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维成
我校建校于1957年,历史发展悠久。1969年迁到麦水南面岗,正式命名为古劳中学。2005年教育布局的调整,与古劳侨乡中学合并,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近几年,随着教育强市和鶴山市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我校又面临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确定教育方向,建设特色学校
我校以“合心、合力、合拍”为特色主线,打造“中国最美功夫水乡”的教育明珠。我校倡导的“合”文化教育探讨的是人与团队文化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运动的关系。
通过“合”文化教育,使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追求健康的体格和健全的人格,培育学生认识、欣赏“合”文化,学习、追求“合”文化,深层次发掘、探究和谐团结的主题:通过特色学校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本地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提高学生学会合作,创新、竞争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增强自信心;通过特色学校的建设,建设一支具有主体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整体素质的发展: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探所出一条以学校传統团队体育项目:咏春、龙舟、足球为基础,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为特点的“合”文化特色学校创建的途径,从而増强办学动力和活力,提升学校师生的信心。力争通过三年,以鲜明的办学特色,优质的课程设置、一流的师生队伍、优质的教育质量,把我校办成师生自信、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具有较高美度的学校。
二、形成特色项目,建设文化体系
我校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思路,形成学校特色项目——“合”文化校本课程体系。
显性文化建设,做好环境布置。加强校园主题雕塑、主校道、教室、走廊等环境的布置,力求在校园外部环境的打造上凸显“合”文化特色,营造“合”文化氛围,使校园物化环境具有明显而独特的“合”文化教育特征和风格。
隐性文化建设,认真落到实处。利用主题班会、主题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合”文化的隐形教育;提炼“合”文化班级口号,作为班级课前口号,以此培养学生“合”文化般坚韧的品
格和博大胸怀,在与人交往与交流中获得信心。
学生活动建设,形成文化体系。我校充分挖掘校外一切可“为我所用”的资源,学生德育以“合”文化为切入点,利用端午节、咏春文化节、班际、校际足球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形成个性鲜明,自成一格的特色活动系列。
开发校本课程,引领学校发展。深入调查研究,汇集教师、学生、家长集体智慧,确定“合”文化校本课程项目及指导教师;夯实教师队伍的“合”文化底蕴,选派部分指导教师外出取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建立“教师一家长一社会”三位一体的开发队伍,开发“合”文化校本教材体系:健全领导小组管理网络;保障特色项目实践时间;定期开展“合”文化校本成果展示活动,评选出优秀的校本课程成果。
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文化内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开发更生活化的课程,将“合”文化教育滲透在每个学科教学中,使“合”文化貫穿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的始终。学校形成“合”文化特色建设的运作机制,建立学生特长成长通道,取得成果,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全面保障发展,共创校园品牌
我校将围绕“合”文化,助推信心教育理念,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确立资源保障体系;大力宣传信心教育内涵及学校开展“合”文化教育的具体工作。在学校、家庭、社区内形成辐射,进而带动家庭、社会共创品牌。
社会大力支持,保障学校发展。我校是一所窗口学校,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其发展的支持将是学校发展最根本的保障。学校将就创建过程中的情况,全力赢得鹤山市教育局和古劳镇委镇政府的经费投入支持,广开节源,保障学校的持续高速的发展。
确立办学思想,师生达成共识。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方案,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方案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特色是学校发展的名片。我们将继续发扬“合心、合力、合拍”的古中精神,遵循“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工作原则,举全校之力,调动一切资源,优化学校内部管理,丰富发展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全面推进学校特色建设,让古劳中学真正成为勇立教育潮头的特色学校。
(作者单位:广东省鹤山市古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