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
欧美有很多城市的名字中带“堡”(burgh)这个字,特别是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北欧、南非等“法兰克-日耳曼”体系及受其文化影响的国家很常见,一抓一大把。例如欧洲小国卢森堡(Luxembourg)、英国的爱丁堡(Edinburgh)、法国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俄罗斯的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以及德国的汉堡(Hamburg)、纽伦堡(Nurnberg)、海德堡(Heidelberg)、勃兰登堡(Brandenburg)、瑞典的哥德堡(Goteborg)、荷兰的米德尔堡(Middleburg)、奥地利的萨尔茨堡(Salzburg)、美国的匹兹堡(Pittsburgh)以及南非(曾是荷兰殖民地)的最大城市的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等等。有意思的是“burg”、“burgh”、“bourg”、“berg”长得都很像,可以算是一家子(其实它们还有一个英语远亲叫做“fort”)。它们的共同祖先来自于古日耳曼语词根“bergaz”,也就是今天日耳曼语中的“berg”,意思是“山丘”、“高地”和“城堡”(这个词根至今还留在英语冰山“iceberg”一词中),原因在于古代筑城选择居高临下的高地,具有易守难攻的军事价值,于是这种类型的城市的特称便逐渐成了泛称。
英语中也有些常见地名是以“ia”或“a”等名词后缀结尾的,表示“之国”、“之地”。这多是常见于西班牙或意大利等拉丁语区或是根据希腊语和拉丁语习惯命名的地区。与此有关的地名数不勝数。比如Asia(亚洲)、Africa(非洲)、America(美洲)、Arabia(阿拉伯)、Australia(澳大利亚,意为“南方之地”)、Liberia(利比里亚,意为“自由之国”)、Romania(罗马尼亚,意为“罗马人之国”)、Estonia(爱沙尼亚)、Latvia(拉脱维亚)、Bulgaria(保加利亚)、Slovenija(斯洛文尼亚)、Valencia(瓦伦西亚,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等。需要说明的是英语中地名词尾“nesia”是由希腊语“nesos(岛屿)”和词尾“ia” 合成的,意思是“海岛之国”。例如Indonesia(印度尼西亚,意为“印度群岛”)、Polynesia(波利尼西亚,“波利”是希腊语词根“polys”,意为“很多”)、Micronesia(密克罗尼西亚,“密克罗”是希腊语词根“mikros”,意为“微小”)、Melanesia(美拉尼西亚,“美拉”来自希腊文“melas”,意为“黑色”),所以这几个词的字面意思分别是“印度群岛”、“多岛群岛”、“小岛群岛”和“黑人群岛”。
英语中还有些为数不少的地名是以“polis”结尾的。这和希腊语“polis”(城市,如英语中的“metropolis”就表示“大都市,大都会”)有关,与此相关的地名也不少。如:美国的Minneapolis(明尼阿波利斯)、Indianapolis(印第安纳波利斯)、加拿大的Annapolis(安纳波利斯)、巴西的Tunápolis(图纳波利斯)、利比亚的首都Tripoli(的黎波里)。按照“Tripoli”的字面意思(三个城市),其实中国的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也是典型的“Tripoli”。
英语中另一个常见地名后缀是“stan”(斯坦)。其直接来源是波斯语,最早可追溯到一个印欧语的共同词根“sta”, 表示站立的意思(如“stand”)。这个词根在印欧语诸语言中有很多变体。其在英文中的写法“stan”,意为“……之地”。 其实和“stan”同源的词在欧洲语言中很常见,比如,英语中的state(国家)、status(地位)、德语的Stadt(城市)、俄语中表示定居点的“стан”等。带有“stan”后缀的地名大多分布在中亚和南亚一带,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中亚五个斯坦国: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乌兹别克斯坦(Uzbekistan)、土库曼斯坦(Turkmenistan)、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和吉尔吉斯斯坦(Kyrgyzstan)。
在西欧的荷兰,很多地名都带“dam”(丹),如首都Amsterdam(阿姆斯特丹)、著名港口城市Rotterdam(鹿特丹)等。这是因为“dam”在荷兰语里是“大坝”的意思(它来源于古日耳曼语,英语也是这个词)。众所周知,荷兰是一个“与海共舞”的国家。因为地势低洼,为了防止海水入侵,荷兰人长期和海洋斗争。他们建筑堤坝、围海造田。阿姆斯特丹的意思就是阿姆斯特河上大坝的意思。
翻开欧洲特别是北大西洋周围的地图,我们会发现那里有很多带“land”(土地)的地名,从England(英格兰)、Scotland(苏格兰)、Ireland(爱尔兰)、Holland(荷兰)、Poland(波兰)、Switzerland(瑞士),直到北欧的Iceland(冰岛)、Finland(芬兰)、Lapland(拉普兰,圣诞老人的故乡)、Greenland(格陵兰岛,这块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的陆地享有这般春意盎然的芳名实在名不符实,应该叫“Whiteland”才对)、Newfoundland(加拿大的纽芬兰)以及南半球的New Zealand(新西兰)。所有这些带“land”的地名,都是来源于古日耳曼语“土地”一词。今天日耳曼语区(英国、荷兰、德国、奥地利、瑞士、比利时、丹麦等国)的很多地名就有后缀“land”。
欧美以“圣”开头的地名也是俯拾皆是,这与基督教传统有关。“圣”是“Saint”(亦写作“San”,意思是“神圣的、崇高的”)的意译加音译。此词可以追溯到拉丁文“Sanct”,即“Sanctus”,其原型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的“Sancus”(诚信之神“桑库斯”)。比如:San Marino(圣马力诺,一个被意大利包围的小国)是为纪念建国者、一名信奉基督教的石匠马力诺(Marinus)而得名;San Francisco(旧金山,在美国加州);San Diego(圣迭戈,在美国加州);Santa Barbara(圣巴巴拉,在美国加州);Saint Louis(圣路易斯,在美国密苏里州);San Antonio(圣安东尼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S?o Paulo(圣保罗,巴西城市,源自圣徒保罗);San Salvador(圣萨尔瓦多,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的首都,西班牙语字面意思是“救世主”);Santiago(圣地亚哥,智利首都);St. Petersburg(圣彼得堡,沙俄首都,由彼得大帝于1703年创建)的名称经历了数次变化,一战期间,沙俄与德国交恶,沙俄政府遂在1914年将其改称为“彼得格勒”(在斯拉夫语族的各语言中“Grad”表示“都市”的意思),以消除其中的“日耳曼”痕迹。1924年1月26日,列宁逝世五天后,前苏联政府又将其改名为“列宁格勒”以纪念列宁。1991年苏联解体后,市民投票决定恢复其旧称“圣彼得堡”;Saint Nicolas(圣尼古拉斯,法国、比利时、希腊、墨西哥、阿根廷均有此地名)。此名是为纪念基督教圣徒圣尼古拉。世界上有很多教堂以他命名。东正教尤其重视对他的纪念。
地名可以说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是记载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理解地名的含义无疑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帮助我们清楚、准确、轻松地记忆外国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