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预习环节的尝试

2018-01-02 11:52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6期
关键词:重难点环节微课

王 岚

(合肥市第九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1)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微课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针对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具体教学内容,按照认知规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的教学视频。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鲜明、表现力强、使用便捷等特点,适于开展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已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预习是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节。在课堂教学正式实施之前,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自学准备,可以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利于在课堂上维持注意力,有利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并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重难点的突破,从而达到有效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将微课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预习环节之中。立足预习环节的特点和要求,尝试有针对性地制作和运用微课,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和特点,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目标,找准重难点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的预习环节中尝试运用微课,有利于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微课采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素材,具有强大的表现力。教师通过微课把奇妙的生物世界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生物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植物激素的发现》预习微课中,插入用延时摄影技术所拍摄的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视频素材。众所周知,植物生长的速度是很缓慢的,用肉眼几乎无法观察到植物生长的动态变化过程。而延时摄影技术则可以将这一长期过程压缩到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将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过程完整动态地呈现出来,趣味十足。学生亲眼见到小麦胚芽鞘在生长过程中向着单侧光的方向“弯下腰去”,好奇心被大大激发,引出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小麦的胚芽鞘是如何感知到单侧光方向的?”“向光弯曲的机制是怎样的?”“向光弯曲对植物而言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将指引着学生充满热情地展开进一步的学习。

再例如,在《基因工程》预习环节中,用微课展示一些基因工程的经典案例,如转入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猴,在紫外线照射下体表发出绿色荧光;转入抗虫基因的转基因棉能够“毒”死棉铃虫等。这些案例可以使学生感到基因工程是一项“神奇”的技术,学习动力油然而生。同时,这些案例也使得学生对基因工程内容有了直观的体验,对后继的课堂学习大有裨益。

又例如,在“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一课的预习微课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介绍日常生活中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来酿制米酒、利用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来进行发面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热情,并提高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积极性。

生命现象丰富多彩,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微课使这一魅力得以生动展现。在预习环节有效地利用微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理清预习思路,助力突破重难点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抽象性。若学生对新课内容缺乏整体把握,在预习时往往会出现理不清头绪、分不清主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预习的效果。通过预习微课,教师可以提供及时的点拨和指导,使得预习环节的目的更明确、思路更清晰,预习效果更加显著。在预习微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流程图、概念图和问题串等形式来指示教学目标,显示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逻辑顺序进行预习。

例如,掌握遗传定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在预习遗传定律时往往只局限于字面上的肤浅了解,难以全面领悟、掌握遗传定律的内涵。在预习微课中,教师可以使用问题串的形式,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全面理解遗传定律。教师可以就“基因的分离定律”做出如下设问: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谁发生分离”“在什么时候发生分离”“发生什么样的分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分离”“分离的意义如何”等。在这些问题串的引导下,学生的预习活动得以沿着清晰的思路展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例如,在“种群”一节,种群的概念比较抽象,是学习的重难点。在预习微课中可以插入展现猴群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猴群与猴子个体的区别与联系。观看视频后,学生直观地体会到,猴群是猴子个体组成的群体,尽管猴子个体寿命有限,但猴群能够通过个体的繁衍而长期存在。进而学生可以理解种群是“由同一区域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更高层次的生命系统,种群是繁殖的单位”。在本例中,微课生动地展现了鲜活的生命现象,并指引学生探究生命现象背后的规律,从而提高了预习的有效性,并促进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三、组织课前讨论活动,深化思维,启迪智慧

微课还具有适于开展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预习微课这一方式组织课前讨论活动,并将讨论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以弥补课堂时间紧、思考和讨论不充分的遗憾。

例如,在“生物进化”预习微课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兔子、白菜和大肠杆菌有什么共同点”,鼓励学生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对于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一开始,他们觉得无从下手,因为乍看上去这三者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随着思考的深入,学生们发现三者的共同点越来越多——动物、植物、细菌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其中蛋白质和核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都是细胞构成的,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三者的细胞代谢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如呼吸作用过程,其中ATP承担着能量货币的作用;三者都能繁殖,遗传物质都是DNA,且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基本一致,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等等。由此,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不同生物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层次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进而认同“生物是从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观点。这不仅为进化理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还促使学生运用进化的观点统领整个高中阶段生物学的学习。

高中生物教学以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其中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运用微课组织课前讨论活动,为思考和交流提供了更充分的时间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生命观念的形成。微课在预习环节赋予了学生更清晰的学习思路,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容量。微课在预习过程中的指导和加强作用,优化了教学效果,促进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重难点环节微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