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资讯
本刊讯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栽培创新团队研究揭示茶尺蠖两近缘种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间存在非对称交配行为,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在线发表在《昆虫学研究评论》(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上。
近年来,该团队在研究明确了灰茶尺蛾和小茶尺蠖是在我国茶园广泛分布、形态极其相近的两近缘种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两近缘种种间交配干扰和对子代影响的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进展。
一是与单个种交配的繁殖力相比,成对灰茶尺蛾和小茶尺蠖成虫的混合会减少种群后代的数量。
二是在一个近缘种成对成虫中加入不同数量的另一近缘种的雄虫,其同种成虫的交配率、子代幼虫数量以及子代成虫数量和性比是不一致的。在小茶尺蠖成对成虫中增加灰茶尺蛾雄虫的数量,小茶尺蠖雌雄虫间的交配率显著下降,子代的幼虫数量减少,子代的成虫羽化率明显降低、雌雄比失常;而在灰茶尺蛾成对成虫中逐步增加小茶尺蠖雄虫的数量,则灰茶尺蛾雌雄虫间的交配率、子代的幼虫数量、子代成虫的羽化率及性比均未受到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茶尺蠖两近缘种间存在着不对称的交配作用,且其混合群体后代的发生量会明显减少,其中灰茶尺蛾对小茶尺蠖的生殖干扰作用更为明显。
以此为基础,申报获批了“一种茶尺蠖的遗传防治方法”发明专利,这为茶尺蠖两近缘种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茶尺蠖两近缘种在茶区的分布特点,以及揭示其生殖隔离机制提供了前期基础。(肖强)
本刊讯 2016年12月15~16日,浙江省市县(市区)茶文化工作联谊会暨“四进”交流活动会在杭州召开。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常务副会长孙忠焕,副会长沈立江、于辉达、秘书长王小玲,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永昊、杨秀芳、马亚平等,及来自浙江省11个地市、县区和黄山市、宁德市、福鼎市的茶文化相关机构领导和成员共百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会上,各地茶文化社团组织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主题发言,总结了近年来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分享交流了各地在普及饮茶知识、推广饮茶文化中的经验和体会,对今后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建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作总结讲话,他对全省各茶文化社团组织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并提出四个要求:一是增强茶文化引领工作;二是大力推进茶文化“五进”(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工作;三是致力推进“六茶共舞”;四是建设茶叶强省。(王志岚)
本刊讯 2016年12月15~19日,第十三届深圳茶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由福建武夷山市副市长伍洲率领的43家武夷山市茶企参展团,与全国69个名茶厂区及10多个国家计1500多家茶企齐赴鹏城,共襄盛举。
本届茶博会,武夷山展团实品展示和创意活动交叉进行,全力展示武夷茶的优质品牌和悠久文化,举办了专场“武夷山大红袍品鉴推介会”,商讨大红袍品牌推广中心与星级茶馆战略合作事宜,在“茶阅世界”组织了魅力武夷茶品鉴会、曲水流觞茶会和中日韩三国茶艺表演。35家武夷山市茶企分别以特装和组团的形式布展,5天时间,前来观赏武夷山展馆、品尝武夷茶的人流高达16万。(叶国宝 叶元高)
本刊讯 儿茶素是茶叶中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是决定茶叶品质和生理活性的主要功能成分之一,深入解析调控儿茶素的遗传机制对茶树种质创新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研究人员基于不同遗传背景的群体(自然群体和杂交分离群体),综合运用混合分离转录组测序(BSR-Seq)、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在茶树中鉴定出了一个影响儿茶素合成的重要功能基因——类黄酮3′,5′-羟化酶(F3′5′H)基因。
研究发现,在F3′5′H基因位点有10个功能SNP与儿茶素指数 CI(即二羟基儿茶素(ECG、EC)/三羟基儿茶素(EGCG、EGC))、儿茶素组分含量及儿茶素总量等性状显著相关。其中,F3′5′H的等位变异能解释高达53.0%~74.3%的CI值变异,表明F3′5′H是一个遗传调控儿茶素的关键基因。同时,基于F3′5′H中的功能SNP848开发了一个能鉴定和筛选高二羟基儿茶素茶树资源的功能标记。鉴于CI值与红茶品质密切相关,上述研究为茶树种质创新和育种,特别是高品质红茶品种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也为解析茶树其它重要性状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
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在《Planta》(《植物学》)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金基强)
2016年12月29日,第五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在贵阳召开,通报2016年贵州茶业经济相关情况。从年会上获悉,在2016年全国宏观经济下行、全国茶叶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贵州茶产业依旧表现出色,仅夏秋茶产量即为17.2万吨,占全年总产量的60.4%,绿茶产量排名全国第二位。不仅产值继续高速增长,而且茶叶品质也得到认可。
据悉,截至2016年底,全省茶园面积696万亩,产量28.4万吨,产值299亿元,综合产值502.2亿元,产量和销量增幅超过20%。茶叶质量被专家认定为优秀,并且实现了在全国率先禁用水溶性农药及草甘膦,将近400万亩茶园为无公害茶园。
本次年会由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茶文化研究会、省茶叶学会、省茶叶协会主办。来自省内外茶产业、各科研院所的600余人参加了年会。会议表彰了2016年度贵州茶行业“十佳优秀”工作者,发布了2016贵州茶行业十大新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黎平县为“中国侗乡茶城”称号,铜仁市政府与大型茶叶企业签订了6亿元项目投资协议。(据《贵阳晚报》)
2016年12月30日晚,大型歌舞剧《六堡茶歌》在广西苍梧县文化馆首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据了解,《六堡茶歌》以六堡茶为题材,由广西戏剧院和苍梧县文化馆共同打造,全剧以时间为主线,分《春·雨润茶香》《夏·幸福满怀》《秋·茶醇情浓》《冬·传承感恩》四个篇章呈现了采茶、制茶、运茶、喝茶等六堡茶文化。全剧采用当地采茶调、鹿儿戏、山歌等传统剧种作为表现手法,体现了六堡镇丰富的传统文化。(据《西江都市报》)
2016年12月26日下午,由苏高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茶叶协会主办的首届江苏茶文化与旅游发展论坛在太湖贡山岛拉开帷幕。这是江苏首次以“茶产业+旅游”为主题举办的行业发展论坛,旨在探索以太湖贡山岛、江苏茶博园等部分典型为样板的江苏茶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
论坛伊始,举办了“周建康炒茶大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周建康来自炒茶世家,有30多年的炒茶经验,在2016年江苏省首次炒茶大赛中荣获卷曲形茶炒制操作竞赛一等奖,获得了“江苏省卷曲茶炒茶大师”称号。
据了解,江苏茶产业近年以来市场取向发生深刻变化,从以往单纯注重内涵发展向品质和市场并重的外向型发展转变的趋势十分明显。业态创新行为方兴未艾,各种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重点茶区纷纷开辟旅游产品,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日益深入。
据江苏省农委统计,全省茶园面积51.5万亩,生产绿茶1.17万吨,红茶3300多吨,品质较高的无性系茶园占比约三分之一,名优茶近4800吨,占总产量的三成以上,通过QS认证的茶企业总数达320家。洞庭(山)碧螺春茶、南京雨花茶、金山翠芽成为国家原产地和地理标志双保护产品,有26个品牌茶叶为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国家旅游局标准化专家库成员周晓平、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润贤、江苏正德茶文化研究院院长崔波等作了主题演讲。(据新华网)
1月6日上午,第四届中华茶商大会暨2016全国茶文化年会在昆明开幕。开幕式上,除精彩的文艺表演之外,还对评选出的滇茶老字号、2016年度全国十佳特色茶馆等进行颁奖。
1月5日下午,大会举行了滇茶杯获奖企业圆桌会议,部署了2017滇茶万里行的宣传营销规划。据悉,2016首届滇茶杯云南名茶评比大赛有39家茶企获奖,评出了2款金象奖“茶王”,11款特等金奖“茶后”及金奖、特等银奖等奖项。当日下午还召开了中国西部茶产业联席会、滇茶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会、2017茶与器看样订货会、品牌茶企全国招商会。(据昆明信息港)
2016年12月17日,由湘茶集团·湖南潇湘茶业有限公司投资的大湘西“潇湘”茶精深加工、展示展销中心建设项目开工动员会在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标志着将惠及三湘茶农的宁乡县首个有机茶加工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该项目是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精准扶贫重点项目,主要对大湘西地区茶叶进行精深加工。项目位于宁乡经开区,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新建3200平方米高标准的茶叶展示展销中心,新建3条有机茶生产线,预计将在2017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3500万元,新增茶叶销量1000吨,年消耗毛茶折合鲜叶4500吨,提高“潇湘”品牌茶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效提升宁乡经开区茶产业精深加工产能。
茶产业是宁乡县的优势产业,也是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饮料主导产业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目前,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聚集了包括湘茶集团在内的多家知名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了茶叶精深加工、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等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大湘西“潇湘”茶精深加工、展示展销中心建设项目则进一步壮大了宁乡经开区茶产业的发展规模。该项目的建设对于宁乡县打造西线工业走廊、加强与大湘西地区茶产业交流合作、帮助茶农脱贫致富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红网)
项目开工动员会现场
本刊讯 为进一步推进陕西紫阳县茶叶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由安康技师学院、陕西省茶业协会、紫阳县茶业局共同举办的紫阳县2017年评茶员技能培训班于1月7日在县职教中心开班,来自全县茶叶行业60余人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历时10天,共计80课时。由安康学院旅环学院院长查芳教授及相关茶叶专家担任主讲。培训内容按人社部《评茶员国家职业标准》相关要求,结合紫阳富硒茶特色,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学员培训期满且考试合格后,将颁发人社部评茶员职业证书,极大地丰富了紫阳县的茶叶技能人才储备。(康绍山)
2016年12月23日,中国(台州)葛玄茶文化博览会在浙江台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台州市委、市政协、市茶文化促进会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副市长赵跃进主持开幕仪式。
台州市委副书记吴海平在致辞中说,台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1800多年前葛玄在天台山植茶,到如今已形成天台山云雾茶、临海羊岩勾青等茶叶名品,茶产业发展迅猛。台州作为中华“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台州茶文化始终贯穿着以和为贵的和合思想。以文载茶,以茶兴业,葛玄茶文化博览会自2014年举办以来,对推动台州茶产业健康发展,引导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茶博会现场,以台州高山绿茶为主题的展示区引人注目。据市经济作物总站茶叶分管负责人介绍,台州市组织了26家茶叶生产单位及1家茶馆参展,还有1家在会场设立了特别展示位。除本土茶叶品牌展示外,还重点邀请了葛玄绿茶品牌和汉唐茶文化两家企业,突出“葛玄”和“文化”主线。
据了解,这是台州市连续第三年举办葛玄茶文化博览会,本届茶博会以“江南茶祖、和合圣地、茶和天下”为主题,活动期间同步举办了“重走江南葛玄路”台州茶园体验、茶文化高峰论坛、展示展销会、茶道茶艺表演等活动。(据《台州日报》)
近日,经国家质检总局文审论证和现场验收合格后,云南省勐海县普洱茶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示范期为2016年12月到2019年12月,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企业被列为创建知名品牌的骨干企业。
国家质检总局于2013年11月正式批复同意勐海县筹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为提升产业质量水平,勐海县制定《低产茶园改造技术与管理规范》《普洱茶原料初制技术与管理规范》等四套标准,编制《勐海县茶叶初制规范达标培训手册》,全面提升晒青茶初制加工工艺水平,编制普洱茶发酵、筛分、拣剔、成型、包装等环节的企业标准22个;5个《国家级勐海县普洱茶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考核验收,“紫娟保健茶”获国家三项发明专利授权。依托多样化区域品牌营销方式,县政府牵头组织县内知名茶企借助茶博会等平台,分别在广州、上海、北京、山东、昆明等地开展勐海普洱茶品牌推介。开展茶文化进社区、“全民炼茶”、茶事直通车、万人茶友茶山行、茶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将普洱茶推向大众。
2015年,全县32.56万人口中就有涉茶人口28万人,期中茶农达21万人,茶农来自茶叶的年平均收入达5050元,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55%;上缴茶叶税收2.48亿元,占全县税费总收入45.4%。(据云南网)
日前,《浙江省“三农六方”农业科技协作计划》子项目《浙江特色白茶产品研发》正式结题,项目确定“春雨二号”“浙农113”为武义白茶适制品种,并研制出适宜武义县白茶生产的新工艺,标志着武义特色白茶开发取得新突破。
该项目由浙江大学龚淑英教授牵头,武义县乡雨茶业、汤记高山茶业和特产站作为协助单位。项目团队自2014年进驻武义以来,历时3年时间,多次开展白茶试验,成效卓著。武义特色白茶的成功开发,将对提高武义县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优化茶类结构,增加茶农收入,丰富市场供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武义农业信息网)
本刊讯 据部门统计,2016年云南省临沧市茶叶总产量达12.2万吨,增幅3.7%。
今年临沧市茶叶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采摘面积进一步增加。今年全市茶园采摘面积达132万亩,比去年同期127万亩增加5万亩,增长3.7%;二是单产进一步提高。2016年全市茶园单产达94公斤/亩,比去年同期89公斤/亩提高5公斤/亩,提高6%。(张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