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经济增长动力拓展陕西发展空间

2018-01-03 10:26关鸿亮
西部大开发 2017年10期
关键词:陕西经济发展

文 / 关鸿亮

寻找经济增长动力拓展陕西发展空间

文 / 关鸿亮

“十五”以来,陕西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投资效益不高、对外经济开放度偏低、金融业欠发达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总结陕西经济运行特点,分析研究经济增长动力,对于寻找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拓展发展空间,实现陕西经济“弯道超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回顾 “十五”以来陕西经济以二产强支撑和投资拉动型为特点

二产强支撑型经济

“十五”以来陕西经济主要由二产和三产带动,其中二产的贡献率最大,由2001年的49.1%逐年提高,表明陕西经济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属于二产强支撑型。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基本稳定保持在30%以上,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投资拉动型经济

陕西投资率逐年上升,由2001年的42.3%上升到2016年的106.8%,投资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说明陕西仍属投资拉动型经济。

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技创新动力匮乏。陕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产品总额的比重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陕西科技人才教育大省地位极不匹配。二是对外经济开放度偏低。陕西外贸出口依存度长期徘徊在6%以下,对外贸易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对外经济活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三是金融业欠发达。2016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GDP占比6.1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贷差高达11483亿元,大量存款资源被全国性金融机构投放到省外,全省金融“失血”情况严重。四是投资效益不高。“十五”以来,陕西投资高速增长,而投资效果系数却连续下滑,说明投资规模在增大的同时,资本投入的生产效率却在降低。

现状 “十三五”期间陕西经济增长条件发生变化 经济增速回落不可避免

经济增长条件发生变化

一是随着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一些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会走向农村,人才流动呈现双向转移。二是中央货币政策由简单的数量控制逐渐转向质量和结构的优化,市场资金流动性很难出现大水漫灌式的投入,这将影响陕西项目融资,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贷款影响更大。三是原来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今后经济增长要更加考虑环境承载力,实现环境水平提升条件下的集约型增长。

经济增速回落不可避免

世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陕西经济环境更为复杂,经济增长由数量型扩张转向了质量型提升,质量型增长模式下,实现同样增速的难度要比数量型阶段更大,因此将面临一段较长时期的中速增长态势。

展望 陕西经济增长将释放新能量 发展潜力巨大

虽然“十三五”期间陕西经济很难再出现过去几年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但陕西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随着改革开放、转型升级等新动力的不断增强,经济增长将释放出新能量。

内外兼修 陕西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从国际国内大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在国家深入实施新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外部环境总体上有利于陕西加快发展。

改变内涵 凸显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

新型城镇化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基础设施的投入、区域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等都将极大拓展陕西经济发展空间。

人口红利 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陕西人口素质整体较高,科研院所和高校密集,在人口红利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过程中,这为我省释放质量型人口红利,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西安浐灞生态区

西安高新区

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金融小镇

分析 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为推进陕西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能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新动能”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战略意义。陕西经济要推进可持续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能。

协同拉动

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侧重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任务是育新替旧,培育新供给形成新动能。以服务化率提高为特征的后工业化与以“绿色”和“中高端”相融合的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会创造巨大的工业生产和消费的需求,推动地区和全国经济持续增长。

创新引领

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新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成长。这些新市场主体大多从事金融、健康、信息、旅游等服务业,市场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都很强,这为宏观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微观动力。

市场主导

加快简政放权,深化财税、金融、价格、汇率、国企和社保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推进公平准入,形成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全面构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机制,将进一步增强陕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决策 厘清“十三五”经济发展重点任务 促进陕西经济更好发展

注重投资、消费、进出口协同拉动促进经济平衡发展

提升消费层次

建立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机制,调整和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夯实消费增长的经济基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调整投资结构,将投资重点放在信息化、服务业以及消费转化效应较大的教育、文化、旅游、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和消费基础设施上。

优化投资结构

优先考虑新兴战略性产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民生等方面,注重社会事业、民生领域和生态环境投资。加大创新领域投资,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加紧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加大对研发设计、技术升级改造投入力度。

转变贸易发展方式

明确职能定位,加强部门协调,构建新型贸易促进体系;创新贸易促进方式和手段;优化贸易结构,借助三星、强生等项目的投产,加快培育新的出口支柱产业,提高出口规模和商品档次,闯出陕西的出口品牌。

破解经济增长要素制约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

破解“金融抑制”

以陕国投为主打造我省信托平台,以西部证券为主打造陕西证券平台,将省辖金融资本、资产进行有效整合和统一管理。发展地方特色金融,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机构、创业投资机构、产业投资基金深度合作。

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

支持建立高端芯片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航空及航空服务业产业聚集区等具有陕西特色的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以陕西传统文化为特色的第三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配套等生产性服务业。

坚持改善民生

深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建设力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居住证制度,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进一步规范公共产品的资本化运营,降低公共产品服务费用。

加大创新力度引领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加大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究投入力度

设立创新专项基金,从事基础性、长远性和前瞻性、公益性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前沿工作。以科技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在纺织、装备制造和能源化工等重点优势领域,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合作。

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设立陕西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创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构建全过程孵化服务链条,打造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业创新中心。

建立创新人才队伍

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 “绿色通道”,扩大公派出国留学和接受留学生规模,加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建设。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工程。建立陕西“一站式”海外人才服务窗口,培育引进一批国际化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强化市场主导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提升经济规模和档次

一方面,鼓励省属企业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兼并、收购或者参股、控股省外相关企业,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和企业资本运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鼓励省外各种性质的企业收购、参股陕西国有企业,盘活国有资本,真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升陕西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层次。

发展民营企业,夯实经济基础

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城市公共事业和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以及电力、能源等垄断领域,参与国有资本资产重组。

加大要素平台建设

加强产权交易信息网络建设,降低交易成本。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要素市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进入交易,使产权市场成为各类市场主体有序竞争、资本流动、资产重组、扩张发展的平台。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陕西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