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蓉
(南京市溧水区东屏中学 江苏南京 210000)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共同参与者,而无论哪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语言都是双方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教师运用正确的语句、词汇和合乎语法、逻辑的教学语言对教学内容加以表述,学生通过回答、提问来传递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师生双方通过言语的沟通与交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组织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学生实践为基础的操作性课程,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技术探究与技术实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教学,教师的课堂语言的有效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
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强调每个学习者都应通过现实的亲自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要想在45分钟之内让大多数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与技能,教师必须精简自己的课堂语言,给学生的探究与操作留下充足的时间,以期最大程度地达成教学目标。
1.紧贴主题的导入
劳技课堂教学的导入最好控制在1分钟之内,过程虽然短暂,但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好的导入,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如《中国结的应用——蜻蜓的编制》一课中,教师在展示学生们之前制作的各种中国结传统挂件作品之后,抛出问题:“中国结只能编出这些传统挂件吗?”在得到学生的回答之后展示中国结编制的各种动物造型,直观、生动的造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利用基本结的变形与组合,完成各种不同造型的蜻蜓的制作!
2.清晰明了的指令
劳技课堂中的各个教学环节都会有许多师生互动的活动,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每一步的指令必须清晰明了,这样才能保证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3.精准无误的示范讲解
劳技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技术要领的掌握,除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思考作为铺垫之外,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而且需要的是精准的讲解与规范的示范。教师如果讲解的内容太多、太杂,学生很难有深刻的印象。只要教师讲解的言语足够精准,除了减少课堂的占用时间这一优势之外,还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要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必须对学生有足够的信心。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与其把学生当容器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4.简洁明了的板书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传统的教学板书正在被广大教师所忽视,尤其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劳技课程教学。其实,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简练、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难点,形成知识结构,强化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一般来说,劳技课程的板书设计可以从课题的呈现、制作步骤、操作要领、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简单直观地体现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
5.朗朗上口的口诀
口诀,多指根据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它以简短、生动、形象、顺口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中,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学习要点。劳技课程中同样也可以根据不同课题编制操作口诀。如在《兔灯的扎制》一课中,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兔灯骨架扎制的要点,可以编制这样的四字口诀:捏紧两指,夹紧线头,拉紧绕线,匀称结构;在《三通孔明锁的制作》一课中,对于本课的操作要点凿削就编排了这样的操作口诀:前边凿,后边跟,木料越凿孔越深;一手打,一手摇,免得木头夹住凿;先凿背面一半坑,后从正面来凿通;凿子合适手扶正,孔内木屑要清净。
6.真挚具体的评价
布鲁纳认为,学生参与评价是知识学习的一种手段,学生从自我评价到评价他人到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在劳技课程的教学中,评价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不以单纯的作品精美程度为指标进行评价,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查学生,需要及时运用精当的评价语言进行实时的评价反馈,但是精当的评价语言并不代表单一的词汇。如我最初对学生的评价只是“做得真好”“你们配合得好默契”“你的速度好快”这些泛泛之词;学生之间的自评也只是简单的“好”与“不好”之说,久而久之,这种空洞的评价纯粹地流于形式。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分层多维的评价,这样具体的、肯定性的评价语言能够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对自己的关注,从而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如《月季花的修剪》一课中,教师将月季修剪的评价标准具体到的修剪位置是否位于枝条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三处;剪切口是否位于芽的另一侧,是否倾斜45度角……这样具体的评价不仅使得学生对于如何评价了然于心,而且也是对课程重难点的又一次掌握。
每门学科都是由“逻辑思维的链条”构建起来的,有自己的内在的层次和条理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符合语言的逻辑规律特点,其次还要符合教授课程的逻辑结构,再次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做到语言结构合理、条理分明、脉络清晰、层次明晰、重点明确、环环相扣,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
1.课程结构的逻辑性
如在《生活中的实用结》一课中,教师先后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老师如果系上领带是不是更加得帅气?”“刚才系领带就是今天课程的内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能够根据图示标出绳子的走向吗?”……这系列的问题从课题的导入到技术的探究到操作要点的讲解到学生的实践操作到课程的评价,系统完整地呈现了课堂的教学。
2.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仍以《生活中的实用结》为例,教师设计的系列问题“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出类似的绳结?”“如果你的外卖在楼下,你想通过绳子将外卖取上来,可家中的绳子都不够长,你会怎么办?”“你觉得这两种接绳的方法哪种更好?为什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从“发现生活中的实用结”到思考“为何要用绳结,绳结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再到“怎样可以将绳结打得又漂亮又结实?”再拓展到其它更多的结绳方法。
该课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设问,使得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学生也在教师的系列问题中一步步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身体语言的丰富情感
教师的身体语言是一种无声而形象的语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优美的手势、亲切的眼神、生动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创设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和涵义,也使得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完美、更富有艺术感染力。