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平 黄伟卿
摘要:对培育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进行肌肉和性腺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肌肉中粗蛋白、脂肪和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9.9%、0.8%和75.1%,生殖腺中粗蛋白、脂肪和水分含量分别为30.59%、1450%和54.69%,肌肉和生殖腺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5.59 g/100 g和8.14 g/100 g,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50 g/100 g和9.90 g/100 g,氨基酸评分分别为71.7和100,肌肉和生殖腺中饱和脂肪酸总量组分别为44.0%和49.2%,單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为24.6%和29.2%,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为279%和15.7%。
关键词: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肌肉;性腺;营养成分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俗称“蟳”,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区的红树林地区及河口区,是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沿海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天然捕捞产量约为10 000 t/a[1-2]。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到印尼爪哇海之间的沿岸海域,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蟹类之一,尤以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为多。近年来,国内外对青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苗种培育[3]、人工养殖[4]、种质资源[5]、遗传育种[6]、设施设备[7]和饲料[8]等方面,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青蟹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青蟹的营养、品质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此,对采用笼养技术对拟穴青蟹的肌肉和生殖腺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实现培育青蟹规模化提供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拟穴青蟹的来源及试验设计
2016年12月收购宁德市三都澳海区野生拟穴青蟹7 500只,并从中挑选出体质量范围为324~513 g,平均体质量为(453.6±46.91)g,已完成交配,体型健壮、无病害、无损伤的健康青蟹,置于宁德市鼎诚水产有限公司青蟹养殖基地。以塑料为材质,设计一个箱体(36 cm×26 cm×27 cm),箱体上设有操作口,用于放养、捕捞和投喂,并在箱体上设有进水口、喷水口、排污口和溢水口,便于保持养殖水循环交换和快速排出青蟹排泄物,减少细菌微生物的滋长,形成“蟹公寓” (图1),每个“蟹公寓”养殖1只螃蟹。进行“红膏蟹”培育试验,每个试验组和对照组设计3个平行试验,每组500只。
5.排污口;6.溢水口;7.操作口;8.进水口)
1.2养殖管理
日投喂两次,投喂时间为早上6:00和晚上18:00,投喂量为体质量的8%~10%;采用流水养殖方式, pH 7.8~8.2 ,水温 18~20 ℃,且日温差不超过2 ℃,盐度 13‰~18‰,溶解氧>5 mg/L,氨氮<0.2 mg/L;每天清除死蟹、残饵及排泄物并记录死亡、水质变化、摄食等情况。
1.3营养成分检测
分别取性腺发育成熟的养殖36 d后和野生捕捞的拟穴青蟹测定其肌肉和生殖腺营养成分。粗蛋白检测方法采用GB/T 5009.5-2010,粗脂肪检测方法采用GB/T 5009.6-2003,水分检测方法采用GB/T 5009.3-2010,氨基酸检测方法采用GB/T 5009.124-2003,脂肪酸的检测方法采用GB/T 17377-2008。
1.4营养品质评价方法
营养品质评价根据FAO/WHO(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1973年建议的每克氮氨基酸评分标准模式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提出的鸡蛋蛋白模式进行比较,氨基酸评分(AAS)计算公式如下[9]:
氨基酸评分=待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g)/评分模式同种氨基酸含量(mg/g)×100%
1.5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处理软件处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Duncans)对测量培育统计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肌肉和生殖腺中营养成分的显著性。
2结果
2.1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取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同海捕野生青蟹进行肌肉营养分析对比发现,两者生殖腺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极显著高于肌肉(P<0.01),水分均极显著低于肌肉(P<0.01);野生“红膏蟹”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和水分的含量与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的显著性差异不明显(P>0.05);野生“红膏蟹”生殖腺中水分的含量显著低于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P<0.05),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2.2氨基酸含量及评价分析
两种红膏蟹肌肉和生殖腺均检出18种氨基酸,但氨基酸总量存在一定差别。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的肌肉氨基酸总量(16.64 g/100 g)高于海捕野生组,生殖腺的氨基酸总量(24.63 g/100 g)低于海捕野生组;野生组肌肉和生殖腺中呈味氨基酸、生殖腺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均不显著高于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P>0.05),而肌肉中必需氨基酸不显著小于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两者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基本一致(见表2)。
根据 AAS 评价模式,对发育成熟的拟穴青蟹不同组必需氨基酸组成进行评分,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生殖腺氨基酸得分最高,达100,海捕野生组肌肉氨基酸得分最低,为64.8;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肌肉和生殖腺的氨基酸得分均高于海捕野生组,各组第一限制氨基酸都为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见表3)。
2.3脂肪酸含量分析
对性腺发育成熟的拟穴青蟹脂肪酸含量分析,其主要含9种主要脂肪酸。拟穴青蟹的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含量为21.0%~29.5%。不饱和脂肪酸5种,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肌肉含量占 46.7%,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性腺含量45.3%,海捕野生肌肉含量占 493%,性腺含量47.6%。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十八烷烯酸为主,含量为14.8%~15.7%;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主,含量为8.9%~12.3%。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不饱和脂肪酸小于野生组,但结果不显著(P>0.05)(见表4)。
3讨论
3.1青蟹肌肉和性腺的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经检测结果表明,青蟹肌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和海捕野生性腺发育成熟的拟穴青蟹中粗蛋白分别为199%和20.2%,高于王雪锋等[10]和檀东飞等[9]研究的海淡水养殖模式的青蟹和市场上销售的青蟹肌肉中粗蛋白含量。
檀东飞等[9]对市场上销售的青蟹的生殖腺基本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显示,生殖腺中粗蛋白、脂肪和水分含量分别为30.59%、14.50%和54.69%。本研究中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生殖腺中粗蛋白、脂肪和水分含量分别为26.3%、124%和55.5%,而海捕野生组则分别为265%、12.3%和53.7%。结果同檀东飞等[9]一致,生殖腺中粗蛋白和脂肪显著高于肌肉(P<005),而水分的含量显著低于肌肉(P<0.05)。
3.2青蟹肌肉和性腺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分析
由于人体不能合成氨基酸或者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需要从外界食物中获取,因此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组成比例[11]。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和生殖腺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5.59 g/100 g和8.14 g/100 g,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分别为0.34和033,海捕野生组则肌肉和生殖腺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5.38 g/100 g和8.22 g/100 g,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分别为0.33和0.33;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中肌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高于海捕野生组,生殖腺则基本一致。以1973年FAO/WHO提出的必需氨基酸的均衡模式和计分标准[12-13],分析了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和海捕野生组“红膏蟹”氨基酸组份的评分,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肌肉和生殖腺的氨基酸评分分别为71.7和100,海捕野生组则分别为64.8和94.9,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氨基酸评分比野生组高,且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是野生组生殖腺中限制氨基酸,而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生殖腺中不存在着限制性氨基酸。
3.3青蟹肌肉和性腺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分析
脂肪酸的组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肌体的健康水平、摄食情况和营养水平[14]。饱和脂肪酸是重要供能物质,但含量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不饱和脂肪酸可使胆固醇酯化,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冠心病发生几率,是评定食品品质的重要标志,因此,脂肪中脂肪酸的含量及组成也是影响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15-16]。本研究中,青蟹肌肉和生殖腺中的饱和脂肪酸总量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分别为440%和49.2%,海捕野生组的分别为45.4%和49.5%;青蟹肌肉和生殖腺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分别为246%和29.2%,海捕野生组的分别为25.4%和30.4%;青蟹肌肉和生殖腺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
穴青蟹分别为273%和14.8%,海捕野生组的分别为27.9%和15.7%。野生组中所含脂肪酸略高于采用笼养培育性腺成熟拟穴青蟹(P>005)。肌肉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含量均小于生殖腺,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则高于生殖腺,结果说明采用笼养培育不会对肌肉和生殖腺的脂肪酸产生明显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冯兴钱,方家仲.青蟹养殖技术[M].浙江科学出版社,1996:190-195.
[2] 王桂忠,叶海辉,李少菁.福建青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水产,2012,34(2):87-90.
[3] 王建钢,于忠利,左振德.关于锯缘青蟹苗种中间培育技术的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2004,19(10):23-24.
[4] 王建钢,乔振国,于忠利,等.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askl)室内养殖技术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2007,22(4):26-27.
[5] 周宇芳,张龙韬,胡杭娇,等.青蟹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211-213.
[6] 王艺磊,戴军,姚杨烈,等.利用AFLP 技术筛选锯缘青蟹性别差异DNA片段[J].中国水产科学,2004,11(4):286-290.
[7] 黄伟卿,张艺,叶海辉,等.“蟹公寓”培育红膏蟹养殖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17,32(12): 35.
[8] 苏以鹏.锯缘青蟹人工配合饲料的初步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9] 檀东飞,吴国欣,林跃鑫,等.锯缘青蟹营养成分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0,16(4):79-84.
[10] 王雪锋,顾洪鑫,郭倩林,等海水和淡水养殖锯缘青蟹的营养成分分析[J],食品科学,2010,31(23):386-390.
[11] 姚汉亭.食品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2] Joint FAO/WHO Ad Hoc Expert Committee.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R].Genva:WHO,1973,522.
[13] FAO Nutrition Meetings Report Series[R].Rome FAO,1973,52.
[14] 孔祥会,王桂忠,李少菁.低温适应下锯缘青蟹肌肉及其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变化[J].水产学报,2006,30(5): 603-610.
[15] PHILIBERT A,VANIER C,ABDELOUAHAB N,et al.Fish intake and serum fatty acid profiles from fresh water fish[J].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6,84(6): 1299-1307.
[16] 張彤晴.不同增养殖水体长江水系中华绒鳌蟹营养指标比较分析[D].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2005: 13-37.
(收稿日期:2018-09-05)《河北渔业》2018年第10期(总第298期)○环境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