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暖
欢喜从哪儿来?从鸡蛋里来,从日复一日的期盼中来,从每一次倾心的渴望中浓郁起来。
贫苦的生活,温情的鸡蛋。物质荒寒,内心却因稀罕的鸡蛋而泛溢着幸福的芳香。鸡蛋可是宝贵至极,“被母亲高高地放在木板上的瓷坛里”。不仅放在有身份有地位的瓷坛里,还被高高地放好。放好的是鸡蛋,是积攒,是等待,是一种视而可见的希望。等攒到一定数量,拿到镇上去卖,换来油盐酱醋、针线、布料……如此直接又立体的收获,激起的是久违的幸福,是连梦里都会跳跃出来的笑靥。
念念不忘的童年,是生命跳跃的浪花。翻开四十年前的童年,有苦有乐,有悲有喜。然而,《幸福的鸡蛋》里,哪里有一点点苦涩与悲伤!有的是充满亲切怀恋的回忆,是蹦跳着为鸡蛋而奔跑的身影。“一听到母鸡咯咯的叫声,我撒腿就跑向后院”,似乎眼前就有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循着母鸡的叫声飞奔而去,等母鸡功臣般昂首阔步骄傲地走出鸡窝,拿着温热的鸡蛋,心情比睡梦还要酣畅,比飘满花香的春天还要温馨,比晴朗的天空还要蔚蓝。于是,作者自然而然地愿意把捡鸡蛋这个任务,安到自己的身上。“对着太阳举起来,能隐隐约约看到蛋黄呢”,如此令人心动的时刻,如此细腻的描绘,如此传神的书写,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此时,幸福的何止是人,那枚映日的鸡蛋,想来,也带着美美的企盼吧。也难怪作者会踩着大凳子,“颤悠悠地从高高的木板上搬下那个瓷坛,看蛋们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地躺在里面睡觉”。因为喜欢,所以冒险;因为盼望,所以珍爱!
亲情之爱,因蛋而浓。稀罕的鸡蛋,宝贵着用。只要轮到生日那天,母亲就会在面条下面埋个荷包蛋,这样的时刻,是需要仪式的。作者的描写,令人如临其境,“把鸡蛋扒来扒去,面条吃完了,就是舍不得咬一口鸡蛋”,真是生动完美的叙述,不著一字喜欢,发自内心的无尽喜欢,早已令人感觉得到。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叙述的高妙,这就是令人回味的原因。透过鸡蛋,可以看到那段岁月与时光的清苦,不止作者家里,每家都是如此,鸡蛋成了待客的上好之物。“家里来了金贵的客人,才会用一个鸡蛋”,不是普通的客人,是重要的客人,不同寻常的客人,才有资格用一个鸡蛋,可见,鸡蛋金贵的程度,不由得令人对鸡蛋心向往之了。把最金贵的东西拿出来待客,可见母亲待人之诚、之真!母亲的心,是纯正的,是透明的,是诚挚的!
动情的文字,迷人的场面,引人向往与回味。随着文字,想与作者一起,回到那个活泼又幸福、充满动感又美好的童年。只要心灵不荒芜,时光永远美好。《幸福的鸡蛋》,正好契合了这样的说法。无论是飞奔着捡鸡蛋,还是轻轻地推一下坛子就会醒来的鸡蛋,抑或是对着太阳就能照出蛋黄的鸡蛋,无不催生出每个人对鸡蛋的喜爱之情,激荡起对那段岁月的感慨之情。小小的雞蛋令童年飘满幸福的味道,弥漫着不一样的岁月之味!读《幸福的鸡蛋》,令人充满幸福的回味,令人齿间留香!
回到眼前,无数“幸福的鸡蛋”,亦在我们的生活里浮现。对岁月,我们也多了无限的感激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