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雪梅
摘 要 践行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进入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对象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群众工作模式与方法显然不适应新时期新要求,群众工作模式的转型升级迫切而任重。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不仅要加强群众观教育推动群众工作的素质能力现代化,而且要培育多元主体实现群众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并以制度性动力推进群众工作常态化。
关键词 群众工作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10.075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ss Work
Mod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Rational Thinking
GE Xuemei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Yancheng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Yancheng, Jiangsu 224007)
Abstract carrying out the mass line and doing mass work are our party's fundamental line of work. In the new period, the object and environment of the mass work have changed greatly. The traditional mode and method of the mass work obviously do not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mass work mode are urgent and heavy. To do mass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s not only to strengthen the mass outlook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mass work, but also to cultivate the pluralistic main body to maximize the effect of the mass work, and to promote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mass work with the system power.
Keywords mass work;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十九大报告强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进入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对象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传统群众工作的模式与方式方法显得滞后而效率低下。现在群众在维护自身权利、表达利益诉求、监督政府行为、参与社会事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如何满足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如何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做好群众工作,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掌握群众工作新的特点和变化,研究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任务,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模式的转型升级,实现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与时俱进,是我们每一个党员与干部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 群众主体的变迁迫切要求群众工作模式的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群众”一词多被理解为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以及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最广大人民。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就业方式以及分配方式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也随之不断发生新的分化组合,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变化更加显著。无论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还是知识分子阶层内部,都出现了众多的具有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利益要求的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并且这些群体互相之间流动,如在农村,农民保留着农民的身份,同时又可能外出务工、个体经商等,而且还会快速地变化。作為群众工作的对象,群众不再是统一的整体,而是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实现自我等方面有着不同利益诉求和矛盾的庞大、复杂的群体。群众主体的变迁迫切要求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实现多样化和立体化,这给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2 群众工作环境的变化迫切要求群众工作模式的转型升级
过去,群众的思想比较单纯,群众工作相对容易开展,所以传统的群众工作模式多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权力的运用。 但是在当前转型时期,这些传统的政治教育方法和行政命令已经严重不能适应和满足新形势新环境的变化, 一是新媒体自媒体的出现让普通群众获取信息渠道出现多样化,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作为人人都可发布新闻信息的平台,也让大多数普通群众难辨信息的真伪,即使政府的信息也不能轻易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多元化的信息渠道让群众的诉求和党的群众工作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二是社会治理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颠覆,传统社会在信息资源上几乎由政府垄断, 所以传统的管理也是呈金字塔式的自上而下的管理,管理者处于金字塔顶端,一目了然。而现代的管理是呈发散式的向外延伸,管理者站在中央,被管理者可以观察管理者并可以互通信息。由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种社会治理环境的根本性转变,也给群众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3 群众工作方法的失灵迫切要求群众工作模式的转型升级
党员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的不足也迫切要求传统工作模式的转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知识面不广,做群众工作所必须的社会学、心理学、民主政治等新知识欠缺,一些老同志不懂网络知识、不善于运用新媒体,所以也就不能运用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民主协商方法、信息技术等新方法做群众工作。也表现在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扔习惯用传统行政命令来做群众工作;遇到个别群众刁蛮不讲法行为,或者群体性事件,不会用法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软硬相结合的方法。
1.4 群众工作动力的不足迫切要要求群众工作模式的转型升级
传统群众工作模式的动力来源主要是依靠个人的理想信念和行政的半强制性命令,即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意识,或通过各种组织方式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但目前社会转型期在群众工作方面,动力衰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理想和信念的弱化,行政权力的运用变成了唯对上负责,而在服务群众上敷衍了事不作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级问责压力的大小是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主要动力, 而群众满意度则是次要的。这就导致了对上动力有余,对群众的动力不足。群众工作动力的不足迫切要要求群众工作动力模式转型升级呈现多元状态,如党内民主制度的完善形成的强制性动力、群众工作制度自身的完善形成的内在需求动力、社会团体的监督形成的外在动力等。
2 新时期推进群众工作模式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与思考
2.1 加强群众观教育推动群众工作的素质能力现代化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牢记这一点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首要前提。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弄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时刻谨记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才能对群众工作融入真感情,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的深层次调整,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一些领導干部的群众观淡化,理想信念淡薄,过去我们党长期形成的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精神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发生了扭曲,群众工作梗阻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个别领导干部出现了以权谋私的贪腐行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党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时刻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群众观教育,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真正成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内心深处的动力和需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对于危害群众利益、片面认识和错误理解群众观念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及时纠正和教育。如把“联系群众、深入群众”等同于到群众中“走动”一下,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片面理解为将一些决策建议交由群众讨论一下, 意见收集后向上级汇报一下。更有甚者,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仍然追求GDP至上,认为只要经济上去了即可,群众工作可做可不做。
群众工作新理念、新方法也是很多党员领导干部欠缺的。传统的行政化、运动化群众工作思维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确立起工作主体多元化、角色互动性、全员共同参与等新的工作理念。另外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软”办法、法律武器“硬”办法、网络信息化专业知识及培育社会组织等等群众工作方法。如,党员领导干部要依法办事,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要把过去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命令式”的工作习惯转变过来,逐步法制化、规范化,同时对群众深化法制宣传教育,让群众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认识,在处理群众问题、化解群众矛盾中树立法治的权威。如,大力培育“枢纽型”群众组织,比如在滨海陈涛镇实施的“五老工作法”,围绕“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各村建立知民情、解民忧的“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志愿者队伍, 收集分析民情信息、参与人民调解,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如领导干部要善于跳出惯性思维和固有模式,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要推动网上网下对接,不仅仅是在网上发言、论坛,了解民情民意、听取民声民怨,更要真正在网下为民意诉求的解决切实有动作,推动网上问题网下解决。
2.2 培育多元主体实现群众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长期以来我们党在群众工作上主要倚重党的专职组织及党员领导干部作为群众工作主体,呈现单一性。群众工作的状态主要取决于这部分工作主体的状态。但是在社会转型的今天,群众主体、社会环境带来的巨大社会变化,就连这部分群众工作主体对做群众工作也出现精神不振或将之边缘化的状态。而其他如政府、人大、司法部门等制度性主体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密切干群关系上则处于虚化甚或缺位的状态。在社会转型的今天,群众工作主体的多元化,是新时期群众工作应有的重要特征,群众工作不仅应包括党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这些传统的基础性的群众工作主体,还应包括政府、人大、司法部门这些制度性主体,更应包括社会团体、社会自治组织、企业以及群众自身等多方面主体。
人民群众长期以来被看作是群众工作的对象和客体,是被宣传被教育被动员的对象,因而普通群众在党群、干群关系中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而群众自身的能动作用往往被忽略了。但是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既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治理的关键所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就应将人民群众视为最重要的主体。比如,依靠群众中的模范和积极分子做群众工作、依靠多数群众去做少数群众工作,让群众从“被动公民”转变为理性的“主动公民”,让群众工作从单向性向互动化的状态转变。
社会组织也是我们党在当今社会中应当倚重的群众工作重要主体。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有利用工会、妇联等社会组织为党工作的传统经验,努力培育和发展更多的社会组织,是新时期实现群众工作模式转型的客观要求。要重视符合法律规范的社会组织的“培育”,让这些社会组织自主成长,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并成为普通群众表达诉求和维护利益的重要渠道;也要重视那些规模较小、组织较为松散的社会组织,如在社区、村镇成立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有更多基层群众参与,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更加有利于做群众工作,从而达到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也能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我们的政府部门要为社会组织参与群众工作搭建平台,加大扶持力度,如提供一定的资金补贴、活动场所等,才能更有利于其在于社会的联动中更好的体现实效和价值,发挥其在基层协调关系、化解纠纷、排忧解难的作用,形成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群众做群众工作的合力。
2.3 以制度性动力推进群众工作常态化
制度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体现,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等特性。对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来说,制度同样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完善健全的制度可以使党组织及政府、人大、司法部门等制度性主体正常运行在党的性质、宗旨所要求的轨道上,也可以使单个党员、领导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上有一种外在的刚性动力形成工作常态化。
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可以对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党内制度性主体践行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起到制度保障作用。如完善党代会常任制,一方面提高党代表的履职能力,提高服务群众的实效,另一方面可以切实解决党内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解决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四风”问题以及特权现象与贪腐问题。如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可以消除“用人腐败”、“任人唯亲”、“脱离群众”等现象,真正解决党员领导干部是“对上负责”还是“对群众负责”的矛盾问题,形成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把“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价值观。
健全和完善群众工作的刚性制度激发做群众工作的内在长效动力。如健全和完善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其实质就是要让党员领导干部真正走进群众察民情、听民声、重民事,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要让大走访成为领导干部常态化工作。如健全和完善党员服务群众制度,建立适合不同群众主体特点的党员服务群众制度,服务对象不同,服务的内容、方式方法亦不用,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并将良好的服务能力、较好的服务态度结合起来,取得群众满意的服务效果。如建立健全群眾工作考评和激励制度,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考核党员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的重要依据,让群众工作做得好、得到群众认可的党员领导干部受到激励表彰或提拔, 让群众工作滞后、群众不满意的党员领导干部受到惩戒并改进工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10-18.
[2] 张玲.领导干部新媒体环境中的群众工作机制研究.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1.
[3] 刘彦昌.党的群众工作的当代走势及主体的动力培育.中国共产党,2014.1.
[4] 杨久华,张登国.试析新时期多主体多向度群众工作模式的特征、依据及转型路径.求实,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