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潮汕文化传承的思考

2018-01-03 10:41张思致
新媒体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传播互联网+

张思致

摘 要 从潮汕方言、音乐以及民俗文化三个角度对潮汕文化加以诠释,提出应高度重视潮汕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在新时期运用“互联网+”实现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文化传承;传播;作用及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9-0050-02

“互联网+”行动的提倡已是近年来的大众话题,人们求新,求进的心理得以最大幅度的提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1 互联网开拓生活新纪元,促进社会繁荣

互联网的崛起,开拓了人们生活的新纪元。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从刀耕火种、四大发明、农业社会、工业年代走进了互联网时代。传统的

银行+互联网产生了支付宝,传统的货卖场+互联网产生了京东、传统集市+互联网产生了淘宝,传统红娘+互联网产生了世纪佳缘。中国大地涌现出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如新浪、搜狐、网易、百度、腾讯、阿里、360、盛大等。

李克强总理曾提出“互联网+”战略。这是站在新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信息技术+传统业,生态融合的全新定位。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CEO马化腾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由此,我们认为,“互联网+”某某行业,其实际效果绝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的换代升级。

2 认同潮汕传统文化,是创新发展的根本

我们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走来,这是值得骄傲的民族,但这又不应该成为傲慢,而应从新的起点再出发去营造新的文明。

潮汕平原四季如春,五谷丰登,广袤的海岸线又呈一胜景——鱼虾满仓。丰厚的文化积淀让潮汕族群享有“海滨邹鲁”之美誉,如果躺在其上不思进取,只会是无知和浅薄。“互联网+”时代提醒我们,传统文化应如何在迅猛发展的当下,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本土文化的进步和拓展。潮汕文化是具有典型而又独立的、较完整的地域文化,是闽、粤地区传统文化和中原文化经溶合而保留下来的文化生态所在地。

1)独特的潮汕方言,是潮汕族群心灵交织的工具。潮汕话是福建的闽方言之次方言。它保留了大量的中古音和完整的古四声系统,有八个声调。潮汕话还有文读和白读之分,文读主要在戏曲中出现,白读则在民间的语言对话中运用,并呈现在民间歌仔、儿歌、童谣、歌册演唱上。潮汕方言在运用时会产生许多不同连读变调的乐音色彩,同意不同义,歇后语等多种文学形态。潮汕话还保存了中古音优雅的特质,如:“称”女人“为”“姿娘”,“筷子”称“箸”,“厕所”称“东施”。

潮汕方言随着“卖猪仔”年代,中国劳工将此带入南洋,经与当地语言嫁接,泊回唐山的潮汕话平添了东南亚精致的语言风格。使潮汕方言在“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的客观现象中雅俗共存,文白兼具。潮汕人在一句“胶己人”的话语中点击出心灵相通的储存,这是“侨”文化发展中重要的工具。

2)源遠流长的潮州音乐,潮剧是潮人情感相融的载体。潮州音乐是潮汕民间音乐的总称,有锣鼓乐、笛套古乐、细乐、庙堂音乐、弦诗乐和汉调六大类。流布于粤东、闽南、港、澳、台及世界潮汕人聚居地。潮州音乐的渊源上溯随唐,明清是成熟期,此乐种雅俗共存,室内乐和广场行进乐共济,个人悠闲的独乐和众人合乐俱乐。潮州音乐还有“二·四”谱的记谱法。至今只有西安古乐和潮州音乐仍保留和运用这古老的谱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州大锣鼓《抛网捕鱼》,潮州小锣鼓《画眉跳架》和唢呐小锣鼓《粉蝶采花》于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获金质奖章。2003年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绿色的旋律》——中国音乐文化·潮州音乐演奏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刘云山同志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的领导,傅庚辰、李西安、吴祖强、刘德海等音乐家和艺术表演团体和院校的专业人员出席了音乐会。

潮剧,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戏曲剧种。新中国成立前,是以童龄演出的制式存在,人声和伴奏(包括弦丝乐、锣鼓乐)都以“F”为定调。解放后,废除了童龄制,以成人建团,表演。以姚璇秋为代表的潮剧表演艺术家们开创了潮剧繁荣时代,20世纪50年代,潮剧上京献演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得到梅兰芳、田汉等艺术大师的点拨。《陈三五娘》《苏六娘》一批脍炙人口的剧目,远播海内外,成为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改革开放以来,创作和演出了《陈太爷选婿》《葫芦庙》《终南魂》等优秀剧目。

3)丰姿卓约的潮汕民俗文化,是潮汕人信仰、行为规范的约定模式。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潮汕历代传承着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潮汕民俗是潮汕文化之本,是人民生活的记忆,正月舞英歌、十五赛大猪、七月孟兰节、八月烧糖塔、冬至搓汤丸。至目前为止,仅从汕头市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知悉:国家级13个,省级38个,市级73个,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曲艺、杂技与竞技等10大类别。

3 对“互联网+”文化传承的探求

1)引用“互联网+”文化艺术先行者的启示。歌手郑钧继动画片《摇滚藏獒》而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好莱坞拥有股权之后,又跨界互联网,让自己的音乐App上线。这个项目让音乐创作爱好者将心中的旋律、文字诗词记录于上,编配出属于自己版权、所有权的原创者。郑钧当之无愧地成为“互联网+音乐创作App”的革命者,迄今,是世界第一模式。

对于潮汕文化艺术的传播历来不乏,早在几十年前,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就对潮剧、潮州音乐录过音,而今留下的78转胶木唱片、33转塑料唱片已成珍贵历史。如今,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将名曲的曲式,旋律定格。着力于将名家个性化的唱腔制成传世、传授的数字化版本,使唯一的“口传身授”得到更宽广的艺术流派的繁衍。

“大众创业、人人创新”是当前“互联网+”战略时代的进取方向。在我们的民间文化艺术与时俱进的今天,还应思考为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新的传播手段和发展的渠道;我们的选择是“互联

网+”潮汕文化传承。

2)“互联网+”潮汕文化传承,促进了百姓家庭的文化共识。现在处于古稀之年,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们是成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他们以支持晚辈、关照家庭的阳光情怀生活在当代,看书读报,含饴弄孙。互联网时代又开启了这一代人思想的天空,国际风云、国家大事,身边和市井行情无所不知。上网和老友聊天,上网觅食谱,又掌勺烹炒摆陈在晚餐全家饭桌上,上下辈可以无缝交谈世事,品嚐和咀嚼生活的味道。

要让中华优秀文化得以沿袭和承传,在当代更应让年青的下一代对国家和民族民间文化有足够的信心。现在有一些年青父母持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结,以至让孩子们的课余时间都花在琴、棋、书、画、奥数、外语、高考特长生的拼搏上,使许多孩子难以承载。七、八十年代生长的一代人,从少年开始,男孩会跟父亲去换灯泡,修水龙头,女孩会打毛衣、缝衣服扣子。这些劳作虽没有,“琴、棋、书、画”显体面,却使孩子们从小培养出生存技能,成长后有跨界和创新能力。更有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信仰。

3)“互联网+”潮汕文化传承,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放弃传统会产生浮躁和无知,拒绝进步却表现为没落和无奈。“互联网+”潮汕文化传承是将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向数字化方向探求,这是理念的转变,是文化传承方式的换代升级。让数字化的科技手段将潮汕文化的人文资源和理论成就从“口传身授”“纸介保存”升级为互联网的传播形式,利于整合、规范、传播和资源共享。文化传播的前沿可以是简介、现实操作,后续是教学、交流,终端是研讨和传承。

潮汕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这是我们不会摒弃和丢失的瑰宝。潮汕文化传承了族群的凝聚力,这因移民文化而成。对环境的改善与改造而勇于进取和开拓创新。潮汕文化也传承着对记忆文化,对家乡的认同,对先贤的崇敬。慎重地,较完整地保留了潮汕文化的原生态。潮汕文化还传承着商业精神,这是为世人所公允的。

丰厚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心中自信自强的依凭,却不是产生任何文化慠谩的依据。时代的进步催化新文化形式的衍生,这一定是历史的必然。努力建构社会支撑体系;力图文化产业社会化、金融业投资文化产业、民资民办、侨资侨办、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借助“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平台,传承和拓展潮汕文化。

探求“互聯网+”潮汕文化传承的目的与意义,认知互联网是跨越国界的传播工具。努力践行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陈纤,余亦文,王培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传播互联网+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