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学习状况与增强学习适应性教育的研究

2018-01-02 11:55孙春禹刘志刚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3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孙春禹 刘志刚

摘 要:新时期高校新生学习状况堪忧,学生不善于自主学习、对学习不适应等问题严重,厌学心理导致许多学生成绩不佳,也造成部分学生出现严重挂科,甚至个别学生被降级或开除,为更好解决高校新生学习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增强适应性教育等对策实践研究。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学习对策

导言

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来临,越来越多学生升入高校,而一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对高校教学方式和自身学习逐渐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甚至有的新生被迫退学。最近,某高校对学习不合格的十余名本科学生降为专科生,还有某高校对四十余名学习有问题的学生给予部分降级、部分开除学籍的处理。结合高校新生学习状况和问题根源,对此进行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

一、当前高校新生学习现状

1.学习认知错误

学生学习有正确、全面、深刻和系统的认知。可现实中,许多高校新生在高中阶段都听到过“上大学就不用像高中学习怎么累了”、“上学就可以歇歇气了”等“善意”的谎言,确实给一些新生进入高校学习思想心理造成严重误导。学习是学生根本任务。而一些新生入校后就不像高中阶段那样注重学习精力投入,对大学怎么学好一时不知所措,思想和精力发生转移,放松学习追求,多数新生还想加入学生会当干部或加入各种社团为逃课或逃避纪律约束埋下伏笔。

2.学习行为缺失

高校新生思想认识缺失造成学习行为偏差。一些新生存在学习目的性不清、自觉性不足、主动性不强、专研性不够等问题,缺乏知识深入挖掘和广泛运用能力,因此,造成有的新生学习不主动、不爱学;还有的新生偏科严重,感兴趣的学,不感兴趣的不学;有的新生受手机或网络等影响成瘾,造成课堂上总想着摆弄手机,甚至沉迷游戏,严重影响学习;有的新生成为学生干部后,总是忙忙碌碌,无暇自身学习;有的新生受不良风气影响,平时不学习只等考试前突击。

3.学习环境不适

高校新生从高中升入大学,由于学习环境、教学模式等改变,大多数学生暴露出一定问题,导致他们在学习方面产生不良后果。高中教育老师总在督促和指导,家长也是日夜陪伴,一切知识掌握主要靠老师讲解、辅导,学生只是反复练习、熟记,课后有老师追踪、补课,还有家长的督促和陪伴,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而大学老师下课就不好联系,学习全凭自己自主巩固和研究。另外,大学也是学生离开家长独立生活开始,没有家长陪伴管教,一些学生就会放任自流。

4.教学模式困扰

高中学习以应试为目的,注重考试和争取高分数。而大学学习以掌握、运用、研究为主,学校老师侧重要求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和提升拓展知识面的能力。所以,高校老师在课堂上以激发学生思维、知识运用、探索研究为出发点,需要学生形成發散思维,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因为高校教师不坐班,学生如果有问题也不能及时找老师请教,学生课下见不到老师成为高校共同的特征,高校新生一时间有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不知道寻找什么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大学学习,久而久之降低了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困惑。

二、增强高校新生学习适应性教育

1.学习适应性教育及应用

学习适应性是指个体超越学习情境中的障碍的倾向或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应包括学习观念、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适应。当前,很多高校都会加强新生适应性教育,但是,以往围绕学校军训、管理,纪律要求对新生做要求,对学习适应性教育较少,所以,新生在高校生活和纪律等方面不易发生问题,却而在学习方面表现出严重偏差,暴露出对学习的不适应。因此,高校应对新生开展及时、深入地学习适应性教育引导,促进新生入校后不仅要适应生活、纪律等管理,更应该解决好学习适应问题,以保证实现学习稳步提升。

2.学习目标引导教育

学习靠内因作用,内因变化才会促进成绩提高。围绕学习目标,坚持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人才观,发展观。在学习观方面,注重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制定好个人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养成学习习惯,体现学习专研,实现学习创新;在人才观方面,明确学习动机和增强学习动力,我国教育方针是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所以要广泛培养新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促进新生学习行为良好养成,消除游戏诱惑,防止新生沉迷;在发展观方面,坚持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开展大学学习方法指导,激励新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作用,借助评优评先等工作,提高新生学习成绩。

3.学习环境认同教育

对于新生来讲,适应新环境是保障学习的基础。要尽快消除对学习依赖的思想心理,改等、靠、要的旧习,变主动学、自主学、拓展学,提高自身思维发散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一方面,班级学委等干部要对新生做好学习情况调查,把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问题与任课老师做好交流沟通,坚持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步走原则;组织学习优秀同学为后进同学辅导;开展学习活动竞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学校图书馆、自习室等良好环境,远离网络手机的诱惑。另一方面,新生自己要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体现自主学习行动,主动联系老师探讨研究课业知识和创新创造思路,提升科技兴趣,培养制造能力,坚持带着问题学习和交流,利用网络提升学习。

4.教学模式适应教育

增强对新生学习适应性教育应成为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必要工作内容,围绕新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文章,养成探索、专研、创新的思维习惯,培养自己学习思想、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高中与高校的学习有较大差异,在学习之前,做好思想认识、心理意识、学习行动、组织纪律等多方面准备,对大学学习要有整体感知和具体感受。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需求认识,以全面发展和探索研究的能力提升为重心,尝试有效自主学习方式,创造班集体优良学习环境,通过优秀学生示范帮扶机制对后进生带动,探索出一个更适合高校新生学习的管理模式,营造班级整体学习氛围,促进新生学习,形成班级鼓励奖励机制,激发新生学习热情,以提升新生学习能力。

5.学习行动促进教育

高校新生入学初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和热情,但随着时间增长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懂得学习重要性并较好地坚持追求,有的学生却逐渐暴露出了不适应。其表现主要有:思想上放松学习、心理上轻视学习、行动上远离学习,不重视基础课学习,个人兴趣上发生偏移,部分学生因手机或网络导致日常行为发生彻底改变,学习的思想意识受到严重冲击。消除影响学习问题方法:一是要教育培养新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人才观、发展规,引导鼓励新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形成同学以学习为荣耀,班级以良好学风为荣的氛围。二是要建立有效促进和管理方法,加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下复习机制,建立与课任老师立网上沟通联系平台,建立教室手机使用管理制度。三是转变学习策略,改被动学为主动学,走课堂学和课后学持续之路,倡导同学相互学,先进带后进学方式,做好学习规划和学习阶段成果检验,确保成绩稳步提高。

三、束语

总之,针对高校新生学习现状,坚持查找根源实施对策,坚持采取和推进思想教育、日常管理、辅助学习等全面管理措施建设,使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增强适应性和追求实效性,就会保障高校新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最终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亚平.论如何做好大一新生的适应性教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7(20)

[2]黄卫明.周炎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 中国校医预览.2007(1)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微信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构建研究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做法探析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措施研究
试论影响高校大学生信仰多元化现象的原因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山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成因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