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

2018-01-02 11:55朱钰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金融

朱钰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不断的深化改革,我国当前金融行业所需人才也不断增加,为了能够顺应这一发展大趋势,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纷纷选择开设金融专业,但是事实上,在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具体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呈现出更加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事实上相比较于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才是高职院校的发展优势,当前的重理论輕实践的教学方式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相差很远。本文通过研究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构建方式,在构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实际教学安排,试图通过专业导向来对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学结构进行研究,对金融专业的人才教育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动。

最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呈现不断的高速发展模式,现代高职院校职业建设体系不断的稳定发展,其中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培养的大批量的专业人才不仅填补了人才的缺失,同时还能够对劳动者群体的整体素质进行了相当大程度的提高,而且为我国金融专业的人才输送也提供了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金融专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众所周知的是,金融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需要为我国几乎所有的行业的发展都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通常而言金融行业发展迅速的国家其他部门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同时金融行业又是我国现代经济当中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产业,从我国内部来看,金融行业与我国各个部门和单位的生产经营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 都有密切的联系,从世界范围来看,金融往往成为国际之间的交往纽带,联系了经济文化,国际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等。因此我们可以说金融专业具有相当的发展前景,这也是在近几年金融专业的地位不断提升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融;人才培养

一、金融专业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由于金融专业的特殊其本身就具有相当强程度的应用性和技术性,随着互联网高科技在金融行业当中的广泛应用,金融行业以及相关产品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需要的操作人员水准也越来越高,这使得金融专业相关实践教学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学仍然只处于研究理论的环节,大多数教师还只是集中于理论研究工作,在实际的金融专业教学计划当中,理论课程的比重往往大于实践课程的比重,甚至部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为了能够拥有足够的课时进行理论教学而对实践课程进行进一步的删减,使得学生的实践课程变得更加稀少,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大多数金融专业的人才只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不能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与社会实际产生脱节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部分本科院校,更多存在于高职院校当中。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培养目标需要培养出大量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论是知识层面或者工作能力等方面都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性质,需要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及时的掌握自身工作内容,因此对于我国高职院校而言,教育的最主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实践型人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

在对当前经济市场的需求现状以及对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进行准确的判断以及合理的预测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要求,纷纷选择在校内开设了金融专业,长久以来为我国输送金融专业的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事实上,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在单纯的模仿社会上的其他本科院校,进行理论教学,忽略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差异,极大的压缩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课程。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育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对于股票证券的操作,最基础的实践就是让学生亲身参与进股市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但是由于股市的不确定性以及专业性,对于学生和非专业人士的教职工来说,都存在着太大的风险。而对于银行机构来说,由于银行机构的特殊性,很多的信息都有关于客户,需要严格遵守保密的政策,包括银行在处理部分相关业务时的方式方法,流程规章等,如果学生或者任课教师不能深入银行岗位,或者有一定的银行工作经验,是很难能够了解具体的办理环节,学生不能通过理论知识了解到银行工作的实际内容,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被极大的压缩。

二、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来说,虽然不同于社会上的本科院校进行理论教育,偏向学术培养,教学中应当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综合人才,但是在培养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教学。

事实上,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即使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但是任何实践教学的成功都离不开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人合的实践教学也都是建立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之上,如果为了更正当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局面,而开始大量增加实践课程,忽略了理论教学,那么实践也只是没有理论基础支持的盲目的实践,而作为金融类的人才,最主要具备的首先就是对我国当前金融业相关知识的掌握,需要学生具有相当扎实的理论基础,虽然由于教学定位不同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深度和掌握力度远远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但是对于金融行业的理论知识掌握还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高职院校最主要培养的应该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对知识的传授过程当中,还要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长期以来的就业趋势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纷纷就职了客户经理等更偏向于引导和社交的岗位,作为学生工作的初始,能否胜任工作是建立学生信心的重要时刻,所以当学生在校期间,要充分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确保学生在毕业走向岗位之后能够迅速的融入岗位,适应岗位需求。

三、转变高职院校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

3.1.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

根据高职院校学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选择由社会企业和在金融领域的技能当中存在一定带头作用的人士,组成一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结合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共同进行金融岗位的分析,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这些分析改善自己的教学课程体系,分解出金融专业的学生典型的工作岗位以及工作任务,从而明确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方面,要进行精简课程,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围绕金融专业的核心理论去设计课程,如果将教学范围扩大太多反而会使得学生更加抓不住教学重点,因此在对课程结构的改革过程当中,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删除,将不必要的理论课程进行删减之后,可以适当的用实践课程填补空白。

除此之外,在大学学习过程当中,除了传统的教师授课的第一课堂外,丰富的第二课堂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金融行业的课程而言,变化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多种教学手段也层出不穷,相关产品以及平台也呈现出不断创新的趋势,事实上学生的课外教育不仅仅限于第二课堂,甚至 可以第三课堂,第四课堂以及互联网云教学等,学生可与选择在传统课堂外积极参加银行企业等金融相关机构举办的讲座,座谈会等等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会议,积极了解当前的金融环境以及形式,及时的根据金融专业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自我调整。另外,高职院校也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校内成立各种专业技术相关的社团以及举办相关活动,通过举办多种方式的比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也是一种提升。

3.2.引导金融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专业相关实践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进行软件教学,实训环境模拟应当是最容易实现的实践教学,大多数学校都选择积极的购买相关的教学软件,建立专业的实训基地,来对银行业务,证券业务等实践场景进行模拟,让你给学生能够最快的将理論和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和结合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学生的营销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这就需要学校积极的引导学生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勇于参与进社会大环境当中,可以通过教师组织一些全校范围内的活动,带领学生在各个专业或者其他院校进行宣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学生输送进合作的企业当中,进行实际岗位实践,锻炼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对自己进行一定的推销,从而树立学生在人际交往当中的自信心,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营销能力和专业素养。

3.3.打破传统封闭式教学,积极进行开放式教育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与社会企业进行了校企联合办学,大多数金融专业的校企联合企业都是银行机构或者是证券公司居多,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校企合作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数量的庞大,让所有的专业学生都能够得到企业的实习机会是非常不现实的,因此大多数的学生只能独立的去找实习机构,对学生的实习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与自身合作的企业优势,选择一部分能够让学生得到了充足的锻炼的企业进行实习,同时学校虽然很难让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岗位实践,但是可以组织学生去合作企业进行大规模的观摩,形成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岗位的工作氛围。

四、总结

在金融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如何积极的应对这个时代给金融行业的机遇和挑战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培养优秀的金融专业人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是每个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职工们都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只有能够紧跟时代步伐,顺应经济变革走向,才能使得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得高职院校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当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工程,也是高职院校能够在社会当中得到立足之地的基础工作,所以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加大研究和时间的深度,积极应对社会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析[J]. 李海涛. 新余学院学报. 2014(04).

[2]职业能力的内涵与要素分析[J]. 胡建波,汤伶俐. 职教论坛. 2008(04).

[3]高职金融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培养[J]. 唐福萍,刘志浩. 辽宁高职学报. 2006(05).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职院校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