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名丛单丛茶树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与保护利用研究

2018-01-04 09:28罗盛财陈德华黄贤格刘宝顺周建文王飞权叶江华
中国茶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武夷山市武夷武夷山

罗盛财 陈德华 黄贤格 刘宝顺 周建文 王飞权 叶江华 苏 峰

(1.福建省武夷山市农业局,354300;2.武夷山市茶业局;3.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4.武夷学院;5.福建省农业厅)

武夷名丛单丛茶树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与保护利用研究

罗盛财1陈德华2黄贤格3刘宝顺2周建文1王飞权4叶江华4苏 峰5*

(1.福建省武夷山市农业局,354300;2.武夷山市茶业局;3.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4.武夷学院;5.福建省农业厅)

武夷山是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地,种茶、产茶历史悠久[1]。武夷茶区先民开发、利用当地原生茶树有性系品种——武夷菜茶,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武夷茶的辉煌历史。19世纪初,武夷菜茶被引进印度等地,为这些产茶国家和地区茶产业发展奠定了种质基础[2]。

武夷山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武夷菜茶在世界茶树植物学分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1762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再版《植物种志》中将武夷菜茶确定为世界茶树中小叶种的代表种群,并以“武夷”的音译“Bohea”来命名,被称为武夷种、武夷亚种或武夷变种[3]。十多个世纪以来,武夷茶区先民为了保持和提高武夷菜茶的优良种质特性,不断从武夷菜茶中分离选择优良单丛,通过选育对比,培育出许多名丛用于生产,创造了以茶叶优异品质为首要选择条件的武夷茶树单株选育法。并根据各自情况和需要,将各类名丛分别命以“花名”[4]。选育利用名丛是武夷茶区特有的一种传统生产方式,历代选育利用的名丛,种类繁多,统计全山不下千种。林馥泉1943年调查,仅慧苑岩就有名丛花名830余种,并详细记录了其中284个名丛的名称[5]。

武夷名丛单丛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它在武夷岩茶生产发展历程中,既是传统名茶[6]、历史品牌、茶文化载体,又是珍贵的古老茶树种质资源。

由于历史的多种原因,许多名丛单丛资源不断消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实践证明,做好武夷山茶树资源的收集保护、整理鉴定和开发利用,是一项利在千秋的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当地科技工作者及相关业者曾不断为此而努力。本文重点回顾了建国以来,当地武夷名丛单丛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整理鉴定与开发利用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一、建国以前武夷山名丛单丛资源收集保存概况

1.民间分散管护

民间分散管护的特点为:一方面,各岩主精心管护自己的名丛单丛,代代相传,以期永续利用;另一方面,又各自保守不相传,形成互相独立保存的传统保护形式。

2.收集保护

1940年原福建省农业改进处茶叶改良场由福安迁到崇安县(现武夷山市,下同),组办示范茶厂。1942年,中央茶叶研究所也迁移到此。张天福、吴觉农等先后开展“茶树育种、栽培、加工、茶叶生化研究”[7],建立企山茶树品种观察圃,收集省内外44个品种(观察圃现已无存)。林馥泉编著了《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为后人研究利用武夷茶树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建国以来武夷山名丛单丛资源收集保护整理

1.收集名丛、单丛资源,建立保护基地

建国以来武夷山市涉茶单位与个人坚持不懈进行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表1),但因各种原因,资源圃等常常因人为原因而改变或消亡,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2009年起,武夷山共有6处被省农业厅、南平市人民政府列为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基地(表2)。

苏峰教授与罗胜财老局长、徐斌高级农艺师一起考察武夷山龟岩茶树资源圃茶树种质。

表1 武夷山市涉茶单位与个人收集保护的种质资源

表2 武夷山市省级种质资源库

2.名丛、单丛资源的观察、鉴别与整理

(1)特征特性观察记载

九龙窠名丛圃定植后第4年(1984年)起,连续观察测定3年;龟岩种植园从1998年起隔年观察测定1次,连续观测5次,至2006年结束。观察测定内容包括:树姿、分枝密度、叶片着生状况、叶片大小、叶形、叶色、芽叶、花器、采摘期、丰产性、抗寒性、抗旱性等。

(2)采制试验,对比品质

九龙窠名丛圃分别于1985年、1989年、1990年、1991年进行春茶采制岩茶试验,品质评定以肉桂、水仙品种为对照,评选优良类型;龟岩种植园从1998年开始,每年选择15~20种名丛分别采制,连续操作20年,开展综合对比分析。

(3)名丛的鉴别、确定

面对繁复的名丛原始群体,如何逐一厘清、正本清源,是名丛资源收集整理的关键。通过查对当地有关志著,深入茶区调查研究,反复实验观测对比等,使名丛的鉴别确定顺利进行。

3.现存珍稀名丛的审定

2006年9月,由武夷山市科委主持召开成果鉴定会,根据连续30年观测研究积累的相关资料,鉴定出第一批现存主要珍稀名丛共计70个。其中,早生种1个、中生种22个、晚生种31个、特晚生种16个;中叶类32个、小叶类38个;小乔木型5个、灌木型65个。随即将鉴定结果,按名丛分类、原产地、特征特性等,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整理成《武夷岩茶名丛录》正式出版[8]。这是武夷茶区第一次对名丛资源正式整理鉴定,改变了过去名丛单丛多、乱、杂现象,为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三、名丛资源开发利用

1.传统五大名丛栽培利用

大红袍长期作为贡茶、“茶王”严格管护,民间少有栽培种植。1989年,陈德华、李秀华等开始对大红袍正本群体扩大无性繁殖推广,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至本世纪初,大红袍已成为栽培面积最大的名丛。

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等,通过扩大示范栽培,作为主要传统名茶,在岩茶区大部分茶企和种植户中普遍搭配栽培利用。

2.珍稀名丛群体引种扩大示范利用

2003—2014年,罗盛财等以龟岩种植园为基地,每年短穗扦插所需类型名丛无性系茶苗,供茶企和茶农引种示范、繁育栽培,主要类型包括五大名丛和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扩大示范的白牡丹、白瑞香、金锁匙、北斗、金桂(原称金观音),以及2000年以来新扩大示范的雀舌、玉麒麟、向天梅、老君眉、玉井流香、金罗汉、玉观音、瓜子金、留兰香、正太阴、正太阳、胭脂柳、醉贵姬、大红梅、小红梅等,共计25种,其中部分名丛示范栽培面积达1000亩以上。

3.品种开发利用

(1)肉桂:1985年经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优良茶树品种,由于适应性强、优质、高产,从上世纪末开始栽培面积快速扩大,成为武夷茶区主要当家品种之一,栽培面积稳定在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2)大红袍:2012年经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大红袍正本群体为省级优良茶树品种,大红袍由传统“茶王”变成栽培品种,引发了茶区群众扩种热潮,2014年栽培面积达2万亩以上。

四、对武夷山名丛单丛种质资源保护的建议

1.武夷山名丛单丛种质资源是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是茶树品种选育的重要生物学基础与来源,长期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但大多数种质资源处于自然生存的状态,有组织有计划的保护开发少,因此有些种质已经消失或难以寻觅。建议政府业务主管部门(或成立专门机构)将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纳入工作议程,采取有效措施,投入专项资金,加强对现有种质资源基地的保护管理。

福建省农业厅茶叶科张副科长听取罗胜财高级农艺师介绍武夷山龟岩茶树资源圃茶树种质情况

福建省农业厅茶叶科张副科长与罗胜财高级农艺师在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保护(龟岩圃)牌前留影

2.现存的古老名丛单丛茶树资源弥足珍贵,要在加强基地管护的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经鉴定的、现存的名丛单丛资源进行全面分析、测定(如DNA测定、生化分析等),建立武夷山茶树名丛单丛种质资源数据库和标本室,有效加强对茶树种质资源的监管与鉴别,防止仿冒炒作或不负责任的乱引乱传而产生新的损失和错乱,实现种质资源永续利用。

3.加强茶树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滞后,目前通过审定(认定)的良种只有2个,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发挥本地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加快茶树品种选育步伐,为生产提供更加优异的茶树品种,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吴觉农.茶经述评[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9-91.

[2]罗伯特·福琼.两访中国茶乡[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4-5.

[3]白堃元.中国茶树品种志[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1:4-6.

[4]方留章,黄胜科.武夷山市志[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271-274.

[5]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M].福建:福建省农林处农业经济研究室,1943:15.

[6]王镇恒,王广智.中国名茶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49-352.

[7]吴觉农.整理武夷茶区计划书[M].北京: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1943:1.

[8]罗盛财.武夷岩茶名丛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89.

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武夷山市武夷武夷山
《武夷天下秀》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武夷岩茶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快乐书面坊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学生书面展
快乐书面坊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学生书面展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武夷山茶农采茶忙
武夷山漂流口占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