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葡萄种植业的调研思考与建议

2018-01-03 11:25张学良王荣强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调研

张学良 王荣强

摘 要 葡萄不仅是水果,同时还是重要的酿酒原料。对邵东县来说,葡萄种植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在种植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葡萄种植业;调研;邵东县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7.066

邵东县的葡萄种植发展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了提高种植水平,使葡萄产业走向规模化,保证种植结构的合理性,提高农户收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邵东县葡萄种植业进行相关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制订了解决对策。

1 邵东县葡萄产业现状

邵东县位于湖南省中部、邵阳市东大门,辖3街道18镇4乡1场和1个省级经开区,面积1 778 km2,人口134.5万,素有“百工之乡”“商贸之城”“民营之都”的美称。属山丘地区。地势南北崛起,中部抬升,分向东西倾斜。耕地面积5.9万公顷,其中水田4.2万公顷、旱土1.7万公顷。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多阴雨,夏暑期长,秋多干旱,冬寒期短。年日平均气温16.6 ℃,年平均无霜期270 d,年平均降水量1 150~1 350 mm。

据年鉴资料,2017年底,全县有果园面积5 233 hm2,主要种类有柑橘、葡萄、桃、梨、李、枣、枇杷、杨梅、桑葚、西瓜、无花果等,当年产量8.23万吨,产值2.68亿元。葡萄面积573 hm2,年产量1.29万吨,年产值1.22亿元。在全县的水果种类之中,葡萄的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柑橘,产值和效益位居第一。

邵东县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大约在1900年,一位名叫贝福臻的英国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扎根于邵阳,传播西方先进的医学,同时将原产于德国的碧露珠葡萄品种带到了现牛马司镇祖华村栽培,现今栽培面积约

147 hm2。1989年,灵官殿镇同乐村的罗松柏种植了467 m2巨峰葡萄,石株桥片30年来发展扩种到253 hm2。魏家桥镇的大丰葡萄园、廉桥镇的昭阳葡萄园、黑田铺镇的幸福葡萄园、仙槎桥镇的玫瑰香葡萄园、周官桥乡的璐璐葡萄园等,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颇佳,发展势态好。

2 葡萄种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施栽培有待加强

邵东县的葡萄园大多采用篱架式栽培,以水泥柱为立架及拱架,细铁丝、塑料带或竹竿做横杆,每个篱架覆盖窄幅农膜避雨。这种设施结构施工简便,成本低,基本上适合生产上的需要。但随着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者必须从生存模式、栽培设施的选型、结构设计与施工、选用与生产模式相配套的专用优良品种、设施生产环境控制、花果管理等方面入手,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生产优质葡萄。

2.2 品种安排有待改良

目前,邵东县葡萄品种有碧露珠、巨峰、藤稔、京亚、红提、美人指和阳光玫瑰等广受市场欢迎,早、中、晚熟品种搭配較合理,但总体种植面积不大,市场供应不足,大部分货源是从云南省发回的。所以,适当扩展优良品种的大棚葡萄种植,使优良品种葡萄种植规模得以扩大,仍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2.3 管理技术有待革新

发展至今,邵东县在葡萄种植管理方面已经有一定基础,生产出的葡萄也受到市场的一致好评。但从施肥看,葡萄种植户仍然以根部填埋和地表撒施为主,每

667 m2地的化肥用量约为200 kg;浇地方式主要为明沟漫灌法,浪费了大量水资源,肥料利用率不高,使提质和增产成为难题。要想实现葡萄的规模化发展,就需要先进的技术为基础,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节省成本。

2.4 营销模式存在滞后性

当前邵东县的葡萄主要销售生产是本县和周边地区,灵官殿镇基地离县城较远,主要销往娄底市和衡阳市,价格较低;牛马司镇和魏家桥镇基地离邵阳较近,主要销往邵阳市,价格一般;其他葡萄园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大多采取现场采摘形式销售,价格较高,但商品率不高。产品难以供应给水果专卖店或者超市零售,在网上销售也存在一定难度,加上品牌意识薄弱,导致葡萄售价提升和销量受到限制,阻碍了葡萄产业的发展,规模化发展成为空谈。

3 葡萄种植业发展的建议

3.1 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加大葡萄生产发展力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葡萄的消费量越来越大,邵东县应抓住地理位置优势,依托S340、S218、S223、S231、S237、S244、S339和S342八条省道贯穿所有乡镇的便利交通,实现“一镇一品种”“一镇一园”的布局,大力发展葡萄生产,供应周边城镇及市场的需求。

3.2 高标准建园,完善管理模式

采取“大园区、小业主、多业主”的发展模式,实行集约化经营、标准化建园、立体式发展、统一化管理,整体推进、连片发展,扩大种植规模,通过加强果树管理,抓好林下利用,完善营销体系等措施,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大力发展优新品种,改良和提升品质。

3.3 注重小分子诱导制剂的使用

小分子诱导制剂可直接应用于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中,可有效提高葡萄种植产量和质量,进而增加收入。通过大棚设施葡萄应用小分子诱导制剂的试验显示,腾稔葡萄显著增强了抗病能力,果穗重量增加、果实更加饱满亮泽、果重也得到增加,每667 m2达到900 kg的增产以及超过70%的增幅[2],葡萄也提前了10天的成熟采摘期。因此,在大棚葡萄规模适度发展的同时,还应重视小分子诱导制剂的应用推广,促进葡萄种植达到“绿色、高效、高产”的种植成效。

3.4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如果葡萄种植应用传统的灌溉和施肥方式,每年每667 m2大概需要300 m3和200 kg左右的肥料,而应用水肥一体化灌注技术,用水可减少至60 m3,用肥可减少至

60 kg。在肥料和水大量减少应用的基础上,葡萄的养分吸收率提高,每667 m2优质葡萄的产量可达到2 000 kg[3]。

水肥一体化灌注技术对适度规模葡萄重视有重要意义,可促使生产成本降低,是一项促进葡萄增产、增效、提质的重要技术。

3.5 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

要想创建品牌首先就要注册农产品商标,对葡萄种植产业来说亦是如此。注册葡萄商标,可使种植户形成良好的品牌意识,引导他们积极采用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遵从“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要求标准进行优质葡萄生产,打造邵东县特有的葡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获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提高市场销售量。

3.6 丰富营销策略,促进市场拓展

1)提倡套袋种植进行葡萄销售。生产与销售之间有密切联系,在生产的过程中融入营销,重视新型日光透明透气葡萄种植专用袋的使用,并在葡萄套袋上印上所使用的小分子诱导等先进的种植技术或者设定二维码,用手机一扫描便可知道采用的种植技术,便于客户对“绿色、有机”种植技术进行了解[4]。在进行市场销售份额扩大和销售量卖点增加时将其作为一种手段,增加销售量,使葡萄种植产业更好的发展。葡萄套袋种植与销售对病害还有一定控制效果,有助于增加优质果和商品果数量,同时葡萄的采摘、运输以及销售也更加简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货架销售损失,益处多多。

2)与大卖场对接直接进行葡萄销售[5]。葡萄在不同等级下的销售平台销售价格也有所不同,这也会影响种植户的送货价格,进一步影响种植收益。葡萄種植需与邵东县以及周边镇的大型超市取得联系,将种植的葡萄送往各大超市销售,因此采取农超对接的方式进行葡萄销售可提高葡萄销量,增加收益。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互联网+销售的模式,或者将葡萄发展成旅游农产品等,发展旅游采摘业。

4 结语

要想促进邵东县葡萄种植业更好地发展,还应充分考虑以下三方面内容。1)立足于市场需求,积极培养高效、高产、优质的葡萄品种。2)加强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应用,适度进行设施栽培,为增产、增效提供保障。3)结合时代发展,创新营销模式。做到上述三点,产业调整优化便成功了一半,增产增收不再是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 王秋萍.葡萄栽培技术的革新[J].河北果树,2017(1):15-17.

[2] 万盼红.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葡萄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J].中国市场,2016(17):40-41.

[3] 胡宜挺,蒋金凤,李佳佳.兵团鲜食葡萄种植规模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7(12):48-57.

[4] 孟秋峰,王洁,张玲菊,等.设施葡萄套种杂交榨菜高产关键技术[J].宁波农业科技,2017(3):28-29.

[5] 朱承亮.新常态下农业结构调整:现状问题、政策误区与对策建议——以甘肃省M镇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3):66-72.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调研
“行必称调研”是坏作风
高校学评教调研报告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202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研
一道高三调研题引起的思考
“走形式不走心”的调研要不得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