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妇女实施职业培训的现实需求及建议

2018-01-05 00:35宁永红赵丽丽张倩
职教论坛 2017年33期
关键词: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城镇化

宁永红+赵丽丽+张倩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妇女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体。一方面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冲击、国家政策对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大力支持、第三产业对农村妇女就业吸纳力的不断提升、农村妇女职业培训机构的持续增多都为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农村妇女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技能培训不足、职业培训需求不断增强。鉴于此,应加大对农村妇女实施职业培训力度、遵循职业培训原则、寻求职业培训有效方式、多渠道扶持职业培训就业转移,使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发挥实质性作用。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妇女;职业培训

作者简介:宁永红(1970-),女,河北迁安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教所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赵丽丽(1989-),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张倩(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33-0047-06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农村劳动力的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而不单单取决于外界物质资源。鉴于农村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城镇化背景下对其实施职业培训是农村妇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一、城镇化进程中对农村妇女实施职业培训的现实意义

(一)城镇化加快了男性劳动力转移,作为农业生产主力的农村妇女基本技能缺乏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城镇化发展起点虽低,发展速度中飞快。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预计城镇化率2020年将达到60%左右,2030年将进一步达到66%左右。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快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为农村劳动者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在性别上存在着不平衡,大多为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1998年开始,外出农民工的数量以平均每年9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2007年已增加为9000万人。2011年尽管外出农民工开始出现下滑,2016年全年外出农民工人数为16934万人,本地农民工的数量持续上升到11237万人,比上年增长3.4%,但农民工的总量持续增加到28171万人,而且农民工多以男性为主,占到了67.0%,女性占33.0%[1]。此数据说明大多数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65%以上的农村妇女从事农业生产。据全国妇联在河北、吉林、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四川、云南和甘肃10省对万名农村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农业生产中,农村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比例较高。问卷数据显示当被问及“您家里的农活由谁承担”时,占54%的受访者家里的农活由“夫妻一起干”,20.7%的为妇女“单独承担”,占14%的家庭为“丈夫承担”。前两者之和为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生产劳动的比例,计算得出,74.79%的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生产劳动[2]。不仅如此,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其中男性农业从业人员为16321万人,占全国农业从业人员的46.8%,女性参与农业生产为18552万人,占全国农业从业人员的53.2%[3],比男性高出6.4%的比例。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推断,农村妇女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比例相当可观,她们不但承担了发展农业生产的重任,而且在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极力阐释了“半边天”的意义。但受落后思想观念及农村妇女自身素质的束缚,与男性相比农村妇女接受职业培训的比例和机会明显偏少,受过系统的、正规的农业技术培训或其他职业培训的仅占少部分。技术或专业特长习得途径也主要依靠长辈们言传身教,对现代农业科技的领会能力和掌握能力比较差。尽管妇联在组织和帮助妇女尤其農村妇女培训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现实情况仍不乐观。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2012年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对现代科技包括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了解的甚少,能够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更为稀缺,其中没有受过任何形式的技术培训的女性比例高达62.3%。以许昌市为例,在农广校2010年组织的16批下乡进村培训中,只要是在乡镇以上部门进行培训,参训人员86%以上都是男性;在村内组织培训时,不耽误做家务与照顾孩子老人的情况下,女性参训者才会接近40%。而许昌市,2010年阳光工程培训15000余人,农村妇女参与比例不足30%[4]。再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2014年开始认证“新型职业农民”,在2015年第二批认证中,女性职业农民仅占总数的12%,农村女性的培训人数可想而知少之甚少。也就是说,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吸纳了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收,促使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方式得以转变,组织和引领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农民参与职业培训,是适应城镇化对农村发展产生有效影响的过程,亦是自身不断学习、不断调节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城镇化进程中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妇女从事非农产业的机会增多

据相关统计了解,伴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我国第三产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从1980年至2010年,30年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例从21.6%提高到了43.1%。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乡镇第三产业就业行业构成中,社会服务业及其他行业所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提升,至2012年,社会服务业及其他行业所占我国乡镇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是12.89%、11.34%,与2000年相比这两者分别增加了41.03%、40.04%。而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与2000年相比这两者分别下滑了40.93%、10.67%,住宿及餐饮业的发展较为稳定。正是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在乡镇第三产业就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随着城镇率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有持续增多的家庭需要形式多样的家政服务人员,而在家政服务人员中农村妇女所在比例加大。除此之外,随着业主对月嫂、育儿嫂、全日保姆等这方面需求的增加,家政岗位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尤其是农村妇女就业的新兴行业载体。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各家医院、养老院等都出现养老护理、护工、病人陪护等方面的就业人员奇缺。endprint

(三)城镇化进程中转出的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技能培训需求增强

从农村整体范围看,2013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状况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5.30%,小学程度26.07%,初中程度53.03%,高中程度10.01%,中专程度2.66%,大专及大专以上2.93%。同时对比农村不同性别之间的文化程度,农村女性文化程度明显低于农村整体居民家庭劳动力状况水平。根据中国妇女抽样调查数据,农村女性文盲比例为13.6%,比农村男性高出9.6%;农村女性文化水平为小学以下的占58.8%,比农村男性高出21.9%;农村女性文化水平为初中以上的占42.3%,比农村男性低出近20%[5]。农村女性文化水平大部分为小学以下,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水平低的局限,使农村妇女在城镇化进程中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就业机会被限制。

城镇化进程中转移的劳动力人员需要一定的素质基础,农村妇女自身的整体素质低的现实,使其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对职业培训有着强烈的愿望。尤其是随着城镇化进程中第三产业对农村妇女劳动力吸纳数量的增加,家政服务成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居多的行业。2015年7月5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并于2016年2月1日正式实施。《规范》对不同等级月嫂标准提出了要求,并且明确上岗时要定期参加职业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金牌级的母婴生活护理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高级家政服务员、中级营养配餐员资格证书、高级育婴师,或取得同等相关资格证书。與之相同的养老护理这个职业也需要许多专门技能,包括心脏探测仪的监视、替危症病人翻身、换洗等等。农村妇女受到自身素质低、基本知识缺乏、又无特殊技能等因素的制约,面对城镇化带来的机遇,却无法适应挑战。农村妇女实现自身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接受职业,因此无论从她们主观条件,还是客观现实方面来看,农村妇女对职业培训强烈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现状

(一)培训内容多,实用性期待加强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和重视,使农村经济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妇女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各级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其职业培训工作,以便提高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教育部、全国妇联2010年曾下文《关于做好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0〕2号,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妇女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培育一大批新型女农民,各个省市也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相关培训(见表2),为农村妇女提供了手工艺、农村种养殖、家政等相关培训内容。但这些培训内容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培训时过多注重知识忽视技能的训练,有的滞后于企业技术创新,有的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基础不符等,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供需错位,培训后并不能很好的就业。2015年课题组曾对3个省11个市22个县发放547的问卷调查农村妇女职业培训需求,发现农村妇女在对有关农业生产培训内容的选择时,有37.23%希望参加农作物技术培训,36.75%选择农产品加工技术,16.71%的人希望学习使用先进农机具,22.20%的人想学养殖技术,仅有7.40%的人希望了解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多的农村妇女偏较为实用的培训内容。

为了更好地融入城市,在选择与即将外出打工所从事工作相关培训内容时,有25.78%选择美容美发,19.09%选择计算机培训,选择医疗保健服务知识的有16.95%,有15.99%选择家政服务的月嫂、育儿嫂、护工工作等相关培训,希望掌握本职业该具备的技能家政服务培训,14.23%选择礼仪知识培训,选择餐饮服务的占15.04%,说明农村妇女在选择培训时更侧重技能方面的学习,而不愿意学习知识性很强的内容,如外语,选此项的人数仅占7.16%。总之,无论是选择参加与农业相关的培训内容,还是选择参加与非农业相关培训内容的农村妇女,她们能接受的培训内容是比较贴近生活,应用性较强,能真正解决其自身的需要,对其自身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政府组织实施的培训项目多,不同的群体对培训的形式需求不同

农村妇女职业培训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实用技术的培训、依托中职、高校开展的农业方面的培训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培训。组织机构主要有妇联、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门、扶贫办等,这些部门组织的培训多是以项目形式进行,如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科技致富骨干培训等培训项目依托中等职业学校、民办的培训机构等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实施培训,形成了以专业为导向的培训模式,但由于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较低,对于一些深奥的知识难以理解,在调研中发现,有47.02%的人选择现场操作,通过现场操作的形式接受相互培训,能使她们最大程度的接受和理解培训内容,以便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特别是18到60岁间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培训形式选择上占比较高的都是现场培训(见表3)。其次,由于农村妇女的工作性质,除农忙时节外她们有大量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参加集体性的课程培训,所以课堂授课的形式也很受欢迎,比例达21.24%。此外,很多农村妇女接受教育培训的方式还包括通过电视广播、参加集体活动、利用网络自学等等形式来开阔眼界,掌握自身缺乏的知识技能。但由于对科技产品运用不熟悉或是网络的不了解,选择电视网络教学的占11.93%,特别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员需求也不一样,50~60岁年龄段的妇女没有选择电视网络教学的,总体来看,注重实践性的现场学习是最受青睐的培训方式。另外,年龄也是影响其选择进行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就近就业还是外出就业等方面的因素,年龄越大更倾向选择非学历教育和在本地就业。因此,在职业培训的形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妇女个体的基础和诉求,注重培训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实施真正有用的、实用的、有效的农村妇女职业培训。endprint

(三)农村妇女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覆盖群体小

根据全国妇联、教育部、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意见》(妇字[2004]7号)的规定:要确保农村妇女参与职业培训的比例不得低于40%[6]。但由于受家庭观念、经济条件、设备、培训的形式和时间安排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妇女接受的大多是一次性的短期培训,而且由政府组织的一些职业培训,忽略了妇女个人的特殊性、需求的多样性、地域的差异性、时间的不确定性,对所有群体实施统一内容、统一时间、统一地点且针对性较弱的培训,只是按照政府要求走过场、走形式的培训。实际上,农村妇女参加培训状况不是很理想,上班族的农村妇女无法参与安排在正常上班时间的培训,而且培训的形式如果是班级授课或者规模化的讲座,也对参与培训的主体有限制,这就使待业和退休的中老年农村妇女成为了职业培训的主体。据甄砚等对千名进城务工妇女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进城务工前有41%的农村妇女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进城后42.5%的农村妇女也没有参加任何培训,而且进城参加培训的费用主要是自己花钱主动参与,占81.7%,由政府组织、妇联组织的比例较低仅为9.8%和8.5%[2],这不仅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还使受训者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她们虽然接受了先进的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但是由于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她们所学知识无法学以致用,与广大农村妇女实际生活、工作的内容联系性较弱,不能为其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很多农村妇女认为参加培训对其基本上没有什么帮助,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职业培训的覆盖群体和受益面较狭窄。如果对农村妇女实施的职业培训被看成为一种短期的学习途径,随着城镇化不断的发展,农村妇女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多,她们的职业发展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对她们进行一次性的职业培训可能暂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不利于她们以后的终身发展。

(四)职业培訓机构多,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国家历来对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工作就很重视,在1989年,全国妇联、农业部等12部委曾联合在农村开展了“双学双比”活动,后来增加到16部门,20多年来,参加农业新技术培训的妇女达2亿人次,获得农业技术员职称和绿色证书人员达150万人。2007年,全国妇联又制定了《全国妇女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纲要(2008-2010年)》,是提高妇女素质,使其更好参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探索妇女职业培训的重要标志。2011年,有的省市(如六盘水市)下发了关于妇女创业培训的通知[市妇发(2011)35号],通知要求分阶段进行,先在市中心举办两个农村妇女创业培训示范班,然后在各县就近为农村妇女举办1-2期创业培训班,培训费由人资社保局提供。在河北,河北女子职业学院与多所县级职教中心联合在农村设立教学点,招收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中专班,采用送教下乡的形式对农村妇女农村实施教育培训,每年2300的学费全部由政府支付,在家门口培养了1300学员。2017年,河北省又实施了帼国精准扶贫十百千培训工程,在丰宁、围场等10个深度贫困县,每个县培训100名农村妇女创业带头人,学员在本县就近学习,学杂费全免。综上所述,多个部门、单位如(妇联、农业部、教育部、财政部、林业部、扶贫办、科协、乡镇企业局、人社部等)为农村妇女提供各类职业培训,这些部门分别依托不同的培训机构组织培训,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归教育部门管理,有38万所,妇联管的农村妇女学校,约有10万所,科技部、农业部、农广校等也都有相应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平台,如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职业培训机构培训4379万人,扫盲班培训妇女的人数为26万人,占到了培训人数的54.79%,但是不同的培训机构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更多参与的是政府培训项目,而非市场选择进行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培训内容老化,培训设施简单,对于一些稍微抽象需要借助多媒体来演示的内容,由于硬件条件的阻碍无法顺利进行,师资相对匮乏,是规模较大的培训,对培训师资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培训的师资严重不足,有的地方甚至每次培训前采用临时招募教师的方法,可能会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

三、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妇女实施职业培训的建议

综上所述,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妇女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肩负着农业生产的重任,也在家政、月嫂、育儿嫂、护理、保姆等社会服务行业起着不可替代作用。为使其适应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应立足于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现实基础,结合实际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对策。

(一)加大职业培训政策倾斜力度,推动农村妇女主动参与

很多相关调研都显示,我国农村妇女职业培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农村妇女本身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7]。缺乏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就难保证职业培训的有效性,农村妇女职业培训效果不明显,容易导致职业培训积极性的受挫,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为推动农村妇女主动积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中来,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首先,为了吸引农村妇女广泛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政府或社会应该承担大部分或者全部的职业培训经费,保证职业培训的正常实施。因此,应建立明确的妇女职业培训的投入机制,加大优惠政策向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倾斜力度。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动农村妇女参与职业培训积极性,还应建立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的认证机构,通过它们对农村妇女参与各种形式培训结果的认证,为农村妇女增添就业机会、发挥认证的延时作用。最后,要加大职业培训宣传力度,通过“全面撒网”各种途径使广大农村妇女了解职业培训的优惠政策,进而使农村妇女真正了解职业培训的重要性。综合利用政府及各个部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协调相关部门宣传工作,提高农村妇女参加职业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结合农村妇女的现实基础,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培训

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农村妇女职业培训要紧贴农村妇女的现实基础及她们对技术的新需求、新变化,进行职业培训的实施。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低导致她们接受新知识有限、思想观念保守制约着她们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加上她们中的大部分忙于家务无固定时间参加培训等等的因素,决定了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实施的方式和手段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实施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结合农村妇女自身的现实基础,职业培训应做到:首先,深入调查,了解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需求,包括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指导老师的等各个方面,结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能够满足农村妇女职业培训需求的策略,最终寻求有效的职业培训方式,否则只能是“形式主义”,严重挫伤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其次,坚决杜绝“一刀切”的形式,培训时切实考虑到农村妇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水平的差异性,把职业培训内容及职业培训对象的现有层次作为制定职业培训形式与授课方法的重要依据。比如,思想道德、健康教育等理论的课程可以采取讲授的方法,有一些法律知识可以采取案列分析的授课方式,实践要求较强的课程须贯穿“做中学”的理念采用活动教学法等;最后,考虑到农村妇女现实情况的各个方面,职业培训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培训内容和培训实际相结合、注重目的与提高自身素质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搞好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实施。endprint

(三)分层次实施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兼顾转移就业及农业生产的需要

城镇化背景下对农村妇女实施职业培训可以按有外出就业意愿还是从事农业生产分层进行,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职业培训的价值与意义。为保证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就业顺畅,其一、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市场运行机制。首先,必须加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市场的组织体系建设,保障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劳动力输出渠道的畅通,使农村妇女职业培训成为“职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跟踪”一条龙式的农村妇女培训服务机构。其次,建立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劳动力转移信息数据库,要全面掌握并管理农村妇女劳动力市场,对每个具体的劳动力个体提供“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一站式”服务。其二,在推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分层次分类型实施农村妇女职业培訓。对于“离土离乡”的进城务工妇女,加大有序转移的工作力度;对于“离土不离乡”的就业转移,加大扶持,通过发展当地经济、第三产业等渠道,就业吸纳农村妇女劳动力;对于“不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妇女,要积极引导,兼顾其农业生产的需要,推动现代化农业经营的普及,帮助这一群体农村妇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四)实施农村妇女职业培训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

首先,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并不是仅仅下达一个文件或任务就可以完成的,农村妇女职业培训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运行实施过程需要政府进行指导、监督、并加以适当的考核,为此应当整合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各方面信息,在明确各部门职能的同时加强其之间的相互沟通,建立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新型农村妇女培训体系,避免职能紊乱现象。其次,协调相关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工作,加强职业培训实施的监督,做到培训前认真筹划、积极准备,培训中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培训后考核评价、跟踪服务,促使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作用,使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及能力更好地适应城镇化进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商情报网.全国农民工大数据统计分析——月收入增长6.6%[EB/OL].http://www.askci.com/news/finance/20170120/14215388627.shtml,2016.

[2]甄砚.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159.

[3]任晓静.农村已婚妇女就业选择行为研究:以河南省为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6.

[4]梁宝锋.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民科技培训,2011(10):9-10.

[5]侯璐琳.待激活草根的需求:农村妇女教育需求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6]全国妇联,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意见[Z].2010.

[7]王俊文.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13(6):101-104.

责任编辑 王国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两癌筛查技术在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中的效果分析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高职院校应如何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湖南农村妇女参政问题研究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创新职业培训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措施
农村妇女也应戴乳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