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春
(云南省双江自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杨庆春
(云南省双江自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具有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等特点。
双江自治县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于2015年10月10日被列入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遗产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距离缅甸国境线126公里,东经99°35′15″至 100°09′30″,北纬 23°11′58″至 23°48′50″。南北长64.2公里,东西宽57.9公里。具体地域为: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全境,包含其所辖的勐库镇、勐勐镇、沙河乡、大文乡、忙糯乡、邦丙乡6个乡(镇)75个村委会(社区)和勐库华侨管理区、双江农场管理委员会20个生产队。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南部,是一个以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种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自治县。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内发现多处野生古茶树群落。据考证,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面积1.27万亩,海拔2200~2750米,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种群密度最大、原生自然植被保存最为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珍贵的茶树种质资源宝库,由于所处海拔高,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尤其是抗寒性较强,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系统内还存有百年以上栽培古茶园19822.7亩,每年可采摘鲜叶2618吨,是临沧市古茶树保存量最多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勐库、沙河、忙糯和邦丙等6个乡镇,涉及40个行政村,构成遗产系统核心区域。它与周边地域一起,构成了茶树起源、演化、被人类发现利用、驯化栽培的完整链条。这些古茶树分布在海拔1050~2750米之间的山区与半山区,形成了大跨度垂直地带性的分布特征。
勐库大叶种茶品种优良,享誉中外。宝贵的茶树种质资源是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先决条件。勐库大叶种茶是全国第一批茶树优良品种之一,具有萌芽早、芽叶肥壮、叶质柔软、采摘期长的特点,鲜叶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含量均高于国内其他优良品种。
生态环境良好,茶叶品质高。双江自治县是典型的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山清水秀,茶叶污染小,农残低,拥有发展生态优质茶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多元民族文化融汇成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双江自治县不同民族之间的茶文化彼此渗透、相互促进,融汇成了独具韵味、魅力无穷的茶文化。
产量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品牌优势。2015年,全县茶叶面积17.7493万亩,采摘面积12.248万亩,茶叶总产量10188吨,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82585万元;全县涉茶人口13万人,实现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553元;全县茶叶加工企业1002户,其中:获QS认证茶叶企业42家,茶叶初制所96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全县茶叶产品形成了以普洱茶为主,红茶、绿茶和乌龙茶为辅的4类80多个品种,注册商标74个,其中“勐库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县茶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共设置销售网点127个,茶馆、茶店62家;全县发展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93家。
目前,农业部已认定两批39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布在2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的要求,各级政府对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愈加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发掘、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热潮,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近年来,双江自治县茶叶稳步发展,鲜叶、晒青毛茶和精制茶价格稳定上涨,2015年全县茶叶鲜叶平均价达9元/千克,晒青毛茶平均价45.33元/千克,精制茶销售平均价134.62元/千克。双江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云南临沧·天下普洱第一仓”和“生态茶乡·恒春双江”的茶区域公共品牌在国内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已成为双江茶叶对外宣传营销的重要名片。
双江自治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境内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6.24%,农业科技信息闭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缓慢,茶农文化素质偏低。相比于周边地区,双江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长时间以来,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的双项需求,导致经济、生态和文化发展的不均衡。
目前,双江自治县已经成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领导小组和专门办公室。办公室现阶段主要工作仍在遗产特征发掘和申报工作上,在针对涉及到农业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发展的具体行动时,尤其是协调包括农业、林业、环保、水利、文化、旅游、质监等众多管理部门协同作业时,仍显得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双江茶叶市场的主要产品以毛茶原料和成品普洱茶为主。茶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各类涉茶文化、旅游产品仍未开发,难以满足人们对于生态文化旅游的需求和对茶文化探索的需求。
多数企业管理落后、缺乏人才、规模散小、创新不足、竞争力不强已成为制约全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理念,营销方式单一,营销渠道不畅,营销网络不健全。
制定以当地传统的管理理念为基础的保护计划,辅以当地留存下来的乡规民约,如茶园的管理经验、普洱茶的制作技艺等,以保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在规划中,应当明确保护区的范围,提出保护与利用的目标与原则,确定保护与建设的内容与项目。在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关保护条例,结合品牌茶叶茶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将保护延伸至生产、制作和销售的全过程,同时针对生产环境细化基地保护、种群保护、水土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办法。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到多个利益群体,多种学科,需要各方积极配合,要进一步认识到农业文化遗产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贡献,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政府层面对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认同,促进古茶园与茶产业的保护与发展相关项目在地方的顺利实施。同时,通过科学研究,举办各种类型的会议和科普活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提高其保护意识,同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到保护与发展带来的惠利。地方政府应提高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针对当前双江县相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问题,围绕茶文化与茶产业设定工作重点与项目安排。其中交通基础设施为建设重点,茶产业的发展有赖于物流等产业的拓展,通达的交通有助于双江的茶产品和茶文化走出去。
双江以“四族同印、回归线明珠”为旅游定位,四种主体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应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培养各少数民族弘扬民俗活动和民间文化的意识。优化村庄自然环境,对村庄基础设施进行美化和改造,建设一定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
坚持茶旅结合、茶旅互动,深入实施精品战略,打造茶文化旅游基地和创意休闲农业园。在建设博物馆、传习馆、演示馆等茶文化设施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和引进以茶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并提升已规划的茶叶庄园,加快推进茶叶博物馆、博览园以及冰岛茶叶庄园建设进度,着力把茶文化旅游的载体平台打造出来。
一是要对双江自治县茶叶生产加工场所进行清理整顿。加快冰岛茶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工作,并严格执行有关茶叶的质量标准,对加工条件差、管理粗放的茶叶小加工厂统一管理,逐步规范。二是设定生态茶园建设标准,扩大生态茶园,规范茶叶生产经营市场,维护正常的茶叶市场秩序。三是重点打造勐库茶品牌,对现有相对分散的品牌、商标进行整合。四是加快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扩大有机茶认证规模,同时引导开展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的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