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特殊教育,让特殊人群有尊严地生活

2018-01-05 13:46谢庆富
师道 2017年12期
关键词:残疾儿童特教入园

谢庆富

每一个残疾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十九大报告关于推进教育公平的深刻论述,我们也可以说,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十九大精神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体现。

曾几何时,教育的阳光还很难惠及大部分残疾儿童少年。在近几年,这一情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人民日报》2017年11月9日报道指出,截至2016年,盲、聋、培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到90%以上,全国特教学校达2080所、在校生达49.2万人,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从2012年的平均2000元左右提高至6000元以上……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普及水平明显提高;国家财政投入大幅增长;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教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升。然而,当前特殊教育领域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仍然偏低,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特殊儿童虽然在肢体、智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和障碍,但是他们的受教育权不能被无端剥夺。特殊儿童跟正常儿童一样都有背上书包上学读书的愿望,可是他们到了入园、入学年龄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学校,有的则被拒收,遭受着身体上的缺陷和心灵上的伤害的双重磨难。对于家长来说,既要为孩子负担高昂的康复、医疗费用,还要为孩子入园、入学伤透脑筋,同样要承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因为缺乏特殊设备和专业的护理人员,对于接纳特殊儿童心存顾虑,担心出现意外,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当前幼儿园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幼儿园以各种理由拒收适龄特殊儿童入园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虽然严格来说,幼儿园还不能算是学校,但是接受完整的幼儿园教育是孩子将来顺利入学的前提和保证。尽管幼儿园有权视孩子身体情况做出接收与否的决定,但是教育主管部门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在园方和家长之间积极协调,寻求一个既能让孩子接受教育又能尽量避免身体受到意外伤害的解决方案来。至于小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发展趋势,只要特殊儿童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就可以申请就近入读普通小学,有关学校不得拒收。有关部门应严肃查处拒收符合条件特殊儿童入学的学校,同时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特殊儿童家长的最大心愿,就是孩子将来能够自食其力,但仅凭家庭一己之力无法实现,还需要政府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因此,政府应该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把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的盲、聋哑、智障以及自闭症适龄特殊儿童全部纳入进来。通过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至少,要让他们有尊严、有意义地生活。

2017年7月下旬,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二期计划》)。《二期计划》确定,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二期計划》提出了六项主要措施,并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宣传和督导检查,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二期计划》是现阶段特教领域的指引性文件,也是今后在特教领域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有力保障。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教育之光普照残学子的心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残疾儿童特教入园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新形势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策略探析
如何与残疾儿童做活动
用爱与责任托起特教梦
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要“全覆盖、零拒绝”
国务院: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九月来到,哭闹开场
河南:实施“一人一案”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入学
编辑手记
风之彩 墨西哥残疾儿童绘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