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佑军,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副院长,中学语文教研员,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荆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长江大学硕士生导师。在全国率先提出“中学作文课程化”主张,带领荆州教师开展作文教学课程化实验,使荆州作文教学做到了序列化、模块化和规范化。成果获湖北省教研成果一等奖。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读《紫藤萝瀑布》,都会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文章开篇:“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文章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一般认为,这是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这没有错,但是,如果仅仅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或者去学习,我们的收获是有限的。其实在首尾照应的概念之下,还隐藏着更有意思的章法结构,读懂并学会这种章法,对中学生作文是很有帮助的。
你看,文章从“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起笔,到“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收笔,文章写的只是停住脚步的那一瞬间。在那一瞬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作者的内心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回到文章中,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作者看到了如瀑布般的涨满生命力的紫藤萝;第二,作者想起了曾经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想起了十多年前也曾凋零稀落的紫藤萝;第三,作者由花儿自衰而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悟到了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遏止不了,也戮杀不灭的,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長久保持坚定的信念。由此,我们基本看清了这篇文章的章法,尽管作者游目骋怀,思接十载,但都凝于一瞬,写作者那一瞬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它的结构图是这样的:
章法是什么?章法就是写文章的套路。其实这种套路并不少见。你看《一棵小桃树》,文章就是写了一天的黄昏,我的小桃树在雨中哆嗦,在雨中零落,在雨中“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其间,作者看到了小桃树的挣扎,想起了小桃树的经历,想起了儿时的“我”,最后通过对“树的顶端”“一个欲绽的花苞”的特写,悟到了人生的真理与信念。
运用这种套路写出来的名篇还有很多,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写“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于是“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转了一圈,最后,“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其间,写了作者的所见、所想和所感。
其实,这样的套路古已有之。你看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作就写了诗人由醉到梦、由梦到醒的那一瞬间,就在这一“恍惚”间诗人的所见,所想,所悟。
欧阳修的传世名篇《秋声赋》也是同样的套路: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呼!草木之无情,有时而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能及,忧其智之所不能行,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文章就是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悚然谛听到黯然平静的那一瞬间。其间,第一段写所闻,细笔摹绘听到的秋声;第二段写所想,从秋对万物的强大的摧残力量,想到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第三段写所悟,由感自然而叹人生,慨叹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所谓“瞬间顿悟”就是抓住一个有典型意义的时间点,写出你在这个时间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只是,要用好这个套路还有三个诀窍。其一,在抓住一个瞬间写你的所见、所想、所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即你看到了什么才能想起什么,想起什么才能悟到什么,三者是连贯的、统一的、递进的;其二,写“所见”一定要描摹细腻真切,你看《紫藤萝瀑布》写“花瀑”“花穗”“花朵”写得多细腻,多生动,多真切!《一棵小桃树》里反复写小桃树在风雨中哆嗦、挣扎,落花飘零,写得多么具体,多么细致!还有《秋声赋》,用“初”“忽”“如”“又如”反复摹写秋声之情状,都是为了夯实文章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文章就会空泛无味,后面的所想所悟就是“空想”“虚悟”;其三,写“所想”可以运用倒叙或者插叙,用回忆性的笔法来叙事,与眼前的“所见”形成对比、类比或深化的关系,为后面的“所悟”做铺垫。
用好“瞬间顿悟”这个方法,对于以写记叙文为主的中学生来说,第一,好学。撷取生活中一个令你感动的瞬间,细细地写好这个瞬间就行。第二,有用。中学生作文篇幅一般不长,也就600字到800字,运用“瞬间顿悟”有利于建立文章结构意识,形成首尾照应的精短美文,有利于集中笔力抓住一个时间点、一个生活细节,或者一个特定对象写活,写深,写透。第三,好用。“瞬间顿悟”要求抓住一个瞬间,分三步走,即写出所见,所想,点出所悟。这是写作文的一种基本模型,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学生,多掌握几种文章的范式有利于按照一条清晰的思路放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