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莲,梁细静,韦良家,邓树嵩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新进展研究·论著
某市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琼莲,梁细静,韦良家,邓树嵩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目的探讨百色市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空巢老人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SF-36生命质量量表对百色市60岁及以上的316例空巢老人和258例非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百色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健康得分上空巢老人低于非空巢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7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主观经济自评、孤独程度、是否患慢性病是影响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空巢老人的生命质量水平低于非空巢老人,加强健康宣教、改善经济条件及居住环境、减轻孤独感、降低慢性病患病率有利于提高空巢老人的生命质量。
空巢老人;非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空巢老人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独居的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逐年增加,这是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1]。“空巢”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改善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现状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百色市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空巢老人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选取百色市常住居民且年龄在60岁及以上、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和危重疾病的316例空巢老人和258例非空巢老人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孤独程度、患慢性病等基本情况;②生命质量现状。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它是由美国波士顿健康教育研究所开发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主要用于≥14岁普通人群的健康测量[2],是目前广泛使用于测量一般人群的健康水平的测量工具,包括生理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活力、社交功能、情感角色及心理健康8个维度及1个健康自评,共36个条目,以上条目综合得分越高,代表其生命质量越好,功能损害越轻。目前,SF-36量表在评价生命质量已被证实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4],说明利用它测量我国老年人生命质量是可行的。
采用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发放问卷600份,剔除无效问卷26份,回收有效问卷574份(95.67%)。调查对象中空巢老人316例(55.05%),非空巢老人258例(44.95%)。其中,空巢老人男性151例(47.78%),女性165例(52.22%);按年龄分组如下:60~69岁137例(43.35%),70~79岁102例(32.28%),80岁以上77例(24.37%);婚姻状况:已婚192例(60.76%),丧偶106例(33.54%),离婚10例(3.16%),未婚8例(2.53%)。见表1。
百色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交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得分上空巢老人低于非空巢老人,但仅心理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功能、躯体角色、社交功能等余7个维度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百色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一般人口学特征的比较 例(%)
计算生命质量总得分的中位数作为参考,以生命质量总得分y(生命质量总得分y >中位数,则y =0,y <中位数,则y=1)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20个可能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见表3),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4)。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主观经济自评、孤独程度、是否患慢性病是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表2 百色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的比较 (分,±s)
表2 百色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的比较 (分,±s)
空巢(n =316) 71.22±25.72 44.22±42.87 61.90±23.11 49.26±16.08 58.96±15.26 71.80±24.40 43.99±41.70 62.89±14.99非空巢(n =258) 70.33±27.80 42.54±44.98 62.10±23.08 48.18±17.36 60.12±16.65 72.34±25.83 47.93±45.15 66.59±14.93 t值 0.343 0.432 -0.108 0.773 -0.87 -0.257 -1.086 -2.949
表3 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及赋值
表4 生命质量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生命质量,又称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是评估个体及群体的健康水平,评价健康促进工作的综合指标之一[5]。老年人生命质量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6],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社会稳定。
百色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百色地区位于广西西部少数民族集中的较贫穷落后山区,当地经济水平欠发达,生活水平较低,尤其农村显著。文化程度高的老人,往往有稳定的退休金作为固定收入,经济条件较好,通常子女后代受教育程度较高,文化背景决定了他们的子女相对比较重视及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且他们的子女有稳定收入,生活水平好不需要外出打工缓解经济压力而选择和老人居住一起;相对于文化程度低的老人,他们经济来源主要是劳动所得和子女给予,这一类老人家庭经济水平一般比较低下,这就决定了他们子女被迫背井离乡谋生,而独留老人独守空巢,且本次调查对象中农村空巢老人所占比重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两者在文化程度比较存在差异。
有研究表明[7],空巢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生理心理状况低于非空巢老人。在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交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得分上空巢老人低于非空巢老人,但仅心理健康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空巢老人的生命质量水平总体上低于空巢老人,尤其表现在心理健康方面,这是因为空巢老人独自生活或祖孙生活,看病就医难,缺乏社会支持和精神慰藉,加之身体机能衰退,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交活动范围及日常活动,常感到焦虑、寂寞、孤独,罗丽蓉等[8]研究表明长期的负面情绪容易使空巢老人患上心理疾病,进而影响其生命质量。为此要提高空巢老人的生命质量,不妨从改善其心理健康采取措施,重视和正确引导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鼓励其多参加文体、社交活动,学会进行心理积极的自我调试,促进心理健康的维护,提高其生命质量。
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主观经济自评、孤独程度、是否患慢性病是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空巢老人的文化程度越高,其生命质量越好,这是因为文化程度高的空巢老人一方面可以通过看报纸、电视、网络看等多渠道获取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观念的形成,从而有意识的重视疾病预防以及定期健康体检,另一方面是此类老人一般经济条件尚可,可以寻求多途径多方式的进行娱乐活动和健康锻炼,促进生命质量的提高,这与梁芳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祖孙同住的空巢老人生命质量较独居空巢老人差,可能的原因是祖孙同住的空巢老人,由于生活重心都放在照顾子孙身上,导致社交活动减少,加之家庭劳务繁杂、照顾家人起居生活等工作强度较大,身体负荷加重,影响其生命质量,因此对于空巢老人尤其祖孙同住者应给予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关怀。主观经济自评较差的空巢老人,其生命质量较差,空巢老人认为自身家庭经济状况拮据,一定程度上减少看病就医机会,错失对疾病诊断治疗的好时机,与此同时易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影响其生命质量。宽裕的经济状况、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主观经济自评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关注影响主观经济自评的相关因素,对促进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经常感到孤独的空巢老人其生命质量较差,由于子女因求学或工作等原因长期离家,失去相应的社会支持、生活照料以及情感交流对象,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长期影响,随之而来是“空巢综合征”。罗惠芳[10]认为空巢综合征可导致中枢神经、内分泌的紊乱、失调以及免疫功能的下降,易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躯体疾病,影响其生命质量,因此要提高百色市空巢老人生命质量,改善其孤独状况是十分必要的。有研究表明[11],患有慢性病对空巢老人的生命质量有负面影响。慢性病病程长,病情迁延反复,其机体功能受疾病损害较严重,对社会活动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会进一步降低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主观经济自评、孤独程度、是否患慢性病对百色市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要改善百色市空巢老人生命质量,这就需要社会和政府、子女更多关爱和重视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和心理需求。加强健康宣教、改善经济条件及居住环境、减轻孤独感、降低慢性病患病率来提高空巢老人生命质量,让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安度晚年。
[1]周成超, 楚红, 徐凌中. 重新审视21世纪初期我国城市健康问题[J]. 医学与哲学, 2006, 27(9): 19-21.
[2]张作记. 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10(特刊): 19-24.
[3]赵华硕, 王可, 金英良, 等. 农村空巢老人SF-36量表应用信度及效度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7): 887-889.
[4]WALTERS S J, MUNRO J F, BRAZIER J E. Using the SF-36 with older adults:a cross-sectional community-based survey[J]. Age and Ageing, 2001, 30(4): 337-343.
[5]吴永慧, 李广宇, 李玉宝. 农民运动行为及生命质量的健康促进策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44(1): 87-91.
[6]李杨春, 李新辉. 国内外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9, 30(3): 39-40.
[7]黄文娟, 纪忠红. 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J]. 卫生职业教育, 2013(06): 158-159.
[8]罗丽蓉, 刘沫. 地震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对策[J]. 护理研究, 2014, 2(28): 441-443.
[9]梁芳, 王彦茹, 郑玉健. 乌鲁木齐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16(34): 4638-4640.
[10]罗惠芳. 空巢家庭问题的研究现状[J]. 现代护理, 2006, 12(7):601-603.
[11]贾丽娜, 袁平, 庄海林, 等.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与生命质量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11): 1361-1364.
Investig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and in fl uencing factors of Baise empty nesters*
Qiong-lian Li, Xi-jing Liang, Liang-jia Wei, Shu-song Deng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Baise, Guangxi 533000, China)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statu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Baise empty nesters and its in fl uencing factor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mpty nesters.MethodsWith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nd SF-36 quality of life scal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316 cases of empty nesters at the age of 60 and over and 258 cases of non-empty nesters in Baise City.ResultsThe empty nesters and the non-empty nesters in Baise City had statistically signi fi 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education (P< 0.05), but no signi fi cant difference in the gender, age, marital status or occupation before retirement (P> 0.05). The mental health scores of the empty nesters were statistical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on-empty nesters (P< 0.05), there were no signi fi 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st seven dimensions (P> 0.05). Level of education, living style, subjective economic self assessment, loneliness, whether suffering from chronic diseases were the main factors in fl uenc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mpty nesters.ConclusionsThe life quality level of the empty nester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n-empty nest elderly, especially in mental health.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reducing loneliness and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a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mpty nesters.
empty nester; non-empty nester; quality of life; in fl uencing factor
10.3969/j.issn.1005-8982.2018.01.011
1005-8982(2018)01-0056-05
2017-02-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360433);2015年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201510599086)
邓树嵩,E-mail:yydss1@163.com
R195
A
(张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