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域土地规划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018-01-02 11:55颜世华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3期
关键词:土地规划可持续发展

颜世华

摘 要:可持续发展应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为了促进区城的可持续利用,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相关的环境政策,提出了区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过程和环境政策的循环模型。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土地规划;环境策略

一股来说,环境规划的有效性和成功的可能性随所涉空间和时间宽度的减少而增加。对各种环境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消除经济上不合理技术上不可行的方案,并结合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不同意见进行优化和修改。因此,可以说“从区位出发,从区位出发,从未来出发,从现在出发”是区城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原则。

1区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可持续

区域本身是一个整体,在对一个特定区城规划从时空角度进行解析之前,必须考虑其整本功能与背景环境相适应。人们对区城的不同理解不应影响区城开敢系统的空间格局优化组合。政区规划与区城规划之间的差别不是绝对的,有时一个政区规划常被分成几个区城规划分别进行,有时一个区域规划则步及几个政区规划的协调。为了增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可行性,必须重视分阶段.分层级进行规划设计的工作。通过实施区城可持续发展战术来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 协调发展。环境政策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确定实施的工作路线、方针、原则及其他各种对策的总称,是环境保护括动的实际行为准则。环境政策的研究必须从存在的环境问题开始。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关的重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质量退化(沙化、盐责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耕地锐减和农业环境问题。

2.区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与决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城内,根据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国土整治规划是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规划。国土整治规划要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充分反映国土整治规划的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长期规划,一般为15年,目前正在编制的995至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用了自上而下的方法,逐级进行。《土地;管理法》(198年8月29日修订)第4条及第三章就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了明确规定。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区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种制度在英国称“土地规划许可制”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称“土地使用分区管制,其核心是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士地用途转变实行严格控制。

一个成功的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及土地规划方案的提出, 有利于一套科学的反映区城环境质量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 要建立这样的一套指标体系又极为复杂,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所以,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指标体系。 虽然没有十全十美的规划,但只要能对区域的发展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测定和预测,实行较为难确的控制、调整与反映,就能促使区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利用自然科学的反馈原理及补偿机制,可以为可持续性决策服务。 以及内在的许多矛盾外在的紧张状态,其结果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政策系统主要是以制定政策作为行动的指南和指导补偿行动,以及利用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央策机构来帮助解决矛盾补偿系统由政府的许多集团或分散的机构组成,在指导人类生态系统的实际工作中,政策的效益决定于补偿系统。在政策循环里,生态问题是主要的焦点。反馈机制十分重要,通过对某种政策根源的分析,可产生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将其反应到政策系统中去制定新的环境政策。形成环境政策的支配因素大致可分成3类:辩证的因素起源于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规范因素与政策系统的运作有关,实际因素影响着补尝系统的作用,决定了政策最终执行的权或性和效益。

3.中国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多与土地利用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1992年6月, 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研了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并要求各国根据本国情况,制订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1994年3月25日, 經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其重点是针对中国现存的环境与发展的突出矛盾采取应急行动,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打下坚,实基础。1998 年和2000年,国务院分别发布实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确立了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并重的基本原则。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据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原国家计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对中国生态形势的基本评估,生态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表现在:(1)水土流失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2)土地荒漠化面积继续呈扩展趋势;(3)草场“三化”(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不断增长: (4)水资源紧缺且开发利用不合理; (5)湿地破坏严重; (6)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7)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耕地质量退化,数量减少,等等。

4.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考虑不够

近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相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来说,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和规划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巨大和持久,范围更加广泛。土地作为一切人类活动的载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加于环境的压力。它与环境的脆弱程度一道,决定了环境的质量。土地利用规划作为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息息相关。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土地利用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性的,累积性的,有时是不可逆转的。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可能会引发消极环境影响。比如: (1)陡坡地开垦为耕地可能会引发或加剧水士流失,或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2)围湖造田缩小湖面面积可能会增加洪涝灾害发生几率和程度;(3)对某些水面、荒草地的开垦可能会破坏湿地或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而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4)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增加城镇用地(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增加、扩大耕地和园地面积(农业用水增加)可能加速水资源的耗竭; (5)非农建设可能会导致高质量农地的损失;(6)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不当可能会导致生物群落生境的破碎化和岛的化;(7)大面积的城市化可能会降低景观的异质化程度,从而降低景观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等等。

当然,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也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1)土地整理复垦可以增加农地数量和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2)生态建设用地的供应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等等。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为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之成为真正的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规划。

5.结语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涉及政治经济生态,国家发展状况、人口靠质等各方面,本文仅就土地规划中的环境计划部分做了一些阐述,对区坡水平上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相关环境政策与法制进行了探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环境考感在开发中的优先程度取决于社会经济利益的需要和现实所能确定的环境政策: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修订的《地管理法》中得到了加强、但相关法律还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内容;特别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环境计划部分以及与国土整治规划相衔接方面尚没有明确管理职责及关系,应该补充可操作的制度,以保障立法目标的实。(2)有关他的可持续利用课题的论证与巩固必须有来自农业区的人员和群众组织的积极参与,以体现环境民主原则;要逐步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落实、强化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切实减轻农民负租。 (3)提高土地开发利用者的环境意识,培养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的科技及管理人才应看作一项有效的投资;要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适應市场经济体制和环保需要的资源利用管理模式规划。 (4)为了改善环境,保证土地的持续利用,有必要建立具体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政策使政策变为真正的行动远比理想主义的目标声明重要;在立法层饮上不能仅仅作一些政策性宜告,要加强行为模式与祛律后果的立法,为实现祛的引导作用提供可行依据。(5)环境保护计划是整个区城规划中的一部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必须与有关同级机构密切合作: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应如强对执法活动本身的监督,以保证规划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办调发展;对规避法律和违反规划的行为实行有效制裁,坚央制止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破坏环境的行为。(6)做好不同层次以及同一层次不同区城规划之间的协调,保正规划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注意短期与中长期规划之间的延续性,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立体布局,综合开发运用政策法律、经济如财政税收信贷等科技和教有等多种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云龙,徐嵩龄.论现代环境伦理观的恰当性从“生态中心主义”到“可持续发展”到“制度转型期”[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8 (03) : 259-261.

[2.]雍红月,李松林。区城经济动态发展水平的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 (05)12-14.

[3]..晏路明.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4].迈尔斯.人的发展与社会指标[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土地规划可持续发展
基于四象限分析理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研究
探讨基于经跻转型背景土地利用的规划筐理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乡镇土地规划管理的探析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