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历险记

2018-01-02 18:34洛桑贵布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李汝珍赵辉黄先生

洛桑贵布

第四节车厢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上学以后,李耆年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没有上学时,李耆年跟爷爷学认字的时候,有时会忍不住去逗那只大花猫玩儿。上学后,当他在家做作业时,任凭大花猫在他身边“喵喵喵”地叫个不停,甚至有时还伸出爪子挠他,他都看也不看一眼,仍然专心地写作业。后来时间一长,大花猫习惯了,只要看到李耆年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就躲得远远的,不再过来打扰他学习。

李耆年读书时还喜欢思考,爱发问。就连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他也不轻易放过,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暑假的一天,爷爷出门办事去了。李耆年一个人在书房里读书。突然,他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字,爷爷不在家,他就去问表姑。表姑见了,摇了摇头,叹息道:“我不认识字!”

李耆年好奇地问:“您为什么不认识字?”

表姑苦笑道:“我哪有你命好,我没有上过学。”

“您为什么不上学呢?”李耆年穷追不舍地问。

“我是女人,不用读书。退一步说,即便我读了书,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读书有什么用?”表姑无奈地回答。

“为什么女人就不用读书,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当时,没读书的表姑根本不可能回答这个问题。

李耆年小小年纪,就开始思考社会问题。他从小便养成了爱动脑筋、遇到不懂的事情就问的好习惯。这一切,对他今后的学习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耆年在单子鳌那里念了三年书,在李耆年的心目中,单先生为人诚实、谦和,心地善良,善解人意。他非常尊敬单子鳌先生,学习很勤奋、刻苦,成绩优良,不骄不躁,友爱同学,尊敬老师。他还常常帮助同学,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老师也非常喜欢他。

有一天傍晚,单先生来到李耆年家,爷爷在客厅接待单先生,两人一边喝茶,一边寒暄。突然,单子鳌郑重其事地说:“李先生,我教不了耆年了,您另请高明吧!”

李汝珍一听单先生的话,头脑一下子就蒙了。他误以为李耆年在学校犯了错,惹恼了单先生,以至于老先生不愿意教他了。

李汝珍着急地说:“单先生,是不是耆年冒犯您了?我一定对他严加管教!”

单子鳌听了,忙道:“您误会了,我这辈子教的最得意的一个学生就是李耆年。俗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鄙人才疏学浅,耆年进步很快,我已经教不了他了,怕耽误了他的前程。您还是给他另请名师吧,这孩子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说着,他拿出李耆年写的一篇文章给李汝珍看。李汝珍这才明白,单先生的态度很诚恳,的确是一番好意,因此也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李耆年离开了谷宗海家的私塾,爷爷李汝珍为了孙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到处奔走,托人打听,为孙子寻找合适的好老师。

李汝珍听说南庄小黑坨村张老攻家给儿子设了专馆,聘请赵辉斗先生为塾师。赵辉斗先生是昌黎县大滩村人,在人们心中是一位有名望的学者,他的学问和名气都在单子鳌先生之上。李汝珍打算把孙子送到张家专馆去读书。

可是,到张老攻家去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小黑坨村的张老攻是乐亭数一数二的财主,深宅大院,房子都是前出廊、后出厦,还有一幢楼房。

李汝珍家虽说不愁吃喝,但毕竟是普通的庄户人家,怎样才能让李耆年去张家专馆读书呢?虽然李汝珍督办华严寺的“香火田”时,曾经请赵辉斗撰写过碑文,可他心里还是很忐忑,担心赵辉斗会拒绝他的请求。

正当李汝珍发愁的时候,李耆年的岳父找上门来,说女婿上学这事就包在他身上了。

李耆年才10岁,怎么就有了岳父呢?

在旧社会,“童养媳”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人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当时,民众因家境贫寒而娶不起媳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跑到外地抱养一个女孩儿来做“童养媳”。待“童养媳”长到14岁左右的时候,人们就让她同儿子“圆房”。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抱养“童养媳”的问题在有的地区得到了彻底解决。李耆年娶“童养媳”除了受当时社会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就要从李耆年的家世说起了。因为李耆年的父母去世后,家中只有爷爷抚养他长大。李汝珍考虑到自己年迈,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家中也正缺少人手,便决定给孙子完婚。尽管在乐亭一带,当地人习惯于男子早婚,娶年龄较大的女子为妻,但当时李耆年才10岁,这个年龄娶妻还真是太早了。不过,爷爷是一家之主,他的话可是一言九鼎,李耆年也就同意了。

妻子赵纫兰是一个贤惠的妇女,操持家务,任劳任怨。赵家和李家是世交,也是远房亲戚,门当户对。赵纫兰的奶奶是李耆年的姑奶奶,她的父亲曾和李耆年的爷爷在东北合伙经商,两家人关系融洽,结成亲家后更是亲上加亲。赵家的家境好,赵纫兰读过书,知书达理,温顺贤惠,勤俭持家。她不仅操持家务,减轻爷爷的负担,还全力支持李耆年读书。结婚后,李耆年继续读书,后来还出国留学,赵纫兰都相信自己的丈夫,不管家境多么困难,总是无怨无悔地默默支持他。

李汝珍看着孙子的岳父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样子,便满怀希望地在家等消息。

李耆年的岳父的確有把握办好这件事。因为他曾经资助过赵辉斗去北京的国子监读书。正是在国子监,赵辉斗得到了学位——“增广生员”。当时,“增广生员”是科举制度中的生员名目之一,简称“增生”。按照明朝初年的规定,生员名额有定数,府学40人,州学30人,县学20人,每人每月给米6斗为廪食。后来增加了人数,“廪生”便称为“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清朝沿用明朝的制度,而名额皆有定数,“廪生”有廪米有职责,“增生”却没有,所以“增生”的地位次于“廪生”。endprint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由于这种关系,赵辉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说服了雇主张老攻,让他同意李耆年到张家专馆读书。

于是,11岁的李耆年跟着赵辉斗老师在张家专馆读书。因为先前有爷爷的启蒙,又有单子鳌先生的教育,特别是李耆年在爷爷的督促下养成的勤奋刻苦的好习惯,李耆年在私塾中进步得很快,成绩也很突出。

李耆年才思敏捷,能文善诗,读书勤奋、刻苦。

一天中午,正值午休時间,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休息,李耆年却一个人在教室里专心地看书。明媚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照进教室,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阳光照在飘着油墨香味的书上,时不时还有微风带着野花的芳香飘进教室,李耆年已经陶醉在书海中了。

一群小鸟在院子里的树上跳来跳去,嬉戏着、打闹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突然,有两只小鸟飞到了教室的窗台上,怒目圆睁,你瞪着我,我瞪着你,看样子非得打起来不可。果然,一只小鸟趁另一只小鸟不备,发动了突然袭击,狠狠地啄了“敌人”一口,嘴里满是啄下来的羽毛。被啄的小鸟惨叫一声,随即扑了过去,发起了攻势,一场激烈的“战斗”打响了。两只小鸟瞪着眼睛,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好不热闹。这时,只要李耆年一伸手,就能把它们抓住。可是,李耆年读书太认真了,竟然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丝毫没有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放学了,别的同学都回家了,李耆年还一个人留在座位上背书。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先生布置的背诵任务,他总是争取当天完成。因此,赵老师每天都要催促他好几次,让他早点回家,以免家人挂念。“耆年,快回家吃饭去吧!”可是,他总要坚持到会背才肯罢休。

在赵辉斗的心中,李耆年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从来不人云亦云。他善于独立思考,会灵活运用书中的知识,不像有的学生那样“读死书”。为了教育、激励其他的学生好好学习,赵辉斗还打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李耆年是我的学生,你们也是我的学生,你们都是一棵树上结出来的果子,可是味道却大不相同。你们要向他学习啊!”

赵辉斗教了李耆年两年多,李耆年也成了赵辉斗最得意的学生。

李耆年为人聪颖,彬彬有礼,尊敬老师。凡是教过他的先生,无不对他另眼相看。第二位先生赵辉斗教了李耆年两年多后,便表示无法再继续教下去了。因此,爷爷又让他去乐亭城北井家坨村宋举人开设的学馆去读书。宋举人是宋家的老三,名森荫,是清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年)举人。他在山东任过候补知县,又做过山东乡试同考官。宋家专设了学馆,聘请黄宝林(字玉堂)为老师。黄先生是乐亭城北小圣庙村人,他在北京国子监读过书,是个“优贡”。从学位、知识和对学生严格教育等方面来讲,他都比赵辉斗先生更高一层。

跟随黄玉堂先生学习期间,李耆年读书更加勤奋了。夜晚,同学们都睡觉了,李耆年还在挑灯夜读,不知疲倦。他每天都要读到深夜才上床休息。

李耆年刻苦学习,谦虚、朴实,深受黄先生喜爱。黄玉堂逢人便夸李耆年:“他读书手不释卷,博闻强记,品学兼优。”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耆年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

1903年腊月的一天,宋家专馆的年终考试已经结束,同学们在一起谈论清政府下诏变法实行“新政”的事情。黄玉堂先生打开了话匣子,给学生讲起了太平天国洪秀全“造反”的故事。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腐败的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1—3倍。加上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的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清朝统治者对广大少数民族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十分严酷,又加上天灾人祸,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反抗斗争此起彼伏,终于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公元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了“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江苏南京),并在这里定都,号称“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的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年幼的天王洪天贵福被俘。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的余部李文彩在贵州战败身亡,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黄先生详细地讲了太平天国的主张:妇女和男子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担任各种官职,废除了束缚妇女的旧俗;颁布了“天朝田亩制”,人们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

李耆年从小便爱思考,遇到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善于发现问题。听到这里,他立即问黄玉堂:“先生,洪秀全的主张没错啊!为什么人们说他‘造反呢?”

黄先生一听,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摸了摸胡子,摇摇头,叹息道:“这……你可把我难住了。”过了一会儿,黄先生解释道:“以我之见,好行新法者,违俗而招祸。”

李耆年又问道:“太平天国有100多万大军,占领了17个省,为什么失败了呢?”

黄先生说:“韦昌辉杀了杨秀清,他们闹内讧才导致了失败……”

李耆年听得入了迷,沉浸在太平天国反帝反封建的激烈战斗中。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清醒过来,大声喊了起来:“我要向洪秀全学习!”

没等李耆年说完,黄先生就赶紧捂住了他的嘴。黄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在那个年代,说这样的话,传出去是要掉脑袋的。

李耆年理解黄先生的行为,他平静下来,问道:“先生,为什么洋人敢在中国横行霸道呢?我们为什么不将他们赶出去?为什么地主不劳而获?为什么农民缺衣少食?”

这些问题可把黄先生难住了。他沉默良久,语重心长地说:“这就要靠在座的诸位努力了。”

黄先生知道李耆年有志于救国,便在暗中鼓励他好好学习。后来,李耆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政府办的北洋法政学校,走出了山乡,去寻找救国之路。几经探索后,他终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从此开始了他在中国开创和推动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历史进程。

黄玉堂的妹妹多少年后还记得,他哥哥当时一回家就念叨:“我有个学生,名叫李耆年,念书念得特别的好,志向远大。”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汝珍赵辉黄先生
《软件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合同到期未入住,空置费谁承担?
Field-induced N´eel vector bi-reorientation of a ferrimagnetic insulator in the vicinity of compensation temperature∗
镜花缘(13)
镜花缘(2)
镜花缘(1)
存钱路上现金“变”假币广东惠州警方破获一起诈骗案
镜花缘(8)
爱情路上,好马也吃回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