娘、奶奶们,知道了烙煎饼的辛苦,还了解到亲戚邻居间互赠煎饼的习俗,有的煎饼还漂洋过海,到了国外亲友的餐桌上。幼儿在采访中观察、提问,切实感受这种特色食品所蕴含的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浓浓的亲情、友情。现实、多样的“煎饼”系列活动不仅让幼儿动手操作,更让他们深入社会实践,有效地整合了多种资源,促进了幼儿对身边环境、资源的了解与认识。

2.通过打通课程内容,进行领域整合

园本课程以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为内容,注重引导教师寻找同一主题内容间的内在联系,以帮助幼儿形成整体性认识。同时,引导教师打通课程壁垒,实现课程领域间的整合。

课程不同内容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如玉米和螃蟹都是物产类资源,表面上它们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课题组通过“环境”把它们联系了起来。在物产类教育资源案例设计中,教师安排了对环境的认识和讨论活动。通过观看视频、调查访谈,教师帮助幼儿认识到:没有良好的环境,就不会有安全的食品,我们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又如抗日山是赣榆的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也是苏北鲁南地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教师通过参观等社会领域活动,结合讲革命故事和英雄故事,开展语言领域的活动,此外,还进行了“抗日山寻宝”体育游戏和“抗日山上的植被”等科学领域的教育活动。在请家长带着孩子多次游览抗日山,班级欣赏抗日山介绍短片的基础上,教师让幼儿尝试选择泥工、纸工、歌唱等方式表现烈士陵园。在大班,教师与幼儿一起设计“抗日山”棋,引导幼儿在猜谜、计算、说儿歌的过程中,在棋盘上行进。这不仅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赣榆地区光辉的抗日历程,更增加了他们对抗日英雄们的崇敬之情。与此类似的活动还有“秦山岛”“徐福祠”等。

3.依托生活和环境,体现形式整合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我园,无论是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还是生活活动,乃至社会实践活动,无不体现着整合教育理念。区域内资源整合的园本课程同样通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发挥各种活动的互补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着生活、依托于环境,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8]

例如,在实施“丰收农场”和“身边的海”主题教学时,教师在晨间活动中提供了玉米皮编制的绳子、渔网、贝壳等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游戏;集体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充分調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积极观察、感受、探索、讨论,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认识,有效丰富自身经验;教师在班级区域中提供丰富的农业与海洋资源材料,开展贝壳涂鸦、稻草编织、秸秆拼插、泥巴雕塑、彩泥嵌画、南瓜雕刻、蔬菜印画等活动,让贝壳、海螺、渔网、谷物等自然之物成为孩子的玩伴;生活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品尝自己摘来的豆角、瓜果和自己种下的青菜;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与教学内容匹配的主题墙,幼儿画、折、采摘、粘贴、装饰,每天处在具有地方特色、自然生态的环境里。孩子们兴致盎然地体验自然之美、创作之乐、艺术之悦,在探索解惑的过程中不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

三、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的园本课程相关设计

1.园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

基于对幼儿生命成长和发展水平的认识,课题组认为园本课程既需要让幼儿认识到赣榆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丰富多样,更要让他们认识到这种丰富多样对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要帮助幼儿逐步认识到,这多种多样的家乡风物是家乡人民不断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作出的合理选择,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而且,积累的经验和文化对人们以后的生活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还要认识到赣榆区域内教育资源与其他地区的教育资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与相似性,这个世界上的文化乃至人类都是相互依存的。因而,课题组将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的园本课程目标定位为:认识到家乡风土人情的丰富多彩与社会意义;激发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自己努力的思想感情;认识到家乡的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互依存性。

2.整体框架设计

基于对已有课程构建模式的学习,课题组采用综合课程的形式,以主题的方式编排,采用“贡献途径”:在不改变原有课程结构和框架的基础上,增加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内容,[9]每周开展一个集体活动,并延展到环境、游戏、家园联动等。除此之外,课题组还把集体教学的系统性与区域游戏的自主、自由性结合起来;将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教学与主体性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孩子们对本地区教育资源的认识与对生活的感受结合起来,既关注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系统性,又尽量考虑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侧重情境性与综合性。我们所追求的不是孩子们对资源的表面认识,而是孩子们对资源课程活动的参与、创造、体验和感受。[10]

3.园本课程的主题设计

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的园本课程以主题活动为模式,通过教师与幼儿的讨论,建立该主题实施的网络图,进行连续的活动设计。主题分为大主题和小主题。一般来说,大的主题中包含一个个具体的小主题;每一个小主题在实施过程中同样会进行网络状设计,并会采用集体教学、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家园联合活动等形式。(见下页表)

四、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的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实施《指南》应把握“关注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儿童的学习品质”四个方面。[11]课题组通过多次集中研讨提出:园本课程的文本必须要体现对儿童主体生命的关注、对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注、对课程实施整体性的关注,体现生命力、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特点。

1.适合年龄水平,助力幼儿生命成长

如今的幼儿教育更加关注幼儿的生命成长,并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充分展现生命的力量,让幼儿充分感受生命的意义和愉悦,让幼儿成为他(她)自己”。[12]有专家提出:幼儿的受教育权,不只是受教育机会,还包括受教育的质量,这取决于高质量的师资和幼儿园。[13]课题组开发的园本课程中一个个主题案例首先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能够为幼儿的生命发展有效助力。

2.贴近生活实践,丰富幼儿现实经验

杜威指出“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生活给予他一切能力和一切成就的不自觉的统一性和背景”。[14]“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15]课题组邀请本地区著名学前教育专家与本地资深辅导员组成小组,对教师提交的文本素材逐一排查,把征集到的教学案例、设计,按照“物产、名胜、民俗、社区、民间游戏”五个类别进行分类,然后,把“打梭”“哭大娘”等远离幼儿生活,不具备安全性、科学性的案例舍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16]

3.整合不同类型活动要求,提供游戏化课程

课程实施的途径是多样的。课题组提出的游戏化实施原则是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所以,在园本课程的主题设计中既有集中的主题教学设计,还有利用区域内教育资源进行区域活动、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文本设计,更有利用区域内教育资源进行环境布置、家园沟通的设计。课题组还精心设计了幼儿生活活动,让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下,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在和同伴的讨论与教师的引导中,不断了解家乡、爱上家乡。

【参考文献】

[1][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崔利玲.对一日活动中课程设置的思考与探索[J].早期教育(教科研),2014,(9):52.

[3]原晋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园本课程发展的价值[J].早期教育(教师),2015,(4):9.

[4]杨晓萍,何孔潮.西部农村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变革[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38.

[6][1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10-09.

[7][8][12][13][15]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9]周智慧.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支持系统研究[N].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2.

[10]陈晓萍.主题式儿童戏剧活动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15,(8).

[14]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76.

[16]孙丽.地方教育资源庫的建立和运用[J].早期教育(教科研),2014,(12).

本文是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立项课题“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编号:2015JK11-L12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园本课题组资源整合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南京大学研发光学探针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