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响
民俗文化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是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创新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充分认识到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做好民俗文化渗透教育工作,是新时期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方式。
一、开展民俗文化主题研究性学习
民俗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渗透民俗文化能够有效培养和弘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在强化现代高中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方面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全球一体化大潮的影响下,现代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思维等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影响,在民族自豪感方面的情感开始逐渐降低。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能够为高中生展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具体的说,就是教师结合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确定学习研究的主题,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并且体会到知识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度,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学生以后自主学习民俗文化的能力。
在苏教版必修教材五中有一篇课文是《景泰蓝的制作》,其中富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在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民俗文化,教师可以以“揭开景泰蓝的头纱”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的说,就是将学生分为几个研究小组,对景泰蓝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有关景泰蓝的故事和未来发展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材料等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领会到我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二、组织民俗文化主题辩论赛
高中语文教材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苏教版语文教材在内容选择、结构编排等方面都设计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内容,这为语文教学渗透民俗文化奠定了良好的素材基础。关于民俗文化教学的认知并不是统一的,不同的人在民俗文化学习方面的态度、价值观取向和重点是不同的,这就为辩论赛的组织开展提供了可辩论的话题。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竞赛活动,围绕着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开展辩论,能够让学生对民俗文化教学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掌握,并且在学生思维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锻炼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辩论主题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辩论中“有话说”。
苏教版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更衣记》,讲述了我国现代服装的变迁历史。文章表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尤其是服装变迁所伴随的时代变化以及服装代表的人文精神内涵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服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经常接触到的物件,他们在服装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和要求,而且这些观点之间会有相同点、冲突点,这就为辩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校服”为辩论赛焦点,开展主题辩论活动。设定“校服潮流化”主题,组织学生针对这个辩题开展辩论。
首先是分组,即支持潮流化和不支持潮流化两个组别。然后给予每个组别一定的资料、发言准备时间,选择参加辩论赛的选手,然后按照辩论赛的组织形式开展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并且在准备资料、发言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服装所代表的历史发展、社会进程等相关内容以及服装文化等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辩论赛的规模可以适当调整,在课堂中开展简单的辩论既符合民俗文化趣味教学的要求,又能够有效适应高中教学时间紧的特点。
三、开展民俗文化知识调查实践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很多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民俗文化知识,为了强调这些知识的渗透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民俗文化实践调查活动。如在苏教版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老房子》,这篇课文中将徽州古民居的文化、历史描写得淋漓尽致,这种民居建筑代表的文化也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当地民居建筑文化,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对当地的古民居、特色民居進行调查,描写古民居、特色民居的特点和建筑风格,并查找相关的资料,融入本地文化,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然后小组推选代表进行民俗文化调查汇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民俗文化教学的层次,而且还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在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识到民俗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来提升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张寨中学(22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