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质课引领化学常态化教学

2018-01-02 05:50柳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常态化优质课化学

柳娟

【内容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教育单位都非常重视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面对课堂教学大赛,不但是老师综合能力的比拼,更是各学科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交流的大会。如果能把优质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那么對于进一步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常态教学质量将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优质课 化学 常态化 教学

如何把优质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我有以下收获与思考:

一、能否以情境设置作为引导

简单说来,情境学习理论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譬如,你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化学是严谨的,诗歌是浪漫的.这两者似乎格格不入。然而人类历史上,将严谨的化学融入浪漫精美的诗歌中却屡见不鲜。古人以独特的视角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笔墨,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反应的悉心观察与独特的文学审美,以及对化学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精彩描述,创作了无数优美的诗篇,为化学教学与古诗的结合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曾作《咏石灰》一首: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不但是于谦忠烈清白一生的真实写照,还精辟地阐述了生石灰的生产过程。

当今世界,我们已进入到了信息、知识可视化的读图时代,丰富的视觉,听觉表征必然会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创造。但是,情境教学的引入要真实且有价值,与教学内容要正面联系,更积极,更具正能量。

二、能否以严谨的教学设计作为支撑

我们发现,参加课堂教学竞赛的老师的教学设计堪称典范,字字斟酌,步步惊心。让评委和学生的心永远跟着参赛者走,思路深远,立意清新。从思路立意上看,要对化学中的重要学科思想进行渗透,不要悬挂,更不要游离,要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思考,比如在讲铝的化学性质及冶炼时,我们可以提到目前冶炼铝的困境,很好地体现了人文素养,影响更加的深远。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该展开的就一定展开,但不要面面俱到,应有详略得当,收放自如。

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时候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理念充分地融合,重视多元化的知识呈现方式,那可能会珠联璧合。

三、能否以学生真实的思维与真实的生成作为课堂的跳板

新课程改革推出后,许多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有些课堂存在着教学活动形式化,内容更新肤浅化,学习方式片面化,课程评价庸俗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简单化等现象。使新课程实施表面化,表演化,低龄化,教学的有效性难以保证。有些课改违背了学生的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能力,片面追求学生的主动性。广东省的一位教育专家用“有些课堂就像抗日神剧”来狠批当前课堂教学乱象。并赋诗一首:“教师跳大神,学生似圣人,上课为作秀,无厘头裸奔”,实际上是教师忽视了直接式学习与经验型学习的规律。如果在课堂中没有学生真实且具有深度的思维过程,没有学生真实的知识形成过程,再热闹的课堂都是无意义的。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内涵发展的阶段,我们要在培养学生注重科学理性,体现科学真谛上下功夫。理性精神的精髓是勤于思考,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冷静客观,超越情绪,讲究逻辑,重视实践,勇于质疑。所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时,要尽量剥离表面,直达核心,不偷换概念,混淆逻辑。有人指出:贫乏的思想自然缺乏严密的逻辑,而越是缺乏严密的逻辑,表现在话语系统上,就越是在内容上似是而非,表述上充满情绪,缺乏尊重和包容。科学是注重理性的,理性思考和实验才是科学的两个最基本的方法。当学生用理性的思考,用真实的思维达成了真实的课堂生成的时候,我想教室里的掌声不用我们的提示,一定是发自学生的内心和热烈的!

四、能否以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作为载体

我国传统的接受式模式教学虽有利于单位时间内知识的系统学习,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而新课程培养的探究模式教学虽然适合于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能力,但不利于部分化学知识系统的学习和构建。无论是接受式模式还是探究式模式,学生获得的知识和经验都必须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否则就是无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应该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的教学探究已成为了研究化学课堂甚至是各学科课堂的主题。基本模式为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讨论分析,制定方案;实验验证;交流应用。如可以用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作为载体,引发《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一系列探究。首先创设了污水处理的情境,提出问题:污水中的成分是什么?怎样将污水处理成达标水?接着帮助学生提出假设:加碱行不行?单纯加碱,用碱做沉淀剂能不能使铜离子达到排放标准呢?学生收集资料,发现无法达成既定目标,开始讨论分析,得出用硫化亚铁处理将氢氧化铜转化为硫化铜。最后学生团结合作制定出了可行的方案,经过了实验验证,进行了各组交流,达到了将溶解平衡的知识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这一应用性目标。将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巧妙运用,每一步都有理论支撑。每堂课都是作课团队集体打磨的精品,深入研究课堂,把教学理念融入课堂的范本。

总之,优质课不仅仅是展现教师专业技能的舞台,其彰显的先进教学理念与设计方式更为我们常态课的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常态课教学中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魄力,不断探索与实践,使常态课教学走进优质的臻境!

(作者单位:华亭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常态化优质课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
让化学观念深入于心——观摩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有感
插翅还是折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