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杰
以通航小镇建设引领通航产业跨越式发展
□陈文杰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是民航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通航先进制造、航空运营服务、通航旅游休闲、飞行运动体验等宽广领域,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根据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等通航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其投入产出比高达1:10,就业带动比高达1:12。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通航产业在满足中高端消费、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通航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10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2014年11月,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确定对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进行改革试点,将沈阳、西安等10个区域列为试点区域,并推向全国;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局等部委也出台政策,支持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等产业发展。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通航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通航企业数量达到320家,航空器保有量超过2000架,飞行量达到76.47万小时,从业飞行人员达到3.1万名,新建和筹建通航产业园150余处。培训飞行、医疗救护、航空旅游、公务飞行等新兴通航业务的比重明显提升,已占到60%以上,而农林飞行、航空探矿、人工降水、航空摄影、航空护林等传统业务份额逐渐下降。中航工业等国内通航龙头企业加快在全国进行战略布局,广东龙浩集团、华夏幸福基业、西子航空、万丰奥特等民营企业纷纷抢滩通航产业,大疆无人机在2016年的销售额突破百亿元,与此同时全球各大通航制造商都在瞄准中国市场。
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通航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通用机场是400余个,只有美国的1/50;通用航空器保有量在全球排名仅在第19名;人均通航飞行量和人均通用航空器拥有率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9%和3%左右。可见,我国通航产业的规模仍然偏小,通航运营服务能力仍然较弱,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兴航空消费需求仍然有较大差距。深层次的原因是,尚未形成“政产学研政用”协同创新的通航产业发展新体系,通用机场网络体系建设、通用航空器自主研发制造、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通航产业法律体系完善和行业标准建设等方面,都需要齐头并进,加快形成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产业集聚发展,才能获得规模效应,带来知识溢出,打造完整产业链。通航产业发展,离不开以通用机场为依托,在周边地区吸引并集聚起一大批关联企业、相关服务机构,以及人才、资金、技术等高端要素,从而培育形成现代通航产业集群,不断增强创新活力和竞争实力。从国际经验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法国、德国等通航产业发达国家,普遍分布着众多的航空小镇以及飞行社区。根据网站Living With Your Plane(航空小镇名录和资源中心)的数据,目前全球大约共有600多个航空小镇,其中美国有近500个,其余分布于欧洲、澳洲、南美等地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航空小镇最多,约有70多个,通航飞机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
从通用机场的选址看,由于净空、噪声以及安全等方面的严格要求,通常布局于距离城市中心(以县城为主)20公里左右的地方。这个距离,恰好比较适合布局特色小镇。通用机场本身具有准公益性的特点,自身盈利能力一般较弱,也只有发挥好增长极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延伸拓展通航产业链,才能提高通航产业的盈利能力,实现通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依托通用机场,搭建产业发展功能平台,与特色小镇的生产、居住、商务、休闲、旅游、会展、社区等功能培育紧密结合,进行土地综合开发,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从而形成高品质的通航产业综合体。
近年来,我国各地通航小镇正在快速兴起,浙江省就提出要在全省规划建设新昌万丰航空小镇、建德航空小镇、横店航空小镇、安吉通航小镇、平湖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德清通航智造小镇、台州无人机航空小镇等十个左右的航空特色小镇。这些航空特色小镇,各有特色,各显神通,将在推动通航产业跨越式发展中发挥出强大的引擎作用。
找准通航小镇定位。通航小镇的资源禀赋各异、产业基础不同,周边的城市依托条件也不一样,为此,很重要的是要找准发展定位,这是决定建设成败的关键。有的通航小镇可以突出通航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为重点,建设制造型通航小镇;有的可以突出公务飞行、文化旅游、低空运动等通航运营服务,建设活动型通航小镇;有的可以突出总部经济、商务会展、教育培训等功能,建设总部型通航小镇。当然,也有少数毗邻都市区的通航小镇,有条件规模较大,功能齐全,建设综合型通航小镇。尽管通航小镇类型不同,但是都需要进行整体定位、整体规划、整体设计,围绕有效集聚人流、物流、商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综合开发,在运营模式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盈利模式创新。
建好通用机场及功能区。通用机场是通航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也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从大的空间范围来看,通用机场布点要做到让“飞得起、降得下、转得畅”。《浙江省通用机场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要在全省布局“9730”通用机场,即建设9个运输机场,7个一类通用机场,30个二类通用机场,以及若干个三类通用机场。对于每个通航小镇来说,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城镇拓展、土地利用、净空条件、路网建设、工程地质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加以科学论证,进行精准布点。围绕通用机场,需要配套完善地面交通、维修基地、FBO(固定基地运营商)、FSS(飞行服务站)、通信导航、助航设备等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根据培育壮大通航产业的需要,还需要在通航小镇内规划建设各类产业功能区。例如,研发生产功能区,重点建设工程实验室、制造平台、展销平台、试飞平台、教育培训中心等;通航运营服务区,重点建设航空俱乐部、航空会展中心、通航4S店、交易与租赁中心等;商务休闲度假区,重点建设通航博物馆、航空文化园、度假中心、商务酒店等。
培育通航全产业链。国家政策强调推动通航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重点是加快发展公益性服务、积极培育消费型服务、巩固发展工农林航空、着力发展飞行培训,大力培育低空经济。通用航空应用广泛、形态多元,覆盖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为此在通航小镇建设中要着力构建全产业链,细分当地适合嵌入其中的产业环节,精准寻找潜在商机。例如,新昌万丰航空小镇以海外并购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制造能力以切入口,积极拓展通航运营、观光体验、应急救援、航校培训等产业环节。萧山空港小镇重点聚焦航空总部、空港物流和跨境电子商务;台州无人机航空小镇重点聚焦“高端制造+技术研发”,并积极拓展国际航展、特色文化旅游等领域。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通航小镇作为新型城市化的战略新空间,要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培育与城市功能融合、人口集聚与产业发展相协调。通航小镇建设中,要突出小镇的特色创建和品牌塑造,比如建德航空小镇,所在的寿昌镇曾经是有上千年历史的县城,辖域内有新安江、富春江两座国家森林公园,以及被赞誉为“天下第一秀水”的千岛湖,为此确立了“航空智镇、旅游乐镇、文化新镇、生态绿镇”的特色定位。要突出硬件支撑,加强与周边城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配套完善水电路气、通信设施,建设智慧小镇。突出生态社区建设,合理布局学校、医院、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生态宜居环境,增进小镇对各类产业人才的吸引力,提高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集聚高端资源要素。通航小镇建设要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多方协作的运行机制,加快集聚各类高端要素,营造产业创新发展的肥沃土壤。通航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引进、成长型企业扶持、小微企业培育,形成大、中、小有机配套的企业协作体系。围绕集聚通航创新要素,加大创新人才、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国内外专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通航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攻关,努力在提升通用飞机及其零部件制造上有大的作为。围绕创业资本的集聚,政府可以采用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项目补贴、PPP融资等方式,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积极介入。从各地实践来看,可以建立由政府、相关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多方合作的通航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吸引有关金融、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主要投向通航小镇的市政设施和优势产业项目,为通航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航小镇的建设,离不开政策支持,在税收优惠、项目申报、低空空域开放试点、国家级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创建等方面,都需要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