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冰
研究优质护理措施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李冰冰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措施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每组50例。A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 B组在围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DS和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 明显高于A组的80.00%(40/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增加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优质护理;脑肿瘤;围术期;应用效果
脑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 具有病情凶险、发展快、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目前, 临床治疗脑肿瘤以外科开颅切除肿瘤手术为主, 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1]。但是由于手术难度较大, 风险程度较高, 需要患者全力配合, 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确保治疗获得最佳效果。因此, 在围术期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性的优质护理, 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本次临床研究旨在分析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现予以报告。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受治疗的100例脑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均经手术及C T检查确诊为脑肿瘤, 均行开颅肿瘤切除术。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 每组50例。A组中男26例, 女24例;年龄20~77岁, 平均年龄(35.9±15.6)岁;肿瘤类型:胶质瘤6例,脑膜瘤垂体腺15例, 垂体腺瘤20例, 听神经瘤6例, 转移瘤3例。B组中男24例, 女26例;年龄21~76岁, 平均年龄(35.7±15.8)岁;肿瘤类型:胶质瘤5例, 脑膜瘤垂体腺16例, 垂体腺瘤21例, 听神经瘤5例, 转移瘤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A组 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各项指标, 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 术中与医生积极配合, 术后遵照医嘱给予对症治疗护理。
1. 2. 2 B组 在围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①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同时给予相关健康教育护理, 详细说明手术治疗的方法、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 耐心解答所提出的疑难问题, 消除其内心的疑虑和担忧。用亲切平和的话语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和勇气, 解除焦虑抑郁的心理压力, 勇敢面对疾病, 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康复。协助指导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及各种准备工作。②调试好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 准备好所需器材、药品、敷料, 帮助患者采用合适的体位, 与医生密切配合完成手术。③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做好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 按照医嘱给予相关对症治疗。密切关注手术切口情况, 避免发生院内感染等各种并发症。指导患者采用合理的饮食生活方式, 坚持适当的康复训练, 以增强体质和抵抗力,尽快恢复健康。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3]。采用SDS评分和SAS评分对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估。评价分值>53分表示心理处于焦虑、抑郁状态。②调查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4]。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DS和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 且B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注:与护理前比较, aP<0.05;护理后与A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S D S评分 S A S评分A组 50 护理前 58.30±4.65 60.50±6.62护理后 48.25±3.16a 50.38±5.79a B组 50 护理前 58.28±3.66 60.52±6.61护理后 26.06±2.12ab 30.80±5.61ab
2. 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B组对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 明显高于A组的80.00%(40/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肿瘤开颅切除术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但由于病情凶险, 手术难度较大, 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压力,治疗风险程度较高, 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因而护理难度较大。传统常规护理仅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基础护理, 忽视患者面对手术所产生的心理压力, 影响到治疗效果[5]。优质护理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理念, 以全方位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护理服务宗旨。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 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做起, 提供综合性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 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感受, 缓解其焦虑抑郁的心理压力, 消除对手术治疗的疑虑和担忧, 树立信心和勇气,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以确保手术成功, 获得最佳治疗效果[6-9]。
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DS和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 且B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 明显高于A组的80.00%(40/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应用优质护理, 能够有效消除恐惧不安因素, 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紧张情绪,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为手术治疗获得最佳效果打下基础, 同时可以获得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 邹玉洁, 严小芳, 张群花. 优质护理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中外医疗, 2015(17):137-139.
[2] 高桂英. 优质护理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评价效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6):50-53.
[3] 卢红霞, 邢茜, 刘玲, 等. 优质护理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6, 36(8):405.
[4] 段素伟. 优质护理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应用效果.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27(6):747-748.
[5] 徐丽娟. 优质护理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疗养医学, 2016, 25(7):768-770.
[6] 姜红. 优质护理在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9):238-239.
[7] 苏婷婷, 郑雅茹. 探究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医药, 2016(1):00047.
[8] 宋玲玲.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8):164-165.
[9] 董静. 优质护理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26):27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4.083
123000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
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