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讲话内涵 找寻成长秘诀

2018-01-04 11:22王丰
甘肃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刘峰芳华总书记

王丰

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落实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我引领教师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行者》《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芳华》等作品相结合,去深入理解。透过那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平凡故事,倾听那一句句质朴自然的人生感悟,我们找寻到了一个个教师应该学习的成长秘诀。

秘诀一:难中前行,做一个乐于奋斗的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聆听着这些话语,《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那些曾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奋斗过的梁家河群众对青年习近平的评价响彻在了我的耳畔:“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对近平的思想和价值观起作用的,并不是标语、口号和高音喇叭的灌输,而是知青岁月那日复一日艰苦的生活和劳动,是当年同我们农民兄弟朝夕相处的那二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对他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青年习近平闯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不仅磨炼了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还锻造了不避艰辛、不怕困难的品质。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一系列讲话和回信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在艰苦奋斗中锤炼的意志品质。

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也是苦干实干的七年。在这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生动地诠释了他说的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这七年里,他扎根黄土地,于实处用力,用青春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的一系列困难与问题,我们也要像青年习近平那样敢于拼搏、敢于探索,因为爱拼才会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普通话不标准的问题,我们可以跟着播音员学,对着镜子练;面对板书不规范的问题,我们可以自己准备一块小黑板放在家中随时练习;面对教材解读不深的问题,我们可以多方查找资料,对比分析,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面对教法不灵活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备课时进行多元预设,充分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的需求;面對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我们可以反复观看名师授课视频,学习其高超的课堂驾驭技能……总之,面对困难,我们要不甘沉沦、不甘平庸,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要通过勇敢的尝试,收获教育教学的硕果。

秘诀二:一念一生,做一个信念坚定的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读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这段话,《行者》一书的主人公六小龄童坚定信念,完善自我的情景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六小龄童因自己的二哥病逝成为父亲的“猴王”传人后,除了演戏,其实还有很多爱好,尤其喜欢体育运动,爱打篮球。但面对打篮球之中眼睛受伤后父亲让自己选择未来的人生目标时,他毅然放弃了打球,选择了自己认准的目标:演戏,一定要演成美猴王。

在踏上表演之路后,六小龄童始终围绕“演成美猴王”这一念想,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孙悟空这个角色。他说:“我做了几十年的演员,也扮演过不少角色,但全部角色加在一起,也抵不过一个孙悟空。因为我始终认为,一生做成、做精一件事,就很了不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六小龄童在自己的生涯规划中有着明晰的目标意识,“演成美猴王”这一目标的确定,指明了他人生的方向。他后来学猴戏、拍电视、游学访问,都围绕这一目标在实践,而且真正做到了一念一生,至死不变。

作为一名教师,步入教育职场后,面对职业成长之路,我们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生涯规划。在学科建设、教育管理、教学研究等方面应该确立一个自己要实现的长远目标,让这一目标成为自己今后从教的追求与方向。

我们可以像韩新娥那样确立“海量阅读”的目标去探索,可以像王崧舟那样确立“诗意语文”的目标去探索,可以像李吉林那样确立“情境教学”的目标去探索,还可以像窦桂梅那样确立“主题教学”的目标去探索……长远的目标确立后,我们还应该确立好每年的行动目标,将长远目标做好分解,落实到平常的教育教学中。

秘诀三:关注大众,做一个培养幸福学生的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当前,部分学校在社会的功利主义潮流影响下,让“以成败论英雄,以成绩论教育,分数至上,培养精英”的畸形评价观念从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正是对这种错误评价观念的纠正。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作者李镇西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没有唯分数、唯升学,他并不刻意关注精英类优秀学生的培养,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大众化的普通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上。他向老师与学生们提出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独特教育理念,即正视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作为教师,要以享受的心态走进教育职场,把工作当做事业,在与孩子建构的教育生活中享受教书育人的幸福;作为学生,要以享受的心态走进学习场所,在知识获得、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幸福。

其实,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幸福真的比优秀更重要。李老师说优秀是用别人的眼光看自己,而幸福则是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学习与生活。由此可见,优秀是他人评价,而幸福是自我感受。优秀一定会与他人衡量,和竞争有关,而幸福则纯粹是自我发展,与他者无关。优秀是稀缺性的,很难得到,而幸福则是一种心境,我欲幸福,幸福至矣。

因此,培养优秀的学生着重强调的是甄别与选择,是万人争过独木桥,呈现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功利教育价值追求;而培养幸福的学生则强调的是一种自然与坦荡,是活在当下、乐在其中,呈现的则是一种自然生长的适性教育价值追求。在这种适性教育价值追求引领下,李老师还在学校中提出了“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校训。这一校训又引领师生拓宽了幸福的内涵,使其成为了一种人生的境界。

为此,作为一名校长,我们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引导教师由关注精英走向关注大众,要让每一位教师在培养学生找寻幸福的过程中也收获自己的幸福。

秘诀四:追求善良,做一个宽容大度的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 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其实,走进校园的师生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扣子需要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去引领缝扣。比如,善良的人生纽扣,勤劳的人生纽扣,诚实的人生纽扣……想到这些纽扣,不由得让我忆起了严歌苓的《芳华》。

走进《芳华》,我就被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部队生活的风貌所吸引。部队文工团排练、演出的舞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那一幕幕场景让我重温着那一代热血青年的纯真故事。而最让我为之动容的便是主人公刘峰身上所折射出的那个时代对“善良”人性的真切渴望与呼唤。其实,不论是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经济腾飞的和平时期,不论是处在训练刻苦的肃穆军营,还是书声琅琅的优美校园,“善良”应成为整个时代人们所崇尚的价值追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则更应该引领师生走进《芳华》,从主人公刘峰的生命历程中找寻人性中“善良”的本色,引领师生扣好“善良”的人生纽扣。

在《芳华》中,刘峰的爱情一波三折。年轻时,面对自己深爱的女文工团员林丁丁,刘峰放弃进修提干的机会,默默陪伴,大胆表白,大胆拥抱,而正是这“真情的拥抱”却使自己被发配到伐木连。退伍后,面对穷困潦倒的发廊妹,劉峰由起初的同情进而产生爱意,无私帮助着发廊妹,而这种帮助换来的却是自己的钱财被发廊妹全部骗走后,远离了他。

林丁丁和发廊妹,可以说是刘峰所爱之人,面对所爱之人对自己的诬陷、欺骗,刘峰没有指责、咒骂,而是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宽恕了她们。面对林丁丁的诬陷,刘峰没有辩解,他宁可自己背负部队的惩罚,也不愿使自己深爱的人遭受伤害。面对发廊妹的欺骗与远离,刘峰没有抱怨,他说:“我是一个残疾人,她走了,我不怨她。”这些言行举止中,折射出的是刘峰善待爱人,以德报怨,至高无尚的大善品格。

从刘峰善待爱人的事件中,我们要引导师生着力关注刘峰以德报怨的大善之举,从而学会善待自己的家人。面对家庭中父母等长辈对子女的一些不良言辞和过激行为,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要宽容父母。面对家庭中子女等晚辈对父母的不良言辞和过激行为,我们要引导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宽容孩子。通过这种相互间的宽容与理解,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让每一位师生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胸怀、大气魄,使每一位师生扣好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善良”这粒扣子。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刘峰芳华总书记
绝代芳华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百年芳华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马伊琍的芳华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