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产业将继续深刻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以不忘初心、扶摇直上的责任担当,全面振兴新时代直升机产业。
40年,伟大的变革激发了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强大活力,置身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直升机人把振兴祖国直升机事业作为最光荣的事业,坚持走自主创新、军民融合的发展之路,推动直升机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枝独秀到系列化发展,构建了吨位完整的产品谱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演绎了航空报国的生动实践。我国直升机产业已走出与世界强者相比“望尘莫及”的囿境,实现了“望其项背”的目标,并走在“并驾齐驱”的路上,已形成从1吨到13吨的产品谱系,并不断扩大“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产品格局。主要产品包括直-8、直-9、直-10、直-11、直-19等系列军用直升机和AC311、AC312、AC352、AC313等系列民用直升机。与此同时,直升机产业批量生产各型直升机的能力在不断加强,服务于国防建设、社会公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在显著提升。
对党忠诚铸就国防利剑
上个世纪40年代,以“十八勇士”为代表的军工战士们用自己改天换地的双手,在哈尔滨平房区的一片废墟上建设起了一个军工厂。建厂初期,军工战士们每天的劳动强度很大,但却纪律严明,都遵循着一条原则:党需要干啥就干啥,哪里需要就到哪里。这个军工厂,就是后来新中国第一架直升机首飞成功的地方,是中国直升机产业的诞生地。直升机产业在建设前期就明确了要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改革开放以来,直升机产业始终继承着强大的红色基因,按照贴近实战的要求,把加快军机研制、交付优质装备当作首要政治责任。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直升机人也不满足于对单一机种的改型、改进,积极开展了对多样化、多级别的直升机的研究和探索。
特别是近年来,航空工业直升机经过砥砺奋进、不断努力,直-8、直-9、直-11三大平台均呈现系列化发展态势,经过不断改进改型,为陆海空三军和武警部队提供了一大批先进装备。直-10的诞生在国产直升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专用武装直升机,实现了国产直升机自主创新的历史性飞跃,成为现代信息化条件下陆军航空兵最重要的主战装备之一。直-19紧随直-10横空出世,同样是一款达到先進水平的专用武装直升机。
直-10、直-19两型专用武装直升机的批产交付,大幅提升了陆航部队的核心战斗力,与此同时,为陆军航空兵的战略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直-10的卓越性能和强大能力也赢得了空军的青睐。为满足空军对直升机的急迫需求,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和昌飞公司迅速研制了直-10空军型,并实现了批量交付。
2017年7月30日,内蒙古朱日和沙场阅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恢弘气势,习近平主席向全军将士发出的号令极大振奋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精气神。在这场军威浩荡的沙场阅兵战阵中,近百架各型国产直升机汇成了一道壮观的空中钢铁洪流。
几天之后,在吉林省举行的中俄两国空军“航空飞镖-2017”军事比赛中,直-10在与卡-52等三型俄罗斯经典武装直升机的同场较量中拔得头筹。在为期10天的训练和正式参赛中,直-10武装直升机打出了千余枚火箭和数千发航炮,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具备极为可靠的系统和优良性能。
在海上作战方面,直升机与航母编队或其他大型舰艇构成系统作战体系,执行反潜、反舰、侦察、搜救、运输、两栖突击、机载预警、电子战及水雷战等多种任务。它比海上舰艇速度快,比陆基飞机“航程远”,比其他舰载飞机灵活,因此直升机成为各海洋强国着力发展的重要装备。随着我国航母的发展,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开发,人民海军不断加快走向深蓝的步伐。航空工业直升机以军事需求为牵引,通过新机研制和改进改型,抢占舰载直升机装备发展制高点,积极满足海军开展军事斗争准备的使用需要,在舰载直升机技术发展和产品研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社会应用方面,直升机也是反恐维稳的重要装备,航空工业直升机根据武警部队、公安部门的特殊使命任务,研制交付了一批系列化的高原型、警用型直升机,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发挥了突出作用。
对标国际 拓宽产品市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迁,直升机因其天然具有的军民两用特征,早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的众多领域。与欧美少数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直升机拥有量严重短缺,我国民用直升机市场空间潜力巨大。随着国家通航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直升机越来越密切地走进了各类公务事业和大众生活。加之“一带一路”倡议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欢迎,民用直升机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参与国际竞争,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航空工业直升机前所未有地将民用直升机的研制摆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连续发力,快速推出了堪称世界先进水平的AC系列民用直升机。
2012年,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和AC311轻型通用直升机相继获得中国民航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此后不久又分别通过AEG(航空器评审组)评审。国产民用直升机一时间在国内市场掀起一股旋风,迈出了挺进市场的关键一步。
近年,航空工业直升机研制的AC312和AC301也先后取得中国民航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在AC系列民用直升机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研制了AC313A、AC312A和AC311A等优化升级的产品。
2016年底,适逢中国航空工业直升机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法合作研制的7吨级先进中型直升机AC352成功实现首飞。AC352直升机项目是中法首度开展对等合作,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并且在国际分工合作中占据了平等地位。
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航空工业直升机加大了市场化改革力度,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在管理模式上将民用直升机的设计、生产、销售以及维修服务全面纳入民机的适航管理体制,建立完整、统一并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标准体系;通过国际合作和转包生产,引进西方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制定了“安全、低成本、可信赖”品牌战略和包括咨询、销售、售后服务、培训、托管和运营支持等模块在内的一体化集成服务“ACValues”营销战略,推进民机研发体系建设,持续打造竞争力工程。
为增强人们对国产直升机安全性的信心,科研人员坚持以新技术提高安全性。AC系列直升机完全按照适航规范和民用航空标准进行设计和试验。
直升机的售价和运营成本也被客户普遍关注。航空工业直升机在确保提高产品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运用成熟的先进技术、改进供应商管理等措施,不断降低研制成本。
航空工业直升机通过质量、商誉、服务的提升,塑造统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直升机品牌,让用户买得起、用得好。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推动下,通航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航空工业直升机紧抓发展机遇,组织开展了系列“直升机万里行”展示活动,与多个省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民用直升机的销售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
中国航空工业直升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巴西等航空制造企业加强合作,开展转包生产,国际合作也进一步深入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对内突破 创新求变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军工科技工作者“奇思妙想、独具匠心,另辟蹊径”,寄托了党和国家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热切期盼。
航空工业直升机深刻洞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大势,把创新作为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产学研战略合作同盟,与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研发、制造各环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产品研制中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紧盯国际直升机发展前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差异化战略,在局部领域达到领先水平。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高原和高寒地区广大,海疆广阔。为打造国产直升机全疆域飞行能力,特别是打造世界领先的高原性能和海洋性能。航空工业直升机近年来着力研制高原型、舰载型直升机,国产直升机飞上了青藏高原,飞向了浩瀚的海洋。
直-10是我国直升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集大成者,将我国直升机研制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20年,让我国直升机工业一举站到了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的舞台。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有专家表示,如果说直-10意味着我国直升机科技工作者已经基本掌握了第三代直升機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那么现在,又逐步攻克了第四代直升机的关键技术问题,并且向着第五代直升机技术发起了攻势。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内在要义是智能制造,航空工业直升机主机厂通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了产品研制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产业升级,研制进度加快,研制成本降低,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在直升机旋翼系统智能装配生产线上,人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机器人结合视觉处理系统,相互配合迅速抓取零件准确定位,温差装配零件自动进出传送,升降温过程自动化控制,自动采集运行指数。将信息化技术传感技术融入生产线,依托智能物流线,可有效提升装配质量和效率,实现全过程脉动式生产线和数字化装配。
科技创新极大增强了国产直升机的发展后劲。以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为例,整机性能达到了国际第三代直升机水平,其旋翼系统采用先进复合材料,机体为金属+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使用面积占全机的50%,航空电子实现了数字化综合显示控制。
研制过程中,科技工作者锐意攻坚,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如传动系统可满足30分钟“干运转”的安全性要求,燃油系统和机体结构可满足抗坠毁及雷击的安全性要求,驾驶员和乘员座椅具备抗坠毁能力,机体结构、操纵系统及旋翼系统能够抗击鸟撞,机载设备满足了雷击和高强辐射场防护设计要求,机械系统可防护高能转子破裂。正是因为这些技术上的突破,加上使用维护细节设计、寿命可靠性设计和保障性设计,AC313直升机在全寿命周期使用经济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加快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型直升机的研制被提上了议程。经过多年努力,目前,重型机研发团队正在天津抓紧开展技术攻关和设计方案论证。重型直升机项目的实施,将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提供助力,为国产直升机打开更加广阔的发展应用空间。
在无人直升机研制方面,航空工业直升机科研团队经过多年攻关,已掌握无人机核心技术之一的主动控制技术。以AV500为代表,我国无人直升机的续航时间,高原性能,在大风、高温等复杂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AV500无人直升机的民用型、武装型受到了众多客户的喜爱。2016年,航空工业直升机所首次参加军队“竞争择优”采购招标,在与民企和其他科研院所的“比武”中,以大比分的绝对优势胜出。
让直升机飞得更快、更远,就要打破常规直升机的发展思路。近年来,航空工业直升机在中国航展和天津国际直博会上展示了一系列高速新构型新概念直升机,预示了我国未来直升机的光明前景。直升机正朝着智能化、无人化、绿色环保、安全舒适的方向发展,直升机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现代化战争中,它与大众生活的关系将日渐紧密,国产直升机漫天飞舞的景象或许并不遥远。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技术基础要素融合,已经成为国家意志。近年来,民用直升机的快速发展完全受益于长期的军机研制基础,而民用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又促进了军机和民机研制水平的提高。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牵引下,航空工业直升机始终坚持人才强企、科技兴企,正在从“相对封闭”的旧国企向“开放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新国企跨越。
直升机产业的每一步前进和跨越,无一不凝聚着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不论改革到什么程度、发展到哪个地步,直升机产业都将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直升机产业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不会有直升机产业的明天。直升机产业将继续深刻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适应直升机产业形势新变化,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做好改革的实干家,以不忘初心、扶摇直上的责任担当,全面振兴新时代直升机产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