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乐学、善学、体验生命。
[关键词]高中历史;开心农场;实践教学;古代农业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7502
在教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鉴于高一的学生因缺少实践机会,对课标涉及的主要耕作方式,如“精耕细作”“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概念,理解起来相当的困难,因此,借助学校的选修课程,我以“开心农场”的方式开展教学。没想到该方式大受欢迎,规定每班最多四个名额全部报满,学生还给我冠上一个头衔——场长。
【案例描述】
由于我校从没开设过这样的课程,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既紧张又兴奋。为了使课程能够顺利地开展,事先我写了一个规划书。按照规划书,课程便按部就班地实施了。
一、课前准备
开设这节课,需要准备场地、种子、农具和肥料等辅助材料。
关于场地,学校的后山上有一大片撂荒的土地,我根据选修的人数把它分成了6块,学生也相应分成了6组,每组9人。考虑到“开心农场”需要翻土这样的重体力活,我尽量把男生平分到各组。接着各组组长通过抽签确定自己的地盘,然后自行通过网购选择适合春季种植的植物种子在自己的土地上播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增长了他们的知识。
农具和肥料由学校出资、后勤部帮忙购买,给每组准备两把铁锹 、两把镢头、两把铁铲、两只塑料桶和两个喷洒壶,肥料是自己沤制的有机肥。
为了节省成本,我自制了一个塑料大棚,事先进行了辣椒、茄子、黄瓜和圣女果的育苗。
至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
二、上课过程
(一)“种植先做土”
要想种出健康的植物,最重要的就是土壤的质量。为此,我带领学生学习了“耕耙耱”技术。在教授《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时,“耕耙耱”是学生难以理解概念,在亲自实践之后每个学生都豁然开朗:原来自己一锹一锹地翻土就是在实施“耕”这一过程;土翻好之后,由于是山地,土块又硬又大,镢头此时派上了用场,碎土即“耙土”,这一步是把土地表层碾磨成粉末;最后一步便是“耱土”了,“耱土”即把翻过并碎过的土用铁锹弄平整。当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在碎土和平整土地阶段并没有使用传统的专业工具,但原理是相同的。同时向学生再一次强调耙、耱的目的:就是要把土块弄碎,在地面形成一层松软的土层,切断土中的毛细管,尽可能地减少水分蒸发,起保墒防旱的作用。平整好的土地经过两周的风吹日晒雨淋变得更加湿润和松软,从而为接下来的播种打下了基础。
(二)“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若是错过了播种的季节,将不会有秋收时的喜悦。根据南方的气候,在每年的3-6月适合种植的品种中,我们挑选了事先准备好的土豆、蚕豆、花生和向日葵等。向日葵和土豆是每组必选的种子,向日葵主要种植在田边,因为植株比较高大可以作为天然的篱笆,同时观赏性也比较强;之所以选择土豆,是由于其喜光,怕旱又怕涝,因此我们选择了“垄上微沟种植”这种既能防旱又能排涝的方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垄作法”这一概念。“垄作法”第一步就是垄作,按照高产规格,垄成“八”字形,垄高30厘米,垄基60厘米宽,垄面宽40厘米,垄沟20厘米宽,株距32厘米;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按照32厘米的株距在垄上挖沟深埋种植。花生和蚕豆只要在平整的土地上按照一定的株距和行距种植就行了;茄子、辣椒和黄瓜正在育苗中,还要等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定苗。
一个月之后,土豆、向日葵、花生和蚕豆都破土而出,茄子、辣椒和黄瓜也进行了定苗。“开心农场”在初夏的阳光下生机勃勃,学生开心得每天都要参观一番。
(三)“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因为倡导有机种植,施肥就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用枯枝败叶沤制有机肥是我的拿手活,但由于这种肥沤制周期长,影响了前期的施肥,别的方法我又一无所知,为此,我发动学生向我校的生物老师请教。后来他们学习到把各种瓜果梨桃的皮和壳放到家里的粉碎机中打成糊状,再加上一定比例的红糖沤制的方法,不出一周有机肥就做好了。按照一定的比例稀释之后,这些有机肥便成了农场植物的美食,一场雨之后植物越发茁壮。
看着这些成果,一位观察仔细的学生写道:“一大片地被划成两片。右边那片整个都沐浴在阳光下,连同那些生长繁盛的绿叶蔬菜。在它的周围长了一圈比成年人身高还要高的向日葵。还有顺着竹竿向上弯弯绕的黄瓜的藤蔓,它已经盘到竹竿中上的地方了。藤上有着五六片叶子,每片叶子都有一个手掌大。在与这根竹竿捆在一起的另一根向着左边方向的竹竿上,藤蔓还几乎匍匐在地上,叶子也是又少又小。它所属的那片田地只有最边上有两株向日葵,还瘦瘦的、矮矮的,连人的小腿肚都不到。唯独那一片西红柿和辣椒长得很茂盛,高高的,一颗颗植株努力向外伸展着,处在一片阳光中。有一株西红柿苗甚至还结了小西红柿,青色的,小小的。它们的面前,是好几个男孩子和女孩子。他们分明也看出了两块地的区别,正一边抱怨着阳光不足,一边暗暗羡慕着隔壁那块地,当然,对于花生和西红柿、辣椒非常棒的长势,他们也是很开心的。他们就是我和我们组的其他组员。”
【案例反思】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完全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還必须自己亲自实践。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概述了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概念多且难以理解,而通过实践则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这不正是贯彻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理念吗? 正如一位学生在感想中写道:“……我们还学了垄作,种了早已培育好的西红柿苗和辣椒苗。我们还种了豌豆、花生和向日葵。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也都一天天地长大了。每次下午浇水时,都能有新的收获,新的发现。”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高中生学习压力普遍比较大,实践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亲近自然,减压抒情。从报名时的火爆,劳动过程中的热情就可以看出,学生对实践课程是欢迎的。正如一位学生的描写:“……组里仅有的两把铁锹,也早已在别人手中一遍遍地铲着地了。土地很干,铲着有些费力,可他们却干劲满满,很快就翻好了一大片地。”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城里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没有机会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进而也不懂得珍惜粮食,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我想在参与这门选修课之后,学生应该有了转变。正如一位学生在感想中写道:“……我也去拿了一个小铲子,蹲在地上努力地除草。野草很多,我们连着它们所扎根的土地一起将它们翻出,堆在一旁。不久,地上便堆起了一个小堆。后来我也试了下翻地。需要将铁锹插踩进土地里,然后脚踩在上面用力,使它再往深处一点,接着将土翻上来。铁锹的重量,加上这一过程所需的力量,使得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并不容易。”
为期4个月的课程已经结束,你可能体会不到学生尝到第一根黄瓜时的欣喜,更体会不到成排的向日葵盛开,引来全校师生参观时学生的成就感。多年以后当学生回想起自己——那个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笑靥如花的少年时,一切烦恼定会烟消云散吧!
(责任编辑袁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