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稻-菇-笋生态循环模式探析

2018-01-05 07:30王聪聪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菌渣平湖市芦笋

王聪聪

(1.浙江大学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2.平湖市农业局, 浙江 平湖 314200)

平湖市稻-菇-笋生态循环模式探析

王聪聪1,2

(1.浙江大学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2.平湖市农业局, 浙江 平湖 314200)

平湖市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摸索生态循环模式。在介绍稻-菇-笋生态循环种植模式特点及路径的基础上,总结该模式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生态循环模式; 稻-菇-笋; 做法; 成效; 平湖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缓解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平湖市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其中,创新建立的稻-菇-笋生态循环种植模式获得了浙江省十大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创新奖。

1 模式概要

平湖市是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常年水稻播种面积2.13万hm2,每年产生的稻草约9.6万t,大部分被随意丢弃在田头、路边、河边或直接在田间焚烧。蘑菇产业是平湖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面积达238.9万m2,全市每年产生的菌渣废料量多达6.02万t。如何将这些农业废弃资源再循环、再利用,不断改善和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呢?平湖市研究发现,稻草经堆制发酵成蘑菇培养料,需稻草27 kg·m-2,能消耗平湖67.19%的稻草秸秆。试验证明,蘑菇菌渣废料能够改良土壤,经过堆制发酵后可以做芦笋基肥替代大部分有机肥并改良土壤。按目前全市芦笋面积536.9 hm2,每年消耗45 t·hm-2蘑菇菌渣废料计算,全年能消耗掉2.42万t蘑菇菌渣废料。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平湖市利用本地丰富的稻草资源,大力发展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生产,并让蘑菇菌渣作基肥还田,种植芦笋等高效经济作物,逐渐形成了稻-菇-笋的生态循环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平湖市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将6.45万t的稻草通过蘑菇这一草腐菌变废为宝,年产值达1.7亿元左右。随着蘑菇产业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平湖市麦士康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利用蘑菇菌渣废料堆制腐熟后做基肥,成功应用于大棚芦笋并加以推广,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消耗了近40%的蘑菇菌渣废料。另外60%的蘑菇菌渣废料,则被广泛应用于果蔬和园林生产上,替代部分有机肥,疏松改良土壤。

这一模式,既推动了蘑菇、芦笋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又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良性互补的生态、高效发展之路。

2 模式路径

平湖市稻-菇-笋生态循环种植模式路径如图1。每年水稻种植户产生的稻草全部集中捆扎,经堆制发酵成蘑菇培养料,蘑菇培养料经覆土后生产蘑菇;蘑菇生产产生的菌渣废料可改良土壤,经腐熟后用做芦笋基肥;芦笋母茎废料利用机械粉碎后经腐熟作为有机肥还田或替代部分蘑菇培养料或替代部分基质生产食用菌。通过这一农作物废弃物生态循环应用模式,不仅解决了蘑菇、芦笋种植产生的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同时还极大促进了种植户增效与增收。平湖市蘑菇种植面积238.9万m2,年产值达1.7亿元,蘑菇需稻草27 kg·m-2,全市蘑菇生产共需要稻草6.45万t,按稻草成本0.4元·kg-1计算,可使水稻种植户直接增收2 580万元;芦笋面积536.9 hm2,年产值1.01亿元以上,芦笋生产按每年能消耗45 t·hm-2的蘑菇菌渣废料测算,能消耗掉2.42万t 蘑菇菌渣废料,相当于96万m2蘑菇产生的菌渣废料;2016年全市共发放近30万元的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补助,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效增收。

图1 平湖市稻-菇-笋生态循环种植模式

3 主要做法

3.1 加大政策支持,促进产业发展

2017年,平湖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意见(2017—2019)》(平政发〔2017〕49号)文件,加快蘑菇、芦笋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利用本地蘑菇废料1 111 m2以上的,每1 111 m2给予300元的补助;大小麦秸秆切碎还田翻耕并开展机械播种的,补助300元·hm-2;新建连片20 000 m2以上的单体钢架大棚,对于6、8 m规格的分别给予3、4元·m-2的补助;新建连片达到60 000 m2以上的单体钢架大棚,对于6、8 m规格分别给予4、5元·m-2的补助;新建连片5 000 m2以上的连栋钢结构大棚,补助30元·m-2;应用新型覆盖材料的新建改良型菇棚连片种植面积5 555 m2以上,补助9元·m-2;应用新型材料提升菇棚外观形象的,按种植蘑菇面积补助4.5元·m-2。这些关于设施大棚建设、蘑菇菌渣废料利用、秸秆利用等针对性政策,有效促进了平湖市蘑菇、芦笋两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3.2 加强服务指导,提升产业形象

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产”的原则,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平湖市在鼓励发展蘑菇、芦笋产业的同时,通过加强蘑菇、芦笋技术研究、指导、培训,提升蘑菇、芦笋产业全方位服务指导。使平湖市蘑菇、芦笋产业发展呈现出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的特点。平湖市是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通过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平台,和平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平湖市蘑菇技术协会技术推广平台,示范推广W192、W2000蘑菇新品种;试验蘑菇隧道发酵;制作示范蘑菇翻料机、进出料机,进行蘑菇菌渣、芦笋母茎废料做基肥种植芦笋的试验;另外在芦笋种植上还示范推广水溶性肥料、设施增产技术、物理防治技术。试验数据的积累,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使平湖市的蘑菇产业及芦笋产业始终保持着技术先进性,在转型升级中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4 初步成效

4.1 特色产业稳步增长

以稻草为主要原料的平湖蘑菇栽培面积238.9万m2,产值1.7亿元;以蘑菇菌渣废料为主要基肥和有机肥原料的芦笋产业迅速发展。芦笋作为一种新型蔬菜品种,在平原水稻田土壤上种植,土壤板结导致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无法大面积发展。而用蘑菇菌渣废料作有机肥,不仅解决了芦笋有机肥的需求,也促进了水稻土的疏松,芦笋生产实现了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大提升,更催生了芦笋生产成为平湖市效益农业的一个新产业。

4.2 农作物废弃物得到综合开发利用

农业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3]。平湖是浙江省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常年水稻年种植面积在2.13万hm2左右,年产稻草9.6万t左右。发展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生产,使大量的稻草资源变废为宝,成了蘑菇种植的优质培养料,每年可消耗稻草资源6.45万t多,占67.19%;全市238.9万m2蘑菇2017年将产生的蘑菇废料量6万t多。536.9 hm2芦笋,能消耗掉2.42万t蘑菇菌渣废料。

4.3 农民得到增收

循环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的客观需要。水稻稻草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种植蘑菇,每年可使水稻种植户直接增收至少2 580多万元。蘑菇产业带动了610户菇农年增收1.7亿元,并带动了2 000户农民的就业。芦笋产业实现154户笋农增收1.01亿元,带动了1 000多户农民的就业。

5 展望与建议

稻-菇-笋种植模式,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促进了水稻、蘑菇、芦笋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平湖周边县市乃至其他地区,都可以借鉴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今后的发展中,建议要进一步深化提高稻-菇-笋生态循环模式,实现多产业的农业废弃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实现粮经结合增产增效。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户应用稻-菇-笋生态循环模式,提高农业产业效益。要健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运行模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体系,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持久动力。

[1] 金晶,曲福田.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57-61.

[2] 初丽霞,楚永生,叶春和.论循环经济理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适用性意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3):72-74.

[3] 史宝娟,赵国杰.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运行的必然趋势[J].中国农机化,2006(4):13-15.

2017-10-11

王聪聪(1985—),女,浙江平湖人,从事“三农”工作,E-mail:416295343@qq.com。

文献著录格式:王聪聪. 平湖市稻-菇-笋生态循环模式探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197-2199.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235

S511; S153.2; S646

A

0528-9017(2017)12-2197-02

张才德)

猜你喜欢
菌渣平湖市芦笋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不同菌渣施用比例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快乐
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途径
提高环境效益的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方式*
安徽郎溪:基地种芦笋 就业“家门口”
抗生素菌渣热解及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的研究
平湖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作品选登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