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

2018-01-05 15:46张发刚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导入预设实践

张发刚

摘 要: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预设性与可变性,为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教师首先应该从“导入”这一环节开始进行优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入决定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入 预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172-01

理想的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引发学习动机,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探究发现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导入”的一点认识:

1 做好充分预设,联系学生已知进行有效导入

课的开始如果缺失有效的导入,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就无法被激起,同时还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比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苹果”的游戏来进行导入,先后提出如下一些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吃什么水果?”学生的回答依次是“夏天”、“热”、“喜欢”、“西瓜”等。教师继续追问:“还有吗?”终于有学生说喜欢吃苹果,此时教师才抛出“给两个小朋友分1个苹果”的问题,借此导入新课。教师在设计时意在从“苹果”入手开始新授,而在导入的过程中,由于预设不够,提问缺少针对性而导致辞耗时多,走了许多弯路,才引出课题。教师烦琐的问话离题较远,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干扰了思维。

再如,在进行二年级“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进行设疑,借此引出春夏秋冬的划分。为了让学生感受四季景色的变化,教师请学生来欣赏美丽的图片(课件呈现春夏秋冬相关图片),要求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哪四种颜色最能代表春夏秋冬?并按学生各自过生日的季节把相应的色卡送给他们。“四季”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在这里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把春、夏、秋、冬的景致展现在他们面前,他们边看、边想、边说,情感体验正悄悄发生;而此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出一个问题要学生思考,自然而然地使学生从情感体验过渡到理性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趁机抛出“一年有几个月”、“一个季节有几个月”这两个问题,学生很快说出正确答案;然后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快速记住四季的划分呢?请在小组里交流,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记忆四季的划分。”这样的导入为后面学习关于生日的统计作好了有力的铺垫。

上述教学活动,学生借助课件上呈现的资料,提出各自的认知方法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针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个别辅导。由此可见,精心的导入,有助于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萌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2 借助操作实践,以感性认知为切入点进行有效导入

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预设性与可变性,为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教师首先应该从“导入”这一环节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入决定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比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这一内容,笔者安排了让学生“动手摸”这一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对图形的感知。具体活动如下:笔者一边用手转动着圆柱体、长方体等教具,一边故作好奇:“这些物体的各个面是什么形状呢?让我们试着用手摸一摸、用眼看一看这些物体的各个面,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于是,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也怀着好奇之心用自己的小手去触摸这些物体的面;然后,迫不及待地发现自己的体验:“我发现到圆柱体有上下两个面,它们是两个圆形。”“我发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我数了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汇报着自己的重大发现,由此可见,他们对这项动手探索发现活动是乐此不疲的,表现出盎然的兴趣。

尽管如此,但并非所有的导入都能起到应有的激发作用。教师只有在充分研读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及知识背景的基础上,以感性认知为切入点进行有效导入,才能促使课堂教学走向成功。

3 联系现实生活,借助教学情境进行有效导入

数学学习要跟现实生活亲密“牵手”,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借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操作、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善于推理、乐于交流等习惯。因此,新课的导入不能漠视学生的现实生活,而要让知识与生活融合在一起,缩短二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取亲近感。

比如,教學“轴对称图形”,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大家见过这些著名的建筑吗?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呈现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故宫等图片,并配以简单解说。教师发问:“这些建筑物在外观上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它们在设计上有着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教师筛选了跟所学内容相关的答案即“对称”相机导入:“像这种两边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物体,他们都是对称的。”板书关键词“对称”之后,教师继续发问:“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对称的?能举一个例子吗?”当学生举例说到蝴蝶、蜜蜂等昆虫时,启发学生思考:“你知道蝴蝶、蜜蜂、蜻蜓等昆虫为什么能在空中自由地飞行吗?”一些学生回答:“因为它们都有一对或几对对称的翅膀。”教师在本堂课选择了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旨在吸引注意力,激发探究热情,让学生初步从美和应用两方面感受物体对称的价值所在。这样设计导入,可谓“一箭双雕”,其用意在于:一方面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身边的事物,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自然界之中,就在生活之中。

教学情境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恰如其分地运用可以教学锦上添花;倘若运用不当则适得其反、画蛇添足。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导入,都必须认真研讨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及教学的特定环境等同治不能生搬硬套。只有真正地兼顾并处理好与教学相关的因素,课堂导入才能抓住学生眼球,触动神经,激活思维,促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导入要追求科学而合理,能够迅速地引领学生融入到一个崭新的知识情境中,对所学内容充满期待,倍感兴趣,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入预设实践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