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管理模式问题探析

2018-01-02 16:24潘丽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应对措施新时期

潘丽蓉

摘 要: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小学管理工作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然而,当前一些小学在管理模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保证工作效果,难以创建先進的管理模式,导致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需针对小学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创新,加大教育工作力度,满足实际发展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管理模式问题 应对措施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新时期作为学校党支部该如何加强小学管理呢?本文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业务管理、教育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等方面作以简要分析。

一、传统小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传统小学管理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管理工作效果,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协调与控制,导致各方面工作效率降低。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1]

1.教师缺乏相关管理知识

在小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未能针对各方面管理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学习,无法针对小学班级与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虽然一些教师已经在管理工作中取得了经验,但是,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未能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观念,难以创新自身管理形式,不能将学生作为主要的管理内容,无法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严重影响管理工作效果。[2]

2.学生主体性不足

在小学管理的过程中,学校还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开展相关工作,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所有工作都是班主任亲自完成,忽视学生的参与,在管理工作中,未能给予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难以体现当前各方面工作优势,导致管理效果降低,严重影响其长远进步。同时,在实际管理期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管理,未能给予学生一定的锻炼机会,难以体现当前自主管理工作特点与优势,导致相关工作效果降低。[3]

3.班级管理缺乏与社会、家庭之间的协调

学校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未能将具体的管理内容与社会、家庭联系在一起,将小学管理工作作为个体,与社会、家庭相互脱离。然而,在小学生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必不可少,如果不能将各方面内容联系在一起,将会导致管理工作出现缺失的现象,严重影响其工作效果,不能保证未来发展与进步。

二、封闭式与开放式班级管理工作弊端分析

一些学校虽然已经开始将封闭式与开放式管理方式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弊端,不能保证各方面管理工作效果,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协调与控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封闭式管理模式弊端分析

虽然小学学校在使用封闭式管理模式之后能够减轻学校管理压力,但是会为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与可靠性,难以对其进行合理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会导致学校师生的心理负担加重。当前,小学师生心理负担属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年轻的教师,在管理工作中需面对很多学生,管理压力较大。且一些刚刚入学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在封闭式环境中会出现心理方面的压力。一些封闭式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建设足够的休闲设施,师生难以采取合理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发展。同时,封闭式管理模式较为压抑,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

其次,学生缺乏自由与全面发展。马克思理论认为,人只有在接触社会之后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在多维度分析的过程中,个体在受到刺激之后,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进步。当前,我国一些小学对于社会内容呈现简化的状态,学生只需要学习各方面知识,不能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虽然学校属于学生活动的场所,但与社会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如果不能采取合理措施开展相关管理活动,将会影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对社会化发展形成阻碍。当前,一些小学学校在管理工作中,忽视管理工作的社会化,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难以使用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思想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进步受到严重影响。学校在使用封闭式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会在学生与社会之间形成阻拦,不能保证学生总结社会经验,使其在社会化进程期间,出现一些实践性问题。在封闭式管理的过程中,学生无法接触社会,不能养成良好的社会习惯,难以提升其社会发展能力。[4]

2.开放式管理模式弊端分析

一些学校在小学管理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使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将学校与社会环境融合在一起,在主流与高雅文化的融合之下,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保证管理工作效果。但是,在小学管理与社会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保证工作效果,严重影响其长远发展与进步。与封闭式管理模式相较,开放式管理模式存在缺失,难以满足当前的管理要求。

学生在开放式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定的自由,可以减轻师生之间的压力,也可以加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体验社会变化情况。但是,在学生得到自由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严重影响其长远发展。例如:一些学生在走出学校之后,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同时,一些家长与社会会举报学校,职责管教不严,导致学生出现行为上的问题。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可能全天候的规范其行为,难以实现24小时的监督与管理,导致小学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的制约。另外,在开放式管理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诱惑抵制能力较低,在说话与做事的时候不能通过理性思考,一旦受到社会不良影响,将会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5]

由此可见,在新时期小学管理的过程中,学校使用开放式与封闭式管理模式期间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控制方案,明确各方面工作目标与要求,保证可以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协调控制。

三、新时期小学管理模式的创建措施endprint

1.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1)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提升教师素质

指导每一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并实施个人发展规划。在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分层培训。

对于名师、骨干教师,要着重培养其专长,完善其综合能力,并经常给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的机会,在课题经费、资源使用等方面要给予优先权。

对于青年教师,要加强他们的规范学习,提高他们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组织师徒结对活动,做好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按学科分派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师徒结对,并要求老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全面负责,在备、教、批、辅、考、研、学、管等各个方面跟踪辅导,带领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在实践中锤炼青年教师的能力。同时还要让青年教师多多“走出去”,让他们外出听课学习。另外,还可以“请进来”,让教研员深入校园、课堂,听课、评课和研讨。[6]

对于中年教师或有经验的老教师,应该让他们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2)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师德建设

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党支部,经常将学习教育活动纳入学校常规活动之一,精心制定学习计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及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通过学习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师德师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理论与实际、讨论与交流相结合,做到既提高学习效率,又不流于形式。在学习的基础上,还组织开展测试,要求在职教师全员参与。测试成绩将作为教师聘任的重要参考依据。并根据上级规定将测试成绩记入教师年度考核。[7]

开展师德建设研讨活动:通过征文、召开主题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8]

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组织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照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对照学校的实际工作,总结经验,查找自身在师德师风方面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促进良好的师德风范的形成。[9]

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党员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优秀党员”的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扬“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以此来带动和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

2.在教师的业务管理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增加知识含量

建立学习制度,规范学习内容。可制定一些必要的学习制度,如每学期要求读业务方面的书多少本,其他方面的书多少本,要求教师每学期业务学习不少于10万字,其他学习不少于20万字。

及时进行心得交流,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让教师把学习当作自己提高的一个过程,不能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每周写一篇心得体会,择优交流。

结成学习对子,让观念新、经验多的教师帮助带动其他人加强学习。

(2)开展校内练功,切实提高教育能力

训练“两字一画一话”基本功,即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要求教师自练、带领学生练。规定任务,把写字教学带进课堂,提高书写能力。

加强集体备课和说课、书写教案。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大家取长补短、博采众长,这是我们坚持多年的好传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说课也是近年来我校一直坚持的备课中必须做的一个动作。它要求说课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和认识要准,对重点的把握要准,组织教材和选择教法也要灵活实用。我们还要求老师写详案,写教案时要做到目的明确、难点明确、步骤明确、方法明确。

3.在教育教研促进教师发展方面

(1)树立问题即课题,研究即成长的观念,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多运用教学案例分析、问题讨论、活动教学等方法,如我校曾组织教师研讨孩子厌学情绪如何消除这一问题,首先教师们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即有可能是妈妈的过度关爱照顾,使得没有锻炼自己的空间,久而久之,失去自信;或妈妈对她期望值过高而丧失信心;或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对而对老师产生厌烦等。针对上述原因再研讨解决策略: 要求妈妈放开手脚,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妈妈降低对孩子期望值,努力就行,慢慢进步就好;试着跟孩子交流,寻找自己最佩服的人,以此为目标,制定学习追赶计划;与班主任老师沟通,赢得班主任的支持协助,打消孩子内心的焦虑,重新焕发激情;帮助学生补课,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學习习惯和正确的生活态度。这既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直接形成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

(2)组织教师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从实际出发,学习先进思想的精髓,运用于实践,如经常组织听课评课活动,不仅听校内的,也听校外的,不仅听本学科的,也听相关学科的,领导不仅要听,更要深入指导;组织集体备课,上研究课,开展教育调查,参加某些教改实验,进行教育研究的实际操作。掌握教育研究的一般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这也是提高教研能力的基础。集体备课时要做到“三个一”即一个目标,提高教研能力;一个思想,先进的素质教育思想;一个效果,教学质量能有明显提高。[10]

总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关系学校兴衰荣辱的根本,只要我们认识到了这点,切实抓好了这点,学校的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王万虹.试论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9):122-122.

[2]吴立军.新时期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研究[J].神州(下旬刊),2016(1):148. [3]姜锋.新时期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研究[J].才智,2015(2):216-216.

[4]莫凤珍.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417-417.

[5]周梁发.新时期下小学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2):57.

[6]刘金强,梁宝军.新时期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6(6):223-223.

[7]王飞达.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深度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16(2):87-87.

[8]李富春.关于新时期小学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戏剧之家,2015(11):207-207.

[9]潘树.新时期下小学后勤管理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4):3114-3114.

[10]董永建.浅谈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J].福建质量管理,2016(19):141.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对措施新时期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