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低分子肝素钙及氯吡格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疗效的对比
刘萍
目的探讨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00%,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疗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的是颈动脉或者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的状况, 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突然, 大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者屈伸等情况之下发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时没有先兆,一般情况下无意识障碍, 十分容易反复发作[1]。本文主要针对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治疗的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本院治疗的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女25例, 男25例 , 年龄 47~56岁 , 平均年龄 (51.19±4.18)岁 , 病程 14~25 h,平均病程(19.17±6.24)h;对照组患者女25例, 男25例, 年龄 47~57 岁 , 平均年龄 (52.21±4.67)岁 , 病程 14~25 h, 平均病程(19.17±6.24)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第1天服用300 mg, 第2天服用75 mg, 1次/d, 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5000 U/次 , 脐周皮下注射 , 1 次 /12 h, 连续治疗 7 d[2]。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短期疗效, 标准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痊愈, 各项检查一切正常, 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各项检查基本正常, 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 各项检查大部分不正常, 病情出现加重的趋势, 或者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00%,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时伴随着局灶症状的短暂脑血液循环障碍, 具有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等特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 这是因为血液成分的改变、头部血流的改变和逆流、血液动力学改变、微血栓等触发因素而发病[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以及沉重的心理负担。
氯吡格雷属于一种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阻滞剂, 能够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相互结合, 使得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进行结合, 进而抑制血小板的相互聚集。氯吡格雷可以用于防治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4]。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 由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的普通肝素聚合而成, 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Ⅹa(97 IU/ml)活性和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凝血酶活性(30 IU/ml)[5]。低分子肝素钙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手术之后的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末梢血管病变等症状。低分子肝素钙也是血液透析时体外循环的抗凝剂。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治疗方法, 能够有效的提高两种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 避免单纯使用一种药物所产生的负性作用和不良反应, 进而帮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早日痊愈[6-10]。
综上所述,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1] 李正侠, 郭晋, 孙廷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73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6(18):5730-5731.
[2] 陈金喜, 沈杰.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8):71-72.
[3] 熊日成, 向定成, 俞宙, 等. 冠脉支架术后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西部医学, 2010,22(1):38-40.
[4] 蒲月英, 张万超, 何文富.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西部医学, 2012,24(1):94-95.
[5] 汪爱民, 朱世瑶, 李金能, 等.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西部医学, 2013, 25(3):81-82.
[6] 朱晓鹏.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海峡药学杂志, 2013, 25(1):134-135.
[7] 盛怀龙, 张敏. 低分子肝素钙及氯吡格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疗效的对比. 医学信息, 2014(39):498.
[8] 杨翠娈, 石家庆.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27(6):913-914.
[9] 肖青.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4(4):75-77.
[10] 田凯, 张新日.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评价. 中外健康文摘, 2013(48):98-9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4.054
276300 沂南县中医医院
2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