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社会支持中家庭因素的研究

2018-01-03 11:22狄晶晶
科教导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家庭因素社会支持

狄晶晶

摘 要 目的:了解研究生所获家庭支持的状况。方法: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基础上,采用自编问卷对南京市4种类型、5所高校的研究生进行社会支持情况调查。结论:研究生所获得的家庭支持总体上较多。性别、专业、年级以及生活费来源不同的研究生的家庭支持状况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家庭住址及与父母的关系则在家庭支持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对社会上人的信任度以及自身情感情绪近况不同的研究生在所获家庭支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研究生对于家庭支持的期望值较高,在遇到急难状况时,家庭仍然是给予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的最重要支持源。

关键词 高校研究生 社会支持 家庭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10.090

Research on Family Factors in Social Support for Post Graduates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of some universities in Nanjing

DI Jingjing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816)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the status of family support for post graduates.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social support of graduate students from 4 types and 5 universities in Nanjing by the self-compiled questionnaire based on Xiao Shuiyuan's social support assessment scale. Conclusion: In general, graduate students received much family support. Gender, major, grade and cost of living influence the results little, while family address and parental relationship influence it much. Post graduates have high expectations for family support. When in trouble, family remain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support.

Keywords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s; social support; family support

社會支持是指个体从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一定的支持性资源,从而顺利应对其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境,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1]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但是早期的研究者更多关注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适应之间的关系,[2]尤其注重社会支持在帮助人们克服困难方面的重要意义。随着对社会支持的研究的深入,关于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中国的当今社会,研究生群体面临着很多压力,这些压力包括学业、家庭、就业、自我目标实现等。因而,从各个方面获得社会支持不仅是研究生排解心理压力、烦恼和焦虑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其健康发展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以南京地区高校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从家庭因素这一维度出发,调查分析在校研究生对所获社会支持的满意度。

1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基础上自主编制。通过运用SPSS17.0分析得出问卷的整体信度为0.901>0.9,可知该问卷的信度甚佳。在问卷的发放过程中,选取了南京地区重点综合性大学、重点多科性大学、普通综合性大学及普通多科性大学四种类型、五所高校(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在校研究生,通过控制性别比例(如:在南京大学发放问卷时保证男女比例为1:1,在南京师范大学发放问卷时保证男女比例为1:2)而进行问卷发放。被试填答问卷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分钟,问卷由被试当堂填答并回收。问卷被收回后,开展整理、编号、原始数据录入等工作,并运用SPSS17.0工具开展数据分析和研究。

2结果与讨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5份,回收问卷23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215份问卷有效。问卷收回后,进行整理、编号、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通过运用SPSS17.0得到了如下数据分析。

2.1 总体分析

(1)社会支持的总体满意度。根据统计结果可知,37.2%的被试对自身所获的社会支持状况表示比较满意或很满意,六成以上的被试对所获社会支持表示一般或者不满意。总体而言,当代研究生所获社会支持的总体满意度并不十分理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家庭因素的总体满意度。家庭因素是影响研究生所获社会支持状况的各因素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探讨研究生所获家庭支持的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调查,对于从家庭获得支持的总体情况,46.51%的被试认为较多,38.14%的被试认为很多,而仅15.35%的被试研究生认为自己从家庭获得的支持表示一般或较少、很少。由此可见,家庭支持在学生所获社会支持的各因素中占据重要影响力,是绝大多数研究生的主要依靠。

2.2 社会支持归因分析

2.2.1 个人基本信息与家庭支持

运用SPSS17.0 对问卷第一部分“个人基本信息”中的部分内容与家庭支持进行回归分析,将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后,制成表1: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可得,研究生的性别、专业、年级以及生活费来源的显著性即sig值均大于0.05,表明这些因素的差异对社会支持中家庭因素的影响不大。性别这一方面的研究与陈耕春、丁锦红等的调查结果不一致。关于家庭住址的Sig=0.046<0.05,所以居住地区的差异性在本次研究中具统计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以及本文主要探讨的家庭支持这一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學生,这与我国城乡存在较大差距的实际情况是较为相符的:城镇生源大学生的家庭在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水平等方面均整体上相对优于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家庭,因而城镇生源家庭能给予其子女更多情感和经济上的支持。[3]

在被试与母亲或者父亲的关系方面,由于Sig=0.000<0.05,所以与父母关系的好坏和获得的家庭支持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事实上,在与父母能够融洽相处的情况下,学生群体的确更倾向于与父母沟通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和经济支持。

2.2.2 个人近况与社会支持

根据研究结果得知,被试对于社会上其他人信任度的不同在获得的家庭支持状况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如今社会整体信任度并不那么乐观的情况下,更多的人较之于社会上的其他人还是更愿意求助于自己的家人。因此,一方面在增强来自家庭的支持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应当注重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的构建。

通过对“内心感到孤独”、“感觉比不上别人”、“心里感到焦虑”、“对读研产生怀疑”、“情绪低落”、“经常高估遇到的困难”等个人心理近况的分析,得知孤独感、焦虑感、读研前景的迷茫感及消极情绪等的差异在所获家庭支持状况方面具显著性(详见表2)。根据推测可知,家庭支持不仅仅在物质方面为学生提供巨大支持,更是在情感、精神上发挥更大的支持作用。正如我们常说的“家是心灵的避风港”,当情绪处于消极、低落状态时,家人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支持感是非常重要的。

2.2.3 对家庭支持的预期

通过研究生对家庭支持的预期状况的相关调查数据得知,当需要较大的经济支持或物质帮助时,92.56%的被试会向家人求助;当要借不多的钱或生活用品时,61.40%的被试会求助于家人;当遇到急难情况时,87.44%的被试倾向于从家人哪里得到安慰或关心;当有心里话要倾诉时,62.79%的被试愿意选择家人,当需要一些重大问题(如换专业、读研等)建议时73.49%被试研究生认为可以找家人商议,当想找人闲谈或聊天时,43.26%的被试倾向于选择家人。由此可见,家人仍旧是研究生寻求帮助时最重要的人选。

3 建议

3.1 家庭:发挥主力作用,提供更多支持

社会支持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对维持个体的良好情绪体验也具有重要意义。[4]家庭是研究生获取社会支持(包括经济支持、精神支持和信息支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家长仍是研究生选择信赖和依靠的主要对象。由于多数研究生在异地求学,这就极度削减了其和父母交流的机会。这就要求家长应该更为主动地多和学校、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子女在校情况,以便为其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当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困惑时,也倾向于向家庭寻求支持,这时家长应该积极协助开导其情绪。在求职和就业的过程中,家长也可以为子女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与情感支持,鼓励其在工作、劳动和为社会奉献的过程中成长成才。

3.2 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利用各种社会支持

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人格发展已经健全,相应的价值观体系也已树立,因此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去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虽然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社会支持中的家庭因素,但应该看到除了占主导地位的家庭支持外,来自学校、社会、朋友等的支持也需要得到重视。高校研究生应当主动与他人开展沟通与合作,积极构建并利用以家庭和学校为中心的社会支持系统。一方面,研究生要寻求多种途径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需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为其他同学提供同伴支持。另一方面,研究生还要要加强获取信息支持的思想意识,善于把握机会,从书本、互联网、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取所需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 易进.儿童社会支持系统——一个重要研究课题[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2):58-61.

[2] Lawrence A.Pervin, Oliver p.John主编.黄希庭主译.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第二版)(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陈素云.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

[4] 傅立.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6):99.

猜你喜欢
家庭因素社会支持
初探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
关于家庭因素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影响的调研
关于家庭因素对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影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