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陌生化”教学

2018-01-03 11:43陆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易懂隐者陌生化

陆阳

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语词的复活》中率先提出“陌生化”理论,流传到中国后有“间离化”“陌生化”“反熟悉化”和“奇异化”几种翻译,我们通常称之为“陌生化”。“陌生化”希望读者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形成理性思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变换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惊异,主动分析研究文本,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笔者谈谈“陌生化”策略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陌生化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以求精要与易懂,是教师教学的义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深化与延展,会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达到“陌生化”教学的目的。

1.教学内容的精要、易懂

精要,是侧重于量的限定,教学内容经过教师再加工后,知识点少而精,重点突出,在形式的呈现上可以给学生新奇感。易懂,是侧重于质的限定,即教学内容通俗易懂,符合高中生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对表述内容的言语形式进行“陌生化”处理,突破高中生认知水平,造成思维上的陌生。

如杨炯《从军行》,教师讲授时抓住“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个投笔从戎的书生形象就立起来了。这句是整首诗的精要部分,抓住此句就可提炼出诗人的情感。在讲述其思想意蕴时,要做到易懂,可以插入杨炯的逸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总结思想,造成学生的阅读期待,对学生理解文本有很大帮助。

精要指向教学内容本身,在形式呈现上进行陌生化处理,易懂关注学生认知层面,教师表述的言语突破学生的认知,造成阅读期待,这样会使得枯燥无趣的课堂生动鲜活,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延展、深化

传统古诗词教学强调知识掌握的全面,课堂封闭。在教学中进行延展和深化,可以突破课堂在时空上的局限,让学生打开僵化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诗歌意蕴,有利于教师进行形式上的“陌生化”处理。所谓延展,就是联想,让学生在联想中再现场景。所谓深化,即深入,向更深程度发展。学生在了解诗歌情感后,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意蕴,形成自己的判断。

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师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感觉到学生对这句诗的意蕴感悟平淡,这时可以在言语形式上进行“陌生化”处理。教师用壮阔的口吻将这句诗用散文描述出来,让学生联想到现实生活中黄河的壮伟,形成画面,感受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思考,不能陷入文本,要做理性的思辨者。

学生熟悉诗文的言语和意象,但诗文往往内涵丰富,或是表达人类情感的痛苦,或是反映人类生存环境的艰难,这些是学生不能很好领悟的,也就是学生所“陌生”的。教学内容的延展和深化,可以使学生跃入想象的画面中,将自身情感与诗歌的意象交融,产生新的领悟,带来新鲜感。

二、教学方法的陌生化

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会形成固定的教学风格,这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应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打破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惯常思维,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更深切地理解文本,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陌生化。

1.教学情境的陌生化

学生总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习惯了教师的教学风格,这样的课堂环境没有生机,学生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对教学情境采取陌生化处理,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一种活跃的课堂环境中学习。

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教师课前准备“寻隐者不遇”的图画,课上让学生欣赏。学生通过插图来理解诗歌的内涵,生动且形象,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一步的授课时,可围绕寻隐者的衣服为何是红色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红色代表了什么?学生跳出了文本,与文本形成间隔,主动思辨。寻隐者穿着红色长袍,所谓“红尘滚滚”,显然,寻隐者留恋尘世,因此,寻隐者始终找不到真正的隐士。整个课堂围绕这幅图展开,创设陌生的情境,学生主动思辨,发挥了想象。

2.教学语言的陌生化

教师在语言上采取“陌生化”手段,会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课堂中找到乐趣,积极主动地思考文本,提高课堂效率。

如李煜《浪淘沙令》,教师可以用吟诵的方法,表现词人创作时的心境,引导学生进入词人写作时的情景。教师吟诵这首词时注意语调,尽量表现一个亡国之君的心境,学生想象词人写作时的情境,形成画面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词人的复杂心理,当讲到词最后一句时,词人的情感已到达高潮,教师要尤其注意语调,此时李煜已经不再是君王,而是一个身陷囹圄的阶下囚,那么在写出这句时,词人的内心极其哀痛,教师在诵读时应读出一个亡国之君的沧桑之感。

三、教学过程的陌生化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研究教学思路和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陌生化处理,让学生和文本形成间离,突破思维束缚,达到“陌生化”教学的目的。

如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转换思路,用新的形式鉴赏《春江花月夜》。以下是本人运用“陌生化”理论上《春江花月夜》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1.学生回忆写月的诗,导入新课。

2.闻一多评价此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由此展开对诗文的学习。

3.学生思考“强烈的宇宙意识”。教师吟诵相关诗句,学生体悟。

说明:使用吟诵的技巧,学生从全新的角度体味诗句的艺术魅力。

4.提问:张若虚的人生观是什么?通过对比其他诗人,可以发现有何不同?

说明:张若虚从人类整体出发,不是在个体层面上,而是人类群体。

5.提问:诗人在感受到永恒与短暂的矛盾后,开始思索人生,他联想到了情。那么,这是谁的情?是游子和思妇之间纯洁的爱情。

说明:这一问,要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感受到理和情的转化。

6.提问:诗人的宇宙意识、纯洁的爱情、深切的同情心,是由什么引发的?

明确:景,分析意象。

说明:把开头的景放到最后讲,是有意转变了教学思路,先讲理和情,最后言景,學生把握诗人的情感和哲思后,能对诗中的景象有更深理解。

7.仿写设计: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意象,形成画面。

说明:学生以自己的感悟进行仿写,描述诗人表达的诗意,学生不再是鉴赏者,而成为创作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破了现实存在的束缚,进入艺术的自由空间。

传统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用“陌生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更趋于精要易懂、延展深化,教学方法灵动鲜活,课堂不再封闭,而是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学生在这种开放的课堂中,学习的热情更高。陌生化教学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突破,教师只有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思维,才能正确运用“陌生化”进行教学。

猜你喜欢
易懂隐者陌生化
易懂是优点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续篇
寻隐者不遇
极简垃圾桶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如何让工业报道通俗起来
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
寻隐者不遇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