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模式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的构建策略研究
——以《格列佛游记》漫谈斯威夫特的批判与理想

2018-01-04 06:34:57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
名作欣赏 2017年36期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格列佛斯威夫特

⊙刘 青[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41000]

批判性思维模式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的构建策略研究

——以《格列佛游记》漫谈斯威夫特的批判与理想

⊙刘 青[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41000]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著名的政治学家和讽刺文学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一生命运悲苦,但是他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尤其是在晚年,他因为自己的政治诉求,直接斥责了英国统治集团的腐朽政治,并由此完成了《格列佛游记》,揭露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剥削本质。本文通过在英美文学教学中重构《格列佛游记》的经典片段,“关于利立浦特首都密尔敦多以及皇宫的描写——莱缪尔·格列佛与一位大臣谈帝国大事——莱缪尔·格列佛表示愿为皇帝效劳对敌作战”,浅谈斯威夫特的批判与理想,对于研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生平及其思想和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模式 英美文学教学 《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

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是17—18世纪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著名政治家和讽刺文学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不同于反对封建主义、讴歌资本主义的启蒙主义作家,他对资本主义本质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并反映了普通人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同时,他放弃了长期统治英国文学界的古典主义文学标准,进行现实主义创作,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生悲苦,他是遗腹子,由于母亲无力抚养,伯父也对他不关心,他只能进入教会学校读书,但是最终也只获得了“特许学位”文凭。斯威夫特早年接触政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这是成为一个讽刺文学大师的重要条件。他的作品往往从始至终都贯彻着对政治与社会理想的思考,更多的是对中世纪英国统治集团的贪污腐化和资产阶级的讽刺。在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眼中,那个中世纪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处在一个悲情和战争的世界中。乔纳森·斯威夫特在其作品《书的战争》《布商的信》中就初次对这种悲情和战争的世界进行了批判。到了《格列佛游记》,这种批判性思维模式才真正贯彻到了作品中,斥责了英国统治集团的腐朽政治,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剥削本质。

一、《格列佛游记》经典批判片段赏析

本文通过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构建《格列佛游记》中经典片段,“关于利立浦特首都密尔敦多以及皇宫的描写——莱缪尔·格列佛与一位大臣谈帝国大事——莱缪尔·格列佛表示愿为皇帝效劳对敌作战”,浅谈斯威夫特的批判与理想,对于研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生平及其思想和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先是对我能获得自由表示祝贺。他说在这件事情上他自认为也有些功劳;不过他又说,要不是因为朝廷现在这个处境,我也许不会这么快就获得自由。“因为,”他说,“在外国人看来可能我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一是国内党争激烈,一是国外强敌入侵的危险。至于第一个,你要知道,七十多个月以来,帝国内有两个党派一直在钩心斗角。一个党叫作特莱姆克三,一个党叫作斯莱姆克三,区别就在于一个党的鞋跟高些,另一个党的鞋跟低些。……下面要告诉你的是,这两大强国在过去三十六个月里一直在苦战。战争开始是由于以下的原因:我们大家都认为,吃鸡蛋前,原始的方法是打破鸡蛋较大的一端。可是当今皇帝的祖父小时候吃鸡蛋,一次按古法打鸡蛋时碰巧将一个手指弄破了,因此他的父亲,当时的皇帝,就下了一道敕令,命令全体臣民吃鸡蛋时打破鸡蛋较小的一端,违令者重罚。老百姓们对这项命令极为反感。历史告诉我们,由此曾发生过六次叛乱,其中一个皇帝送了命,另一个丢了王位。”……我请内务大臣回奏皇上:虽然我是个外国人,不便干预党派纷争,但为了保卫皇帝陛下和他的国家,我甘冒生命危险,随时准备抗击一切入侵者。

二、《格列佛游记》经典批判片段中的批判

对现实世界中的批判在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中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关于利立浦特首都密尔敦多以及皇宫的描写——莱缪尔·格列佛与一位大臣谈帝国大事——莱缪尔·格列佛表示愿为皇帝效劳对敌作战”在更深层面上印证着乔纳森·斯威夫特批判主义思想的深度,而对现实的控诉则是乔纳森·斯威夫特阐述自己理想的主要手段。从批判性思维模式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批判思想的三个来源:第一,民族身份在特殊时代所带来的幻灭感;第二,个人与时代冲突中自我的惶惑;第三,自我的迷失与寻找。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批判主义思想不仅影响了乔纳森·斯威夫特对于创作观念的选择和他小说的基调,更重要的是文学创作支撑了乔纳森·斯威夫特个体生命的存在,满足了他内在精神的需要,是他对抗现实世界,实现自我救赎的重要手段。

乔纳森·斯威夫特前期的作品基调多是“悲情和战争”的融合。乔纳森·斯威夫特作品中也写到种种悲剧性的结局,但是他并非为了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亚里士多德),也不都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也不是“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恩格斯)的冲突,而是展现现实的非理性。

17—18世纪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充斥着与英国之间的战争和剥削。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创作主题正是表现出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时代的动荡变化为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无数灵感。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创作主题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表现为以“悲情和战争”为主题的创作元素。现代对乔纳森·斯威夫特及其作品的研究一般认为,乔纳森·斯威夫特作品的创作主题是在抵制英国殖民者的残酷剥削的条件下形成的。

在“关于利立浦特首都密尔敦多以及皇宫的描写——莱缪尔·格列佛与一位大臣谈帝国大事——莱缪尔·格列佛表示愿为皇帝效劳对敌作战”中,乔纳森·斯威夫特用戏谑的语言描述了小人国的战争史(吃鸡蛋先吃大的一端还是小的一端)和国内的矛盾(高脚跟和低脚跟)。最后,莱缪尔·格列佛请内务大臣回奏皇上:“虽然我是个外国人,不便干预党派纷争,但为了保卫皇帝陛下和他的国家,我甘冒生命危险,随时准备抗击一切入侵者。”这是多么的大义凛然!乔纳森·斯威夫特借此抨击了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无情地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在批评英国的殖民统治政策时,他们偏要声明与大不列颠民族无关。乔纳森·斯威夫特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作品熔现实与幻想于一炉,用虚实的反差来完善讽刺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乔纳森·斯威夫的创作有着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追求爱尔兰王国独立的理想,试图矫正被封建文化和传统道德扭曲的人性的历史定位,以唤醒民众反省自我、革新自我,从而引导民众走向独立与光明。

三、批判性思维模式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的构建

批判性思维模式是中世纪英美文学中常见的思维模式。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要理解其中表达的批判思想,分析作者的写作主旨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本文在英美文学教学设计中构建批判性思维模式时,以《格列佛游记》漫谈斯威夫特的批判与理想。首先,阐述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引导读者在字面上了解章节剧情,分析其中的不合理性,分析章节剧情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的关系;最终,从《格列佛游记》出发,漫谈斯威夫特的批判与理想。

四、结语

[1]廖海燕.建构主义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1).

[2] 王兰.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的《格列佛游记》解读[J].英语广场,2017(3).

[3] 何波.从海外游角度探究《镜花缘》与《格列佛游记》的文化差异[J].社科纵横,2017(6).

[4] 邵朝杨.思辨与评判:英美文学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4).

[5] 王娜.英语专业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课“思考—争辩—写作”教学模式设计——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6).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项目《美国教师质量问责体系研究》,项目编号:EDA140347

作 者:刘青,硕士,山西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猜你喜欢
格列佛游记格列佛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
从《格列佛游记》漫谈斯威夫特的讽刺、批判与社会理想
《格列佛游记》的神话原型批评
《格列佛游记》中讽刺手法的运用探析
青年文学家(2015年8期)2016-05-09 13:05:48
《格列佛游记》:让人笑让人哭的乌托邦之旅
学生天地(2016年22期)2016-03-25 13:12:18
格列佛游记
小主人报(2016年4期)2016-02-28 20:49:17
《格列佛游记》叙事伦理浅析
青春岁月(2015年20期)2015-11-09 11:58:36
格列佛游记
中学生(2015年15期)2015-03-01 03:44:03
大人国
小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