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婷婷
[摘要]笔者通过长期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发现,对于不同的胃脘痛,通过诊察学位反应点可以起到鉴别诊断的作用,同时通过穴位点按可以有效的缓解部分胃脘痛。本文对此进行总结,从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角度,列举了急性胃痉挛、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这四类疾病的常见点穴治疗的取穴及操作方法,以及急性胃脘痛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的穴位鉴别诊断方法,临床以期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胃脘痛;点穴;鉴别诊断
1急性胃痉挛
胃痉挛是一症状学诊断,多表现为阵发性或短暂持续性的胃脘部绞痛、痉挛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西医理化检查一般无异常,通常认为与胃部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胃痉挛发生多与寒冷刺激、食物刺激及精神因素影响有关,中医认为是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的基础上复感外邪导致。
至阳穴是治疗急性胃痉挛的有效穴位。至阳穴位于人体背部正中,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属于督脉。至阳是阳气最隆盛的意思,按揉此穴,可以回复督脉阳气,因此,对于特别是由寒冷诱因引起胃痉挛的,按揉至阳效果最佳。
操作方法:令患者俯卧位,双手置于体侧,术者以自己大拇指的指指关节点揉患者至阳穴或上下明显压痛点,同时让患者行腹式呼吸。约2~3分钟即能止痛。
同时临床实践也表明,急性胃痉挛的患者,点按至阳穴时,可呈现出强烈酸痛感,而上下移动一椎体再按压或点按其他穴位,则酸痛感明显减小甚或消失。这种穴位的差异性表现,可以提供一个初步的诊断依据,即至阳穴压痛明显的急性胃脘痛,属于急性胃痉挛者可能性较大。
2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合并肠炎的患者可见腹痛、腹泻。
急性胃炎多与饮食不慎、服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应激有关。中医认为与饮食损伤、外邪犯胃有关。
内关穴是治疗急性胃炎的有效穴位,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有良好的止痛止呕作用,按揉内关穴,对于急性胃炎所致的胃痛,特别是伴有恶心呕吐、烧心泛酸症状者,有极好疗效。
操作方法:令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暴露前臂,术者以自己大拇指指尖掐按患者一侧内关穴,使患者感到明显酸胀。掐按2~3分钟可明显缓解症状。
3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多表现为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
慢性胃炎中医多认为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夹杂寒邪、湿热、痰饮、瘀血等,导致局部胃络绌急,不痛则痛、不荣则痛。
慢性胃炎选穴较多,笔者就自己临床经验,介绍两个有效率较高的穴位:
3.1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属于任脉。中脘穴是胃的募穴,也是八会穴中的腑会,主治胃脘部疾病。临床上,笔者多用来治疗伴有胃部胀气的慢性胃脘痛患者。
操作方法:令患者平卧,术者以大拇指指腹或大鱼际按揉患者中脘穴,用力均匀柔和,力透腹壁。每次按揉5~10分钟,每天2~3次,可帮助缓解胃部疼痛。
3.2脐胃穴
脐胃穴是高树中教授在《一针疗法》Ⅲ所提出的新穴,位于肚脐左上方(相当于时钟的1~2点)0.1至1寸处。慢性胃痛患者可于此处寻及明显的压痛点,即是脐胃穴。在脐诊中,肚脐左上方1~2点处是脾胃的候诊区,位于此处的脐胃穴能治疗慢性胃痛便可想而知了。笔者多用此穴来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慢性胃脘痛患者。
操作方法:令患者平卧,术者以大拇指指腹或指指关节按揉患者中脘穴,用力均匀柔和,力透腹壁,以产生明显酸胀感为佳,每次按揉5~10分钟,每天2~3次,可帮助缓解胃部疼痛。
4胃溃疡
胃溃疡是指胃肠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粘膜肌层的组织损伤所致的疾病。上腹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疼痛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现上述节律。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
胃溃疡的中医病机与慢性胃炎相似,是在多种病机综合导致的局部胃络绌急,不痛则痛、不荣则痛。
小野寺点是诊断和治疗胃溃疡的特异性穴位。小野寺点为日本小野寺氏所创用,位于髂骨前上嵴与髂骶关节上端连直线与髂骨最顶缘中心向该线垂直的交点(简便取法即取臀部两侧的窝)。小野寺点的位置位于中医解剖上的髀骨之端,为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古代髀通脾,可见此处压痛与脾胃病有关。
操作方法:令患者侧卧位或俯卧位,术者以大拇指指指关节按揉一侧小野寺点。每次按揉5分钟左右,再换对侧,每天1~2次,可缓解胃溃疡所致的慢性胃脘痛。
小野寺点是胃溃疡的特征性穴位,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通常此处强压痛提示胃溃疡,通常右侧较左侧敏感。
5急性胃脘痛与其他疾病的穴位鉴别
5.1急性胃脘痛与急性胰腺炎的穴位鉴别
地机穴是急性胰腺炎的特异性穴位,其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地机穴为脾经之郄穴,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在地机穴处有强压痛,往往輕微按压即痛不可忍。因此按压地机可以用来判断胃脘部疼痛是否由于急性胰腺炎引起,此时,通常结合至阳穴压痛来比较,急性胰腺炎在至阳穴虽有压痛,但往往压痛较轻,且按揉至阳不能很好缓解疼痛。同时,若结合西医腹部触诊及症状分析,可以明确诊断。
5.2急性胃脘痛与急性胆绞痛的穴位鉴别
胆绞痛的体表反应穴位有右侧天宗穴和胆囊穴两个。天宗穴位于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天宗穴是小肠经穴位,胆囊疾患往往在右侧的天宗穴处有明显的压痛反应。胆囊穴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胆囊穴虽是经外奇穴,但在经络分布上仍然是在足少阳胆经之上的,此穴对胆囊疾患较为敏感,多用来治疗胆囊疾患,因此被称作胆囊穴。
在右上腹疼痛前提下,这两个穴位强压痛提示胆囊炎或胆绞痛可能性大。当然,若同时结合西医腹部触诊及症状分析,可靠性更大。
6讨论
如上所述,笔者介绍了至阳、内关、中脘、脐胃、小野寺点这五个治疗常用的治疗胃脘部疼痛的穴位。这些穴位或在胸腹,或在四肢,均与脾胃关系密切。所有穴位中,尤其以至阳和内关效果最为突出,不仅在急性胃脘痛方面,在部分慢性胃脘痛病人身上,至阳和内关也有着不错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