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军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先秦史教学较为粗略,叙述简单,框架较为明确,但是仅仅让学生了解一点点的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应该对先秦史部分进行充分细致的讲解,在有限的课时内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使學生尽量全面了解先秦文化,尤其是制度、文化、思想和技术等方面,了解时代变迁和文化发展脉络。将从三个阶段来叙述先秦文化的脉络,使文化扩充能够有益于学生。
关键词:先秦文化;脉络;扩展
先秦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其思想还是制度和技术,都有一些不可思议之处,充满着神秘、奇幻的色彩。下面我们将按照原始社会、夏商周和春秋战国的顺序为同学们拓展一些有趣而不能忽视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深入了解先秦。
一、原始社会
1.对于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云南元谋人,而北京人在70万至20万年之间,从时代的分布先后顺序大约可以看出,人类的迁徙路线大约是从南方往北方迁徙,这极有可能与外来的迁徙路线对接,即元谋人从更南方迁入至云南。
2.除了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之外,还有与之名气相当的良渚文化,有着先进的玉器文化,与此同时,内蒙古赤峰有着红山文化的灿烂玉器文化与之对应,良渚文化有着典型的玉琮和璧,红山文化则有着典型的c型龙和玉猪龙,成为玉器文化的典型代表。陶器文化的代表则是半坡文化中的龙山文化,还有大汶口遗址的陶器。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有着可与现代技术匹配的手工艺水平。大汶口文化中的神秘图形,半坡遗址中的陶盆图画都有着未解的身世谜团。
3.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天地不周、太阳神话等都与先民的原始思维有关,都寄寓着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意识的敬重。英雄神话“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和陶冶情操的文化介质。
4.姓氏源流。原始社会是由母系氏族进入父系氏族,自然会有氏族痕迹,如“姚”“姬”等姓氏带有女字旁,是典型的母系氏族存留的标志。
二、夏商周时代
1.青铜文化。在夏代遗址二里头出土了一些青铜器,证明夏代晚期我国先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青铜冶炼技术,商代青铜文化更加发达,工艺精美。有各种形式、各种用途的器物,除了祭祀外,还有用于象征权力的鼎、便于煮食加热的鬲、类似蒸笼的甗、盛放食物的敦、簋,这些青铜器都充分显示了灿烂的青铜文化,也表现出先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甲骨文的探索。我们目前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是一种成熟的系统性的文字,在其之前肯定有一定的演化过程。甲骨文由清末金石文字学家杨懿荣偶然发现,并由此引起了轰动,盗墓者和当地百姓疯狂挖掘,一大批甲骨流失海外用不能归,成为文化的一大损失。《左传》:“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占卜祭祀是商周时代乃至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家大事,所以在加固上大多记载了关于国君做某事要事先占卜询问鬼神的事。近代大学这边王国维等江湖文研究专家更是通过甲骨文,从中确定了商代历代君王的体系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与史书文献相互印证,显示了甲骨文的史学价值,但由于甲骨文较为分散,商代时隔现在较为久远,我们现在看到的商代社会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片面的,所以我们需要从遗址、甲骨甚至是青铜器上去寻找相关的历史遗迹,由线到面,由面到体,为我们呈现更加完整和丰富的商代文化。
3.铭文成为周代青铜器最显著的特色。其中最为有名的当为毛公鼎,最近还有一个拍出两亿天价的甲兮盘,都极具收藏和文献价值,其意义非同一般。铭文也称为一种有别于甲骨文的新体文字,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方向。
三、春秋战国时代
1.春秋时代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时代,兼并战争相对较少,礼制及姻亲关系的相互交错联盟,盟誓制度和利益纠葛制衡,使春秋时代较为稳定,两个著名的文化大师老子和孔子就处在这个时代。
2.战国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思想争鸣,战乱频繁,儒道法墨等各家学说蜂拥而起,各家学说又有所交织和攻击。
3.战争和祭祀仍然是重要的主题。兼并战争频繁和频繁盟誓下的小国逐渐消失,礼坏乐崩成为常态,各国游说之士增多,通过外交来解决国家纠纷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各国仍旧没有建立起制度和约束,这也称为我国法制和契约观念较弱的一个层面反应。
4.青铜文化进入成熟期,漆器丝绸称为新宠,工艺品技艺精湛,玉器文化、青铜文化成为殉葬的重要主题,人殉制度仍旧盛行。
我们初中历史教学中仍留有许多可以探讨的地方,也有许多我们可以讨论的空间,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拓展知识,多让学生补充知识,让他们有所积累、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倪威.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拓展[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11).
[2]王灿.先秦史学生活刍议[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9-33.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