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春,于艳红
(1.吉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2.长春市解放大路中学,吉林 长春 130062)
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债”现象引发的思考
刘艳春1,于艳红2
(1.吉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2.长春市解放大路中学,吉林 长春 130062)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运动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对于运动过程中的一些常规性知识知道的学生不足五分之一,运动生理知识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大学生在体育运动知识上的“欠债”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还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于体育运动知识的不足,但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高校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造成“还债”的原因,尝试提出消除“还债”现象的有效方法,为真正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提供一些可参考性建议.
体育教学;教学质量;教学目标;大学生这种状况
自从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一直有一个问题回绕在心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一直感觉在给学生进行“补课”,本来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完成的内容,都一并拿到大学课堂上来完成,这便使得大学课堂中原本应该完成的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达成.虽然近几年,国家针对学校体育出台了多个相关文件,力图在政策上给予最大的保证,但这种“还债”现象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有加剧的倾向.面对这样一种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希望能找到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并寻找出消除这种“还债”的有效办法.
本研究以大一、大二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以“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学”“体育运动知识”等为关键词在CNKI上进行检索,查阅相关文献63篇,选取对本研究有参考价值的文献20篇,为本研究提供研究依据和理论支持.
本研究通过与相关专家和专职教师的半结构式访谈,了解目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为给学生“补课”教师们采用的具体方法.通过对吉林师范大学大一、大二学生的无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的学习情况.
走访相关专家设计出《大学生体育运动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通过微信、QQ等网络方式进行发放、回收.共计回收问卷689份,去除无效部分,参与统计部分共计485份,所得数据与访谈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表1 运动前后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
体育运动是简单有效又利于普及的促进健康的手段,也是学生经常采用的方式.运动过程中掌握健康运动知识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锻炼效果,并且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对此内容在调查中针对运动过程中一些常规性知识设置“知道”“知道不多”“不知道”三个选项,并要求“知道”和“知道不多”的学生写出具体的内容,具体统计如表1.
由统计可知,大学生对运动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对于准备活动知识知道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23.1%.这与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准备活动认识不足,对于体质测试中参与准备活动不积极是一致的.对于运动前后饮食知识和运动营养知识知道的学生更少.对各项运动健康知识选择“知道不多”的比例相对较高,但要求写出具体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写出“知道”或“知道不多”的具体内容.因此学生对于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比数据显示的还要低.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为人所用的作用的发挥.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出的生命活动.运动会引起身体随之发生变化,掌握了体育运动保健知识,才能指导健康的运动锻炼行为[1].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各个系统的发展是肯定的,但却很少有学生能够清楚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各个系统的具体作用.在回答运动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时,大部分学生都是一知半解.对于肺活量、BMI值的意思和含义更是不清楚.这也是造成体育课堂女学生出现生理期“集体站排”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调查显示,学生生理知识的缺乏与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生理卫生课程的开设情况存在一定的关系.经历过生理卫生课程学习的学生对于运动生理知识掌握明显也于未经过学习的学生.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在初中应该开设生理卫生课程,但研究中了解到,这门课程基本是形同虚设,有好多学生反映根本没有进行过此类课程的学习,有的学校在课表上有课程名称,但都是被其它课程占用.调查对象中亲身经历过生理卫生课程学习的不足5%.
体育教学评价理念上一般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更倾向于终结性评价,用量化值来给学生进行学期考评,而对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体质变化、理论内化则很少进行明确考评.而这恰恰是体育教学的核心部分.最近几年“中考体育”“高考体育”制度的确立,应该说本意是积极的,为推动和提高学生的体质提供了政策性支持,但体育考试也使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由强调“学业”正在偏向重视“考业”.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催生了“考试体育”的现象,把体育教学的评价更进一步量化、数字化.局限于某个考试项目训练以获得高分的应试行为更驱使体育教师“围绕体育考试施教,而忽视常态课堂教学”,进而“短期效果”凌驾于“终身体育”之上.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还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于体育运动知识的不足,但从知识学习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已经是严重的滞后,成人功利性思维也会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导致学生体育锻炼出现明显的阶段性、随机性、从众性和功利性.高校体育卫生保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使学生清晰体育锻炼的价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克服随意性和片面性,养成自觉、科学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第二,帮助大学生具备体质测试和自我评价的一般知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养的发展水平,体质的增强程度,初步形成对锻炼效果的评价能力,使之能了解自己的进步,激发锻炼的兴趣,提高锻炼的效果.第三,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结合运动实践向学生简明讲解基本的技术原理,介绍竞赛规则和裁判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竞技体育运动的欣赏水平.这些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要建立在学生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繁重的“还债”压力使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无法正常发挥,常规性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几乎无法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价值大打折扣.
从教育的整体性来看,体育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教育这一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从教育的连续性来看,它都是伴随着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从“家庭-学校-社区”是一个连续且有序的过程,所以要想消除高校体育教学“还债”的局面,必须建立整体化体育教育格局,打开封闭的校门,打通不同教学阶段的封锁线,使“小中高一体化”并与家庭、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学校通过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优化资源形成互动,既满足了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也充分调动了“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社区”化的感召力推动着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技能交流、知识沟通在无形中便要以实现了.建立“学校一俱乐部”一体化格局,对于这一格局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理念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这种“学校-俱乐部”一体化的格局不仅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求,还将逐步改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
综合化的评价体系主要是要求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加大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把教学过程进行阶段性评定、考核,并丰富考核的内容,改变传统的技能评价的形式,增加对学生的心理评定、情感评定、保健知识及运用能力的测试,使评价更细致,更全面,更能准确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要求学生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常态化、综合性评价.学校体育教学不仅包括常规的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体育活动、学校集体组织的体育竞赛,体育知识竞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学校应该调动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综合体育考核,将体质达标、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变化,学生的阶段性情感体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等均列入体育教学活动的考评中,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实效化”.
〔1〕马颖.辽宁科技大学学生体质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D].沈阳体育学院,2013.
〔2〕祝娜.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校四年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3.
〔3〕中国学生体能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能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张春慧,尹威.论中医体质学说在学校体育中应用性展望[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3).
〔5〕陈雅轲.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健康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9).
〔6〕李英玲.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内外因素与高校体育课程干预措施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3):105-107.
G807
A
1673-260X(2017)12-0169-02
2017-09-21
吉林师范大学2016年教研资助项目(2016JY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