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论坛剧场对推动反家暴的影响研究

2018-01-03 07:47杨玉璀杜景珍
求知导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家暴工作坊女性主义

杨玉璀 杜景珍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开始,家庭暴力问题进入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家暴问题一直未得到该有的重视。论坛剧场作为反压迫剧场的一种形式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文章以“对话性别的影子”影戏工作坊为例,探析论坛剧场如何推动反家暴工作的发展,分析论坛剧场在推动反家暴及性别平等中的作用及影响,阐述论坛剧场技术的不足之处及应对措施,借此来推动大众反家暴及性别平等意识的发展。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家庭暴力就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关注焦点,各国从社会、家庭、个人等各个层面出台了各类法律制度,发展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干预及服务手段。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政府是承诺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49个国家之一,这时起我国才开始关注家庭暴力问题。200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订的婚姻法,第一次将禁止家庭暴力写进法律中。同时,社会学、心理学及医学等学科对家庭暴力的频率、原因及对策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使得大众对家庭暴力有了基本的科学认识。然而,由于一些诸如“家丑不可外扬”“清官难断家务事”的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我们的思维,导致外界的支持力量无法介入到家庭内部,因此,家庭暴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家庭暴力问题有持续增长趋势,家暴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论坛剧场作为反压迫剧场的一种形式,将剧场演员及观众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为我们推动反家暴及性别平等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将以“对话性别的影子”影戏工作坊为例,探析论坛剧场在推动反家暴工作中的影响及作用。

(二)相关概念

1.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Feminism)又称女权主义 、性别平权(男女平等)主义 ,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Feminism”一词最早是在1880由法国第一个妇女参政权会的奥克雷提出,但直至20世纪初才被法国普遍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运动者所接受。凯特对其定义为:反抗举世用法律或习俗强行阻扰妇女享有自由的一切人为障碍。吉尔曼在《妇女与经济学:男女经济关系为社会进化的一要素之研究》一书中提出:女性主义为全世界妇女的社会觉醒。而伴着社会的变革,女性主义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逐渐同步,女性主义思想也以实现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获得应有的权利与自由为中心主旨。作为女性主义思想杰出代表的西蒙·波伏娃对女性主义(feminism)的定义为:女性主义是指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专门为女性问题而奋斗的主义。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女性主义的目标就是把妇女的精神引出“沉默领域”。

“Feminism”一词在20世纪初期引入中国后,被译作女权主义,强调争取女性的权力与权利。之后,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我国妇女理论研究者提出其核心思想不只是强调争取女性的权力与权利,而是追求男女平等,消除女性受压迫的地位,要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工作中,改变歧视状态。我国学者对“Feminism”这一舶来词,是译作女权主义还是女性主义,各执己见,并未统一。就笔者认为,“女性”相比“女权”在汉语中的解释稍显中庸,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并且“女权”只停留在政治等斗争领域,“女性”则是试图打破性别之间的不平等,进而构建一个更为健康的性别体系。因此,笔者赞同“女性主义”的译法。

目前对女性主义界定最为广泛的应用是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的定义: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包括男女平等的信念及一种社会变革的意识形态,旨在消除对妇女及其他受压迫社会群体在经济、社会及政治上的歧视。

2.论坛剧场

论坛剧场是被压迫者剧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在演员策略性的引导下,观众可以随时喊“停”,介入剧境,与剧中角色进行沟通或辩论,取代剧中演员,通过自身行动尝试将故事引至一个合乎理想的结局,从而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演员们在继续表演的过程中要适当给观众增加一点难度,因为论坛剧场不是要给观众一种很快就顺利解决问题的英雄主义式的成就感,而是激发观众思考,找出更多的可能性,当然也不是将观众打倒在地,让他下不来台。

论坛剧场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剧场、教育目标以及观众的积极参与。论坛剧场的剧情内容要求必须呈现一个清晰明确的两难困境,剧中主角所面临的困境或问题,应该与观众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这个两难困境被称为观演者的“施力点”,即创造一个情景,让观演者看完后,能如剧中人物一般,形成一种感情联结,激起他们心中想要扭转现状的欲望,并刺激和鼓励观众走上台来实践行动。另外,為了让观演者有强烈的参与动机,论坛剧场在结构上要清晰、严谨。从情节角色的安排到困境议题的呈现,都要符合写实的原则,否则这种情节带来的论坛是毫无意义的。故事里的“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关系也要拿捏得当,压迫者不是十恶不赦的“大反派”,被压迫者也不是纯洁无瑕的“小白兔”,两者的关系应是不断地在推、拉、拒中慢慢呈现,以此激发观众无限想象的空间。

二、“对话性别的影子”影戏工作坊案例

1.工作坊简介

本次工作坊的导师是美国艺术家Evan,他是首位将论坛剧场和影戏结合的艺术家,本次工作坊将以“对话性别的影子”为主题,试图将观众从剧场中的观看者变为行动者,甚至变革者,继而将这种改变的力量带回到生活中,对现实中的不公正说“不”,将隐喻融入影戏的视觉表现,让我们得以讨论那些难以被讨论的社会禁忌。用一种艺术化方式,真正建立平等开放的对话空间。笔者有幸参与了本次工作坊的学习及演出,接下来将就工作坊中展现的案例及自己的反思做简要分析。

2.家暴论坛剧场

剧情简介如下:一名女性被丈夫打得鼻青眼肿,深夜回娘家,哥哥看到后怒不可遏,要去找妹夫算账,被妹妹和母亲拦下了。母亲问了被打的缘由后,叹了口气说:“苦命的女儿啊,这就是我们女人的命啊。”女儿听见妈妈的话后,鼓足了勇气说:“妈,我想离婚,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妈妈听见后大吃一惊,“女儿,你可不能离婚啊,儿子,你妹妹想离婚。”哥哥在听见母亲和妹妹的谈话后,大吃一惊,内心独白:“妹妹居然要离婚,她离婚了我的家庭怎么办,我的老婆是妹妹换亲换来的,她离婚了,老婆的娘家人肯定要来要人,到时候我的家就散了,我的孩子还那那么小,不行,妹妹不能离婚。”想到这儿,哥哥扑通一声跪在妹妹面前,“妹妹,你不能离婚啊,你的侄儿还小,你为了哥哥,为了你的侄儿,你就再忍忍吧。”此时母亲突然捂着心口,大叫一声:“女儿啊,我的心脏病犯了,你这样还让不让妈妈活啊,妈妈拉扯你们不容易啊。”哥哥说:“妹妹,你看看,妈的心脏病都犯了,你是不是要逼死妈,你这是不孝啊,为了妈,你就再忍忍吧。”哥哥和妈妈一起半跪着拉着女儿的手,求着她不要离婚。女儿看着这一幕,“你们忍心吗,你们看看我身上有一块好肉吗,这次说什么我都要离婚。”妈妈赶紧对儿子说:“儿子啊,你要拦住你妹妹啊,不然咱们家肯定也要散了啊,快,快把你妹妹送回去。”(备注:“换亲”是指一方的姐姐或妹妹嫁到对方家里做媳妇,对方家中的姐姐或妹妹嫁到自己家中做媳妇)endprint

演出过程中不断有观众叫“停”,在这种替代的过程中我很欣喜地看到对于家暴受害者,我们有无数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不过我们也要承认,这样的悲剧也在时刻发生。这位母亲身上是有很多矛盾冲突点的,她心疼女儿,但是女儿的幸福永远都要为儿子的幸福让位,认为“这就是我们女人的命”。这位母亲其实是男权思想的牺牲品,是个受害者,但是在对待女儿时,她又也成了男权思想的捍卫者和帮凶。我们戏剧中的这位被家暴的女性最终没能如愿离婚,因为她承受不住母亲和哥哥“威胁式的乞求”,她承受不住“不孝”的骂名,她没有当断就断的勇气和决心。剧中的哥哥也有很多冲突点,他看到妹妹被打,那一瞬间要替妹妹报仇,可是冷静下来听到妹妹要离婚,他转念一想到自己的小家,马上就劝妹妹不要离婚,这个哥哥是个典型的男权思想者,是个男权思想庇护下的懦夫!母亲为了“传宗接代”的大局,迫使女儿去换亲,母子俩的作为恰恰助长了女儿被家暴的气焰。

同时笔者也发现,演员们在排演时其实设计了很多矛盾冲突点,但是观众都没有意识到。由此可见,大众对性别平等和反家暴的意识还有待提高。还有观众说家暴只在素质不高、学历不高的人中间产生。在此,笔者想澄清的是家暴不分年龄、不分地区、不分学历、不分经济条件……性别压迫就像是细胞中的毒瘤,它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家暴也有可能存在各个家庭中。

三、“对话性别的影子”影戏工作坊影响评估

1.论坛剧场的专业功能

第一,家暴问题具有很强的隐私性和隐蔽性,这就加大了外界对其进行干预的难度。论坛剧场作为反压迫剧场的一种表现形式,采用戏剧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了家暴的场景,在两难的处境中,将家暴的原因、对策等向观众“娓娓道来”。让社会大众知道什么是家庭暴力以及家暴的根源、家庭暴力的危害是什么以及遇到家庭暴力该怎么办。

第二,論坛剧场在辩论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通过剧情设置,观众可以看到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压迫者的反常行为、被压迫者的悲惨结局。借此,观众可以深层次地探讨家暴产生的根源,也许是压迫者的原因,也许是被压迫者的原因,也许是社会环境的原因,也许这几者都有。通过这种探究,观众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家暴问题绝不是家务事,家暴是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等各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从而反省自己周围是否存在这样的潜在危机。这相对于苍白的法律条文、心理学的家暴因素分析,显得更加深入人心。

2.论坛剧场价值中立的原则

论坛剧场从剧情创作、台词设计、流程设计及具体表现技术都是开放式的。演员们凭借个人对家暴问题的理解和反思来构思剧情,来设置两难处境。演员们在排练时可根据当时的处境改动台词甚至剧情发展,在演出的时候也可根据观众的反应来改变剧情的走向。在演出时,观众有控制全场的权利。观众可以随时叫停,来替代演员,用自己的方式使剧情走向一个合理的方向。剧场对于观众介入演出所实施的行为不作任何评断和评价,同样不会以“定论”的方式告诉观众这样的行为是否得当或有效。论坛剧场不是一个提供“答案”的地方,而是提供观众寻找答案和实验想法的平台的地方,剧场演员并不会直接告诉观众遇到家庭暴力应该怎么做,只是提供真实情景与一个模拟的“压迫者”让观众实验自己的行动策略是否有效,演员也不会告诉观众方法是否可行,而是通过介入演出过程让观众自行体验和判断。无论是演员们设计的剧情和台词、观众们的反映和表现,都没有对错之分,演员和观众所要做的就是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想法,任何人都不会对此作出判断。

3.论坛剧场助人自助的目标

论坛剧场是一个开放性的论坛,它的目标是充分激发出观众解决问题的潜能,提高他们对某一事情的认知水平,发展他们的能力,从而达到助人和自助的目标。演员们试图通过展现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展现贴近社会现实的剧情,引起观众心中的“共情”情绪,激发观众想要上台来改变剧情的欲望。演员们会通过剧情的走向告诉观众何时是恰当的介入时机,如果不抓住这个时机,那么很有可能故事就会走向一个悲惨结局。因此,论坛剧场也锻炼了观众要直面问题,并勇敢地站起来说“不”。通过不同的观众和演员的互动,激发出问题解决的无限可能性,从而增强观众对家暴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意识问题、面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四、论坛剧场的不足之处

1.演员质量难以保证

论坛剧场是演员通过表演来引导观众去思考和改变,对观众是没有任何要求的,观众只需要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即可,但是论坛剧场对演员是有要求的。演员们首先必须具备与表演主题相关的理念和意识,其次,演员们表演的场景必须是与现实处境相关联的,必须要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最后,观众在叫停,上来替代某位演员的时候,剩余的观众是有挑战的,因为整个剧情的走向就随着观众的介入而改变,演员们在推拒过程中要把握好度。像“对话性别的影子”影戏工作坊,它的主题是反对性别压迫,这对于公众来说还算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相对来说,对演员们的要求会更高。

2.观众参与度不高

论坛剧场是需要演员与观众互动的,通过这种互动来激发观众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论坛剧场中,演员只是配角,观众才是主角。观众手中握有随时可以中止表演、替代演员的“遥控器”,控制着整场表演的推动。但是论坛剧场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讲是比较新颖和陌生的,观众大都没有表演经验,很难从“被动观看”的角色转换到“主动介入”的角色,因此,很容易出现“冷场”现象。观众一旦参与度不高,那么也就会大大降低论坛剧场的意义和作用。

3.丑客引导技术不成熟

在论坛剧场中,会有一个类似于主持人的角色来调控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互动,这个角色我们称之为“丑客”。他负责在开场前给观众讲解本场论坛剧场的形式和主题,会带领观众做一些热身游戏,会在剧场表演间隙引领观众来代替演员继续表演,因此这个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国内对论坛剧场的了解很有限,对丑客的培训也很少,因此丑客往往会因为缺乏经验和培训而技巧不成熟、带领技术差、缺乏敏感度,导致错失观众和演员互动的机会,也有可能导致现场的辩论偏离主题,使得论坛剧场失去原有的意义。endprint

五、总结与反思

论坛剧场作为一种开放性的表达形式,通过高度贴近社会现实的剧情冲突,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联结,从而激发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家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却因为个人、家庭、社会等复杂的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家庭暴力的隐蔽性和隐私性也使得这个话题难以在社会上公开讨论,这严重压迫了女性的身心发展。论坛剧场作为反压迫剧场的一种,以戏剧的方式,为家庭暴力这个社会禁忌话题提供了充分讨论的空间和自由,引发社会大众对家暴的思考,使得社会大众看到家暴产生的根源,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动力。通过这种非批判、充分尊重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增强社会大众意识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暴产生的根源有方方面面,个人、家庭、社会都参与了家暴过程,反家暴不应是女性的“单打独斗”,每個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推动反家暴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代 娟,华 兴,郭 园,等.反家暴法下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模式[J].劳动保障世界,2017(15):38-39,43.

[2]梁国栋.反家暴预防措施待做实[J].中国人大,2015(18):16-17.

[3]陈绍茹.女性主义及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工作[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3.

[4]唐蕴菁.社会工作视角下论坛剧场在家庭暴力防治实务中应用性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5]秦颖颖.社区社会工作对家庭暴力的介入——基于两性冲突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8(22).

[6]周丹红.家庭暴力防治:一个社会工作视角[J].传承,2008(18).

[7]陆佳颖,李晓文,苏 婧.教育戏剧:一条可开发的心理潜能发展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

[8]陶庆梅.作为社会论坛的戏剧[J].南方文坛,2003(1).

[9]胡世丽.家庭暴力的原因及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防治[J].学理论,2012(24).

[10]周冬然,高建秀.家庭暴力受虐妇女的社会工作干预——身心灵互助健康模式初探[J].社会福利,2009(8).

[11]李爱芹.浅析家庭暴力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J].社会工作(理论版),2009(3).

[12]曹路生.香港教育戏剧[J].戏剧艺术,2003(6).

[13](巴西)芭芭拉·桑托斯,姚 黎.被压迫者戏剧与社区文化发展[J].戏剧艺术,2004(2).

[14]李 霞.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优势分析[J].阴山学刊,2011(1).

[15]刘晓善.家庭暴力基本问题透视[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暴工作坊女性主义
反对家暴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需要立法保护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