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凤
雨后,一座摇摇晃晃的桥,将狐狸与兔子这两个敌对双方的命运拴在了一起,是要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还是权衡利弊合作共赢?绘本《摇摇晃晃的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惊险中带有温情、幽默而不失寓意的神奇故事,充满了东方智慧和辩证思维,在幼儿面前展示了兔子和狐狸由对立到和谐、由敌人到朋友的过程。生动传神的动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适合中班幼儿阅读与理解。因此,我们巧妙改编故事内容(附后),设计了本节中班语言活动。
1.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惊险的情节以及狐狸和兔子化敌为友的过程。
2.大胆想象,体会与表达深夜两只小动物的心理变化。
3.借助画面线索,自主观察交流。
狐狸、兔子剪影各一,阴影小图片若干,故事内容大图片十张(图一:绘本扉页;图二:狐狸追兔子到桥头,桥身平稳;图三:狐狸追至桥中间,桥逐渐倾斜;图四:狐狸继续逼追,桥倾斜厉害;图五:夜晚来临,狐狸、兔子桥上聊天;图六、七:空白页,幼儿将自主讲述的小图片张贴在空白页上面的爱心标记处;图八:狐狸的尾巴被草缠住,兔子即将从狐狸背上跳过去;图九:兔子使劲将狐狸拉上岸;图十:狐狸与兔子面對面,成了好朋友)。
一、出示动物剪影,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神秘的小客人,看看是谁?(出示图一及剪影)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你们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吗?
二、比较三幅图片,理解平衡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
师(讲故事):一只兔子正在散步,突然,一只狐狸窜出来,恶狠狠地说:“兔子,我要吃掉你!”兔子吓得赶紧逃跑。他跑啊跑啊,跑到了一座独木桥上,回头一看,狐狸咚咚咚地追了上来。
提问:
1.兔子逃到了哪儿?这是一座怎样的桥?(揭开第二、第三、第四幅图,图二在图一的反面)
2.兔子会说什么呢?(学一学兔子说的话:“狐狸,站住!再走,我们就会掉进河里淹死的!”)
3.狐狸会怎么做?狐狸和兔子到底有没有掉下河呢?
三、借助聊天小图,想象表达
1.(出示图五)分角色练习对话。
师:狐狸和兔子没有掉下河,但是他们趴在桥上一动也不敢动。天渐渐黑了,周围静悄悄的,所有的东西都变成黑乎乎的了,他们这时心里会怎样呢?(很害怕)不能动的狐狸和兔子只能在桥上说话聊天。狐狸说:“我看到树影在晃动,我就很害怕。”兔子说:“我听到河水哗哗的声音,我就很害怕。”(分角色练习对话)
2.选图片想象表达。
师:是啊,这一整夜里,狐狸和兔子看到了许多可怕的影子,听到了许多可怕的声音,到底是些什么呢?篮子里有许多小图片,每个小朋友来选一张看一看,想一想:狐狸和兔子会把这些黑乎乎的东西当成什么?又会怎么说呢?(教师个别倾听并指导)
3.(出示图六、七:空白页)分组张贴并交流。
师:说好了吗?请小朋友来把小图片贴在爱心上。(男女小朋友分组张贴)
四、自主观察讲述,揭秘结局(出示图八、图九、图十)
1.自主观察。
师:狐狸和兔子就这样一直聊天,一直说话,他们都忘记了对方是敌人。天终于亮了,接下去又会发生什么事呢?答案就藏在这三幅图里,我们到前面来看一看,说一说,每幅图都要看过去哟。
2.交流讲述。
师:谁来说一说你看懂了哪幅图?
五、展示自制大书,讲述故事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图片合起来做成一本大书,完整地讲一讲这个故事。大书快做好了,这是封面,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摇摇晃晃的桥》。开始讲故事啦,声音响一点,还可以做动作。
师:摇摇晃晃的桥上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们回去再想一想、说一说。带着我们的大书出发喽!
整节活动中,新颖、直观、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真实、生动、充满童趣的适宜情境,交流、分享、充满快乐的平等氛围,使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了绘本的内容,提升了经验,丰富了语言,引起了情感共鸣。
1.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活动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出发点,运用简约而不落俗套的教学具,引导幼儿分段或完整讲述故事,给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阅读与表达机会,创设了一个让幼儿敢说、想说、愿意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充分释放了幼儿语言艺术的创造性,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幼儿阅读理念,即幼儿的阅读是一种“自我的阅读”,是“编织自我故事”的阅读。摇摇晃晃的桥,既是狐狸与兔子活动的地点,也是两个动物争夺的唯一赖以生存的交通要道;动物阴影神秘亮相、扉页张贴故事角色、三张图片同时出示、一张图片单独呈现、缩小图片人手一份、结尾图片依次排列、合成一本自制绘本……这些随时随手可取可张贴、近在眼前可用可组合、简约精巧可动可变化的教学具,虽然没有现代化教学具或多媒体课件的新颖亮丽,却成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启迪思维、发展想象的有效载体,体现了语言活动应有的常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对话练习的情境化。狡猾的狐狸原想吃兔子,没想到与小兔一起被困在了摇摇晃晃的独木桥上。为了生存与保护生命,两人从交流沟通到互相鼓励,从互相关心到互相帮助,从敌人到朋友,随着故事结局的慢慢揭晓,幼儿恍然大悟。在设计活动前,教师在尊重故事原意的基础上稍作改编,使之适合中班幼儿身心特点;对话部分(一看到……就害怕)句式统一,朗朗上口。整节活动以一个基本不变的场景——摇摇晃晃的桥作为故事的大背景,运用充满艺术气息的图片,以幼儿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将教学重点融合在情境创设中,在赏图片、猜情节、说对话、想结尾等环节中将幼儿带入一个神奇的童话情境,引导幼儿自主积累和建构相关经验,设身处地为小动物着想,想象讲述两个动物之间的对话,增强幼儿的角色体验以及参与阅读和思考的兴趣,紧张、有趣、精彩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幼儿猜想和表达的欲望。
3.师生互动的有效化。活动设计趣味性强,层层递进:先分段欣赏讲述并表演,通过生动的语调和夸张的表情,让幼儿产生倾听故事的意愿;从幼儿兴趣出发,在幼儿理解故事大意的基础上再完整讲述。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适时有效的鼓励与启发,淡化语言的精致与准确,使幼儿在观察想象、倾听讲述、猜想交流、小组讨论等过程中自然流淌出本真的语言诗意,既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活动中,教师始终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支持者、幼儿语言把握的引领者、幼儿语言生成的呵护者。在幼儿异口同声时,教师及时肯定;在声音偏低、不够自信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友情提醒;在争相发言与表现时,教师巧妙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发言;在孩子想象与表达偏离或出错时,教师则善意地运用相应的口头与肢体语言,让孩子们感受与理解故事中蕴含的主题和智慧。
一只兔子正在散步,走着走着,突然,窜出来一只狐狸,狐狸恶狠狠地说:“兔子,我要吃掉你!”兔子吓得赶紧跑,他跑啊跑啊,跑到了一座独木桥上。回头一看,狐狸咚咚咚地追了上来。狐狸每动一下,独木桥就像跷跷板一样摇晃着。桥两边的石头也咕噜咕噜地滚下来。
狐狸继续向前走,桥越来越斜。兔子大叫一声:“狐狸,站住!再走,我们就会掉进河里淹死的!”
狐狸急忙往回跑,这次,独木桥又向另一边斜过去。狐狸小心翼翼地移动着,独木桥终于不再摇晃了。
狐狸和兔子趴在桥上一动不敢动,天渐渐黑了,周围静悄悄的,狐狸和兔子心里好害怕,他们聊起天来,狐狸说:“我看到树影在晃动,我就很害怕。”兔子说:“我听到河水哗哗的声音,我就很害怕。”
狐狸和兔子就这样一直聊天,一直说话,他们忘记了对方是敌人。第二天早晨,一阵大风吹来,独木桥越转越快。狐狸的腿被河堤上的草丛缠住了。“兔子!快从我的背上跳过去!”兔子跳过去之后,又使劲把狐狸拉了上来。就在这时,独木桥扑通扑通掉到了河里。
狐狸和兔子得救了,他们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